血压间接测量法中,分为听诊法(Auscultatory method)和示波法(Oscillometric method)。
听诊法存在其固有的缺点:一是在舒张压对应于第四相还是第五相问题上一直存在争论,由此引起的判别误差很大。二是通过听柯氏声来判别收缩压、舒张压,其读数受医生的情绪、听力、环境噪音、被测者的紧张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易引入主观误差,难以标准化。
以听诊法原理制成的电子血压计,虽然实现了自动检测,但仍未彻底解决其固有缺点,即误差大、重复性差、易受噪音干扰。
绝大多数血压监护仪和自动电子血压计采用了示波法间接测量血压。示波法测血压通过建立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与袖套压力震荡波的关系来判别血压。
因为脉压震荡波与血压有较为稳定的相关性,因此实际家庭自测血压的应用中,利用示波原理测量的血压结果比听诊法较为准确。而且示波法测血压时袖套内无拾音器件,操作简单,抗外界噪声干扰能力强,还可同时测得平均压。
电子血压计作为现代医疗技术的产物,在家庭健康监测和临床实践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设计基础源于血压间接测量的两种主要方法:听诊法和示波法。听诊法历史悠久,依赖于柯氏音来测量收缩压与舒张压,但由于存在明显的不确定性和主观误差,其在临床应用中逐渐被更为准确和可靠的示波法所取代。
听诊法通过捕捉人体动脉被袖带压迫后血液重新流通时产生的柯氏音来判断血压。具体操作时,医生通过听诊器听取袖带内声音的变化,以此判定血压值。但是,由于柯氏音的第四相与第五相的辨识难题,以及听诊过程中的多种干扰因素,如医生的主观判断、环境噪音和被测量者紧张等,使得听诊法的准确性受限,并且难以标准化。
示波法的出现为血压测量带来了新的视角。示波法基于袖带压力变化产生脉压震荡波的原理来测量血压,不需要额外的听诊器设备,只需分析压力波形与血压之间的相关性即可。与听诊法相比,示波法不仅简化了操作步骤,更显著地提高了测量精度,抗干扰能力强,并且能够提供平均压的测量值。这些优势使得示波法在现代电子血压计中得到广泛应用。
电子血压计设计的关键技术涉及模拟电子线路、单片机控制和信号处理等多个领域。设计时,首先需要通过传感器电路采集袖带内的压力变化信号,然后通过放大电路对信号进行增强,并且通过滤波电路清除噪声。随后,模数转换器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便于中央处理单元处理。单片机,如AT89S52,作为核心控制单元,会运行特定的算法来计算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最终,通过显示电路将处理后的数据以直观的方式展现给用户。
为了提升电子血压计的性能,设计人员需要在硬件选型、软件算法、用户界面设计等方面进行细致的优化。硬件方面,高精度的传感器和模数转换器是保证测量准确性的基础。软件方面,先进的算法能够更准确地识别和处理信号,确保最终血压读数的可靠性。用户界面设计则致力于提高设备的易用性,使用户即便在家中也能轻松完成血压测量和监控。
电子血压计的设计是一项集模拟电子线路、微处理器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于一体的复杂工程。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电子血压计将更加智能化、便携化,并可能融入更多高级功能,如远程医疗支持、健康数据分析等,为个人健康管理提供更为全面和便捷的服务。通过持续改进,电子血压计将持续推动医疗监测技术的进步,为人们健康水平的提高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