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病毒常识教学设计.doc
2.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资源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上传者)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病毒常识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介绍计算机病毒的特征、传播途径及其对计算机安全的危害,以此引导学生重 视信息安全问题,能够辨别信息真伪,不造谣,不传谣,并且掌握必要的防范措施。 教学重点: 1. 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及传播途径 2. 网络世界中信息的真伪如何辨认,遇到虚假信息如何处理 教学难点: 分析计算机病毒的表现形式,让学生了解保护电脑的各种方法,在网络世界如何做到不 造谣,不传谣,做奉公守法小公民。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们对电脑很熟悉,但是他们对计算机病毒和网络信息的真伪一知半解,充满了好奇 和求知欲,抓住这一心理,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有更深刻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和特征及传播途径; (2)在网络世界,能够辨别信息的真伪,懂得网络世界的基本法律法规。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学生体验计算机病毒对信息安全造成的严重危害,通过不能辨别信 息真伪的案例,让学生感悟辨别信息真伪的重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计算机病毒和虚假信息等对我们的经济、生活造成的严重危害,培养学生正 确使用网络的观念。 四、教学媒体选择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理念和方法 以听和分析为主要的教学模式,以主题探究学习的方式,通过大家相互之间的讨论、研 究,对病毒和网络信息辨别有更深入的认识。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教学意图 教学 时间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程序导入:为大家展示一个小恶作剧程序,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和求知欲,从而引入 "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针对性的分析和讲解计算机病毒的起源以及特征: 1.寄生性;2.传染性;3.潜伏性;4.激发性;5.破坏性。 继续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让学生先回答,教师总结的过程来消化和掌握这个答案。 病毒太多,太杂,根据病毒的一些特征,我们对他们进行了大致的分类。 认真阐述每一类病毒的特点及代表。 这里主要让大家听和学为主,同时结合一些很有代表性的病毒进行比对。例如熊猫烧香 、米开朗基罗,木马等。 5分钟 计算机病毒的表现现象 先让学生列举,然后教师补充 1.平时运行正常的计算机突然经常性无缘无故地死机。 2.运行速度明显变慢。 3.打印和通讯发生异常。 4.系统文件的时间、日期、大小发生变化。 5.磁盘空间迅速减少。 6.收到陌生人发来的电子邮件。 7.自动链接到一些陌生的网站。 8.计算机不识别硬盘…… 让学生总结以前碰到的各种电脑出现的现象,学生们主动积极的回答,同时理性分析到 底是不是病毒引起的,老师做深层的分析和指导。 引出信息的真伪的重要性,不仅要做到会辨别真伪,还要帮助别人辨别真伪,遇到虚假 信息,及时报警,维护网络世界的和谐安宁和干净。 课堂小结 信息技术发展迅速,计算机网络化,随之而来的计算机病毒和一些虚假的信息对我们的 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信息安全不容忽视。作为学生,要形成良好的信 息素养。 归纳总结,使学生感受信息技术为人类社会带来方便的同时,要有信息安全意识,形成 良好的信息素养 七、教学评价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己遇到过的各种病毒以及虚假信息等,说说大家都是怎么去辨别 和处理的。 -----------------------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病毒常识教学设计全文共4页,当前为第1页。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病毒常识教学设计全文共4页,当前为第2页。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病毒常识教学设计全文共4页,当前为第3页。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病毒常识教学设计全文共4页,当前为第4页。 在当今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病毒常识已成为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项教学设计旨在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病毒的认识,教授他们如何有效防范,并教育学生在虚拟世界中如何辨别和处理真实与虚假信息。 课程内容首先从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知识入手,深入探讨了计算机病毒的五大基本特征:寄生性、传染性、潜伏性、激发性和破坏性。通过这些概念,学生们可以了解病毒是如何在计算机系统中自我复制,以及它们造成的潜在危害。例如,一个简单的程序可以自我复制到其他文件或系统中,通过邮件、网络下载或移动存储设备等途径传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掌握这些传播方式,以增强他们的防范意识。 教学中还特别强调了网络信息真伪的辨别,引导学生在遇到各种信息时能够进行批判性的思考。教师需要教育学生如何通过检验信息来源、验证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以及与已知信息进行对比,来分辨信息的真伪。此外,熟悉网络法律法规,如《网络安全法》等,也是必要的,它能够让学生知道在遇到虚假信息时应如何处理,以及怎样成为维护网络环境清朗的守法公民。 教学过程的设计包括情境创设、知识讲解、实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通过展示小程序引发病毒的演示,可以直观地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入病毒的概念。教师将引导学生分析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并讨论其传播途径。通过实际案例,如熊猫烧香、米开朗基罗或木马病毒,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病毒的具体特征和行为模式。 课堂上的互动环节对于学生理解病毒的影响至关重要。教师可以列出一系列由病毒引起的现象,比如系统死机、速度变慢、异常打印或通讯等,并鼓励学生主动发言,分享他们以往碰到的电脑问题。通过这些互动,学生不仅学习到知识,还能够提升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会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总结,鼓励学生们分享自己遇到的病毒和虚假信息,以及他们是如何辨别和处理这些问题的。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不仅能够巩固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还能培养团队协作和交流沟通的能力。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上,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机病毒和虚假信息对个人及社会的危害,并鼓励他们形成正确的网络使用观念。教师需引导学生明白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以及负责任的网络行为对构建和谐网络环境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项教学设计不仅向学生传授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病毒常识,还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为他们在未来能够安全、负责任地使用网络资源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这类教育对于培养具备安全意识的数字时代公民显得尤为重要。


























- 粉丝: 120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我的收藏
我的下载
下载帮助


最新资源
- STC89C52RC单片机手册.doc
- lowRISC-硬件开发资源
- 网络安全评估和安全法规.ppt
- 高质量C++编程学习笔记.doc
- 欧司朗普通照明产品网络营销年度方案.pptx
- 某网络系统有限公司商业计划书.docx
- 楼宇自动化论文(1).pdf
- 通信设备公司财务管理手册.doc
- 气象局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方案.doc
- 2022年MATLAB复习知识点整理版.docx
- 中国网络广告效果营销发展趋势――效果网提供.ppt
- 建立卫生网络体系提升群众医疗保障水平调研思考.pdf
- 网络安全宣传周的活动总结2021年.doc
- 中铁工程项目管理标准化手册检查用表(30个).docx
- 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16x16LED点阵显示的课程设计.doc
- 中国人民银行招聘笔试计算机习题1.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