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Linux环境下安装Oracle10g数据库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步骤和系统配置。以下是详细的安装过程和相关知识点:
1. 创建用户组:在Linux中,Oracle数据库的安装需要特定的用户组,如`oinstall`和`dba`。通过`/usr/sbin/groupadd`命令分别创建这两个用户组。
2. 创建Oracle安装目录:为了存放Oracle软件,我们需要创建一个名为`/u01/oracle`的目录,并确保其权限和所有权正确。
3. 创建Oracle用户:使用`useradd`命令创建一个名为`oracle`的用户,将其加入到`oinstall`和`dba`用户组,并设置用户主目录为`/u01/oracle`。然后使用`passwd`命令为该用户设置密码。
4. 文件权限调整:使用`chown`命令将`/u01`目录的所有权更改为`oracle:oinstall`,确保Oracle用户对这个目录有适当的访问权限。
5. 设置环境变量:切换到`oracle`用户,使用`vi`编辑`.bash_profile`文件,设置Oracle相关的环境变量,如`ORACLE_SID`, `ORACLE_BASE`, `ORACLE_HOME`, `PATH`, `LD_ASSUME_KERNEL`, `LD_LIBRARY_PATH`。保存并执行`source .bash_profile`来使改动生效。
6. 调整系统内核参数:通过`vi /etc/sysctl.conf`修改内核参数,如`kernel.shmall`, `kernel.shmmax`, `kernel.shmmni`, `kernel.sem`, `fs.file-max`, `net.ipv4.ip_local_port_range`。执行`sysctl –p`使更改立即生效。
7. 文件传输:使用SecureFX或XManager等工具将Oracle安装软件和操作系统补丁包从本地主机传输到虚拟机的`/OracleFiles`目录。
8. 安装操作系统补丁:找到并安装必要的RPM包,如`binutils`, `compat-db`, `gcc`, `glibc`, `gnome-libs`, `libstdc++`, `make`, `pdksh`, `sysstat`, `xscreensaver`, `setarch`等,使用`rpm –ivh`命令进行安装。
9. 解压缩文件:解压Oracle安装文件至`/OracleFiles/database`目录。
10. 运行安装程序:以`oracle`用户登录,打开终端,进入`/OracleFiles/database`目录,运行`./runInstaller`开始安装。
11. 如果需要在远程客户端(如Windows上的SecureCRT)上运行图形化安装界面,需安装XManager并设置`DISPLAY`环境变量,然后运行`./runInstaller`。
12. 设置数据库密码:在安装过程中,为Oracle数据库设置管理员(sys, system)和其他用户的密码。
13. 指定清单和证书路径:安装过程中,选择合适的路径存放安装日志和证书文件。
14. 检查组件:安装程序会自动检查系统是否满足Oracle10g的硬件和软件需求。
15. 安装总结:在安装完成后,安装程序通常会显示一个总结报告,列出所有已完成的步骤和结果。
16. 配置脚本:作为root用户执行必要的配置脚本,例如`config`或`runConfig.sh`,以完成数据库实例的创建和网络服务的配置。
17. 安装成功:当所有配置完成且无错误提示时,表明Oracle10g数据库已在Linux系统中成功安装。
18. 后续操作:安装成功后,可以启动数据库服务,验证安装效果,进行数据表空间设置,以及创建和管理数据库对象。
19. 维护与优化:定期检查数据库性能,更新补丁,确保安全性和稳定性,是Oracle数据库运维的关键部分。
以上就是Linux环境下安装Oracle10g数据库的详细步骤及涉及的知识点,包括用户和用户组管理、目录权限、内核参数调整、RPM包安装、图形界面远程访问以及数据库安装流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