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复习题主要涵盖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如个体、变量、分组、累计次数、中位数、平均数以及统计指标等。以下是这些知识点的详细说明:
1. **个体**:在统计学中,个体是指研究对象中的最小单位。在题目中,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的普查中,个体是每台未安装的设备。
2. **变量**:变量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连续变量是可以取任意值的变量,如工业企业的设备数和产品产值;离散变量则只能取特定的数值。
3. **组中值**:在分组数据中,每组的中心位置代表值称为组中值,它通常用于估算组内数据的平均值。例如,22-24岁的年龄组,24岁是第三组的上限,而不是组中值。
4. **组距**:组距是指一组数据中上限与下限之差,它是划分数据区间的基础。
5. **开口组的组中值**:如果连续变量数列中,末组为开口组,且下限已知,可以计算组中值。如果相邻组的组中值为975,末组下限为1000,那么末组的组中值是(1000 + 975) / 2 = 987.5。
6. **调查对象、填报单位、调查单位**:在建筑业设备普查中,每个建筑企业是填报单位,即负责填写调查表的单位;而调查对象是整个建筑业;调查单位则是具体被调查的设备。
7. **向上累计次数**:向上累计次数表示统计到某一数值为止的累计次数,即所有小于或等于该数值的频数。
8. **中位数**: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对于奇数个数据,中位数是正中间的数;对于偶数个数据,中位数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7。
9. **算术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关系**:在对称的钟形分布(如正态分布)中,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相等。
10. **组合数公式**:不重复抽样的样本数计算公式是C(n, k),其中n为总人数,k为抽取人数。所以从8人中抽3人的样本数为C(8, 3)。
11. **标志与标志值**:“成绩”是一个数量标志,表示个体(学生)的属性,80分是对应的标志值。
12. **统计指标**:统计指标是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数值,如该地区职工的工资总额。
13. **统计分组设计**:错误的说法是B,总体中的每一个单位应该只属于一个组,不能有重复或交叉。
14. **质量指标与总体范围的关系**:质量指标的数值与总体范围扩大没有直接关系,因为它们反映的是总体某一特征的比例或强度。
15. **调查对象**:在对某市全部商业企业职工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中,调查对象是所有商业企业职工。
16. **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在工业企业现状调查中,调查单位(企业)与填报单位(企业)是一致的。
17. **数据分组**:习惯上规定,数据的分组是包含上限不包含下限,所以50在第二组,80在第五组。
18. **分布曲线类型**:左偏分布曲线(负偏态)是指分布曲线的峰值偏向于较小数值的一侧,尾部延伸至较大的数值方向。
19. **地区人口**:题目提到某地区有10万人,这个数字可以用来计算人口密度、人口结构等统计指标。
以上是对《统计学》复习题中涉及的统计学知识的详细解释,这些知识涵盖了统计调查的基本概念、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是理解和应用统计学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