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化工企业工业控制网络安全防护解决方案设计
新能源化工企业工业控制网络安全防护解决方案设计是针对年产几十万吨工程塑料项目的企业网络安全设计的研究。该企业采用的主要工控系统包括两套DCS(分布式控制系统)、两套SCADA(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以及SIS(安全仪表系统)等,构建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工业控制网络。然而,在面对日益增长的网络安全威胁时,企业对加强工控安全防护提出了新的要求。
文章基于目前企业工控系统和网络的现状分析,以及纵深防御体系的思想,设计了整体工控网络的安全防护解决方案,并给出了具体的落实措施。安全防护的关键词包括DCS、SCADA、PLC、SIS、工业控制系统、工业控制网络、安全防护以及纵深防御。
在项目概况中,新能源化工公司涉及的控制系统主要操作系统以Linux为主,部分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控制系统包括DMTO装置、烯烃分离装置、PP装置、PE装置、空压站、空分装置和热电装置等。生产网络与管理网络被分开,基本实现了网络安全防护,但整体防护级别仍有待提高。
为解决工控系统面临的网络安全隐患,防止因病毒感染、恶意攻击等原因造成非计划停车带来的损失,研究采用“纵深防御体系”的技术思路。通过区域隔离的防护技术原理,实现对底层控制系统及现场仪表的安全防护,建立边界隔离、终端加固、内核安全三重防御体系,并有效控制各控制单元之间病毒等安全威胁的传播。
文章指出,工控系统的安全防护方案设计需要考虑到操作系统安全、应用系统安全、网络安全、物理安全和数据安全等多个层面。在纵深防御体系中,边界隔离是防止外部威胁入侵的第一道防线,要求对进出网络的数据流进行严格的控制;终端加固则着重于强化终端设备的安全性,防止恶意软件侵入;内核安全是保证操作系统内核免受攻击,确保系统运行稳定和安全。
在解决方案的具体措施上,包括但不限于:加强身份认证机制,采用双因素认证,确保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访问系统;建立隔离网络区域,将不同的控制单元分隔开来,降低跨区域传播的安全风险;定期对安全设备进行更新和维护,确保安全防护技术始终处于最新状态;实施定期的安全审计和渗透测试,及时发现并修补潜在的安全漏洞;对关键数据实施加密保护,确保数据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的安全。
在实施策略方面,企业需要建立专门的网络安全小组,负责定期评估网络安全状况,制定网络安全政策,并对员工进行网络安全意识培训。同时,需要与专业的网络安全公司合作,以获取最新的网络安全技术和管理经验。
随着工控网络安全威胁的不断升级,企业必须采取更加全面和严格的防护措施,来保证工业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文章的研究为新能源化工企业工业控制网络安全防护解决方案的设计提供了一套系统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指导企业在网络安全防护方面作出合理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