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RCGIS/ArcInfo教程基本:地图的配准和屏幕跟踪矢量化
#### 地图矢量化
地图矢量化是指将地图上的图形信息转换为矢量格式的过程,这一过程通常涉及手扶跟踪矢量化和屏幕跟踪矢量化两种方式。
**手扶跟踪矢量化**:这是一种传统的数据采集方法,主要通过数字化仪来实现。操作者需要手动点击或跟踪地图上的点、线或面,数字化仪将捕捉到的位置信息转换为电子信号,并记录在GIS数据库中。这种方式虽然直观且精确,但耗时较长且劳动强度大。
**屏幕跟踪矢量化**: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作转向了屏幕跟踪矢量化。这种方法是通过对扫描后的地图或遥感影像进行直接矢量化来完成。该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配准影像**:确保扫描或遥感获取的影像与真实的地理位置相匹配。
2. **新建要素类**:在ArcCatalog等工具中创建新的要素类,用于存储矢量化后的地图信息。
3. **加载影像和要素类**:在ArcMap等GIS软件中加载已配准的影像以及新建的要素类。
4. **分层提取要素**:使用编辑器工具进行矢量化操作。对于二值化扫描地图,可以使用ArcScan模块实现半自动化矢量化。
#### 影像配准
影像配准是将扫描或遥感获得的栅格数据与已有GIS数据集对齐的过程。这一过程至关重要,因为它允许我们把不同的数据源整合在一起进行空间分析。配准通常涉及以下内容:
1. **坐标系统匹配**:确保扫描地图或遥感影像的坐标系统与GIS平台使用的坐标系统一致。
2. **几何校正**:使用控制点和不同的数学变换(如仿射变换、多项式变换等)来修正图像的几何畸变。
3. **空间参照设置**:为扫描或遥感数据指定一个地理空间参照系,使其能够与GIS中的其他矢量数据集成。
#### 扫描地图的误差来源
在扫描数字化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多种类型的误差,主要包括:
- **要素对象**:要素本身的特性,如线条的宽度、复杂程度、粘连等都会对扫描质量产生影响。
- **软件处理技术**:扫描数字化过程中的参数设置(如分辨率、门槛值等)、图像处理技术以及矢量化算法的选择都会影响最终的成果质量。
- **扫描仪性能**:扫描仪本身的分辨率、光学误差、信号传输误差等也会引入误差。
#### 校正模型
常用的校正模型包括:
- **仿射变换**:仅考虑x和y方向上的变形,适用于简单的几何校正。需要至少3个控制点。
- **二次变换**:适用于存在非线性变形的情况。需要至少5个控制点。
- **多项式变换**:可以考虑更高阶的变形情况。需要更多控制点。
#### 结论
通过了解地图矢量化和影像配准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我们可以更有效地将纸质地图或遥感影像转化为可用的GIS数据。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够提升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实践中,合理选择矢量化方法和配准策略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