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影像技术领域中,冠状动脉疾病是造成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依赖于对冠状动脉的精确成像和分析。随着计算机辅助诊断(CAD)技术的发展,基于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图像的三维拓扑细化算法成为心脏血管分析的重要工具。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数学形态学的细化方法,用于提取管状结构(如冠状动脉)的骨架线,即中轴线,为后续的血管分析和诊断提供准确的输入参数。现将相关知识点详细说明如下:
1. 血管成像与分析:血管成像技术可以提供血管的内部结构信息,是心血管疾病诊断的关键。血管分析涉及对血管结构的定量和定性评估,如血管狭窄分析、多平面重建(MPR)、虚拟内窥镜导航漫游、血管拉直图像重建和曲面重建(CPR)等。其中,管状器官的中心线(骨架线)在这些分析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2. 中轴线提取算法:提取血管中轴线的算法主要有三种:腐蚀法、模型法和距离变换法。腐蚀法基于形态学原理,逐层细化图像直至达到骨架线;模型法利用能量传播模型来模拟中心路径;距离变换法则通过计算距离来确定骨架线上的点。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目前尚未有一种方法能全面满足所有需求。
3. 数学形态学细化算法:基于数学形态学的细化算法特别适用于管状物体骨架的提取。此算法通过迭代从物体外层逐层擦除简化点,保持原有物体的拓扑性质和连通性,直到仅剩下一个单元宽度的骨架线。细化后的曲线可能包含毛刺,这会影响后续分析的准确性。
4. 三维细化算法的挑战:基于三维数据集的细化算法面临诸多挑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连通性的保持、细化程度的保证和几何及拓扑性质的保持。三维细化要求不能拆分或消除图像中的任何物体,不能合并空腔,且需确保骨架具有统一的单元宽度。
5. 冠状动脉中心路径的提取:文章介绍的三维细化算法通过数学形态学模板腐蚀运算初步提取目标的骨架线,然后进行剪枝处理来消除毛刺,连接骨架线。实验验证了该算法在细化管状物体中的有效性。
6. 算法的验证与应用:为了验证算法的有效性,采用了体模对算法实现的结果进行了验证和评估。最终,该算法成功应用于心脏CAD血管分析中,对冠状动脉的分析诊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7. 图像骨架与简化点:图像骨架是指图像的中心部分,它描述了图像的几何和拓扑性质。图像骨架的提取即为图像的细化过程。在细化过程中,简化点是指被去除后不改变物体拓扑性质的点。二值图像中包含目标点和背景点,细化过程是将目标从外层向内层逐层腐蚀的过程。
在实际应用中,心脏CAD系统通过多种视图展示患者的冠状动脉图像,包括MPR、CPR、血管拉直图像和虚拟内窥镜等。这些视图的创建依赖于准确的中轴线提取算法。因此,本研究提出的三维拓扑细化算法对心脏CAD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通过不断优化细化算法,提高了血管分析的精确度,有助于医生更有效地诊断和治疗冠状动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