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计算机系统中,I/O(Input/Output)是CPU与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关键环节。根据提供的信息,本文将详细讲解三种基本的I/O方式:程序直接控制、中断I/O方式以及直接内存访问(DMA)方式,并结合具体的示例进行分析。 1. **程序直接控制方式**: 这是最简单的I/O方式,通常用于处理简单的外设或低速设备。CPU通过执行一系列指令来控制数据的传输,分为无条件传送和条件传送两种类型。无条件传送是在预设的时间点进行数据交换,而条件传送则需要CPU通过轮询(Polling)方式主动查询设备状态,确认设备准备就绪后再进行数据传输。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但缺点是CPU效率低下,因为它需要不断地检查设备状态,浪费了大量时间。 2. **中断I/O方式**: 这种方式几乎被所有系统所支持,当一个I/O设备需要CPU干预时,它会发送中断请求给CPU。CPU响应后,保存当前程序的状态,跳转到中断处理程序执行。处理完成后,CPU再返回到被中断的程序继续执行。中断I/O方式提高了CPU利用率,因为它可以并行处理其他任务。例如,sys_write系统调用在实现字符串输出时,可以利用中断I/O方式,在等待打印机就绪时,CPU可以执行其他任务,提高效率。 3. **直接内存访问(DMA)方式**: DMA主要用于高速外设如磁盘,允许设备直接与主存交换数据,无需CPU参与。数据传输过程中,由DMA控制器接管总线控制权,确保数据安全高效地传输。这种方式极大地减轻了CPU的负担,尤其适用于大量数据的传输。 以"hello, world"程序为例,其printf函数调用会涉及系统调用`sys_write`。当用户态的printf函数调用到内核态的`sys_write`时,可以采用上述三种I/O方式之一来实现字符的打印。程序查询方式下,CPU会不断地检查打印机状态,直到打印机就绪,然后输出字符。而在中断I/O方式下,CPU在等待中断请求时可以执行其他任务,当打印机准备就绪时,通过中断信号通知CPU进行数据传输。而DMA方式下,打印机控制器直接与内存交换数据,CPU则无需参与具体的数据传输过程。 总结来说,不同的I/O方式各有优劣,程序直接控制方式简单但效率低,中断I/O方式提高了CPU利用率,而DMA方式则优化了大容量数据传输的效率。选择哪种方式取决于设备的速度、数据量以及对系统资源的占用情况。在实际操作系统设计中,会根据需求灵活组合和使用这些I/O机制。





剩余32页未读,继续阅读

























- 粉丝: 22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我的收藏
我的下载
下载帮助


最新资源
- vcos_components_configs-智能车资源
- 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思.docx
- 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指导说明书zqd.doc
- lanqiao-蓝桥杯资源
- 汇编语言-汇编语言资源
- 通信工程中多网融合技术的探析.docx
- 基于华为云计算技术的多课程教学平台的构建.docx
- cotParam-C语言资源
- klogging-C++资源
- VC数据挖掘在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实际应用.doc
- (源码)基于Pytorch的CenterNet目标检测模型实现.zip
- 完成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案实验课的心得体会.doc
- 中职计算机蓝领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docx
- 海外工程项目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对策.docx
- 基于智慧城市的快递寄件系统研究.docx
- 人工智能改善生活.docx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