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VM垃圾回收与调优详解1
需积分: 0 112 浏览量
更新于2022-08-08
收藏 742KB DOCX 举报
Java 虚拟机(JVM)的垃圾回收(Garbage Collection, GC)是自动管理内存的重要机制,它负责识别并清理不再使用的对象,从而释放内存。本文将深入讲解JVM内存分配、回收策略以及对象的判断和回收方法。
1. **JVM内存分配与回收**
在JVM内存模型中,堆内存被分为新生代和老年代。新生代又进一步划分为Eden区和两个Survivor区(From Space和To Space)。大部分新创建的对象会首先被分配到Eden区。当Eden区空间不足时,会触发Minor GC,将还存活的对象复制到Survivor区,然后清空Eden区。如果Survivor区也无法容纳所有存活对象,一部分对象会通过分配担保机制直接晋升到老年代。
测试结果显示,即使在程序未执行任何操作时,新生代也会占用一定的内存。当Eden区满时,尝试分配新的对象(如allocation2)会导致Minor GC。若对象无法存入Survivor空间,且老年代有足够的空间,对象会被直接分配到老年代,以避免频繁的内存复制。
大对象(如大字符串、大数组)由于需要连续内存,通常会直接进入老年代,以减少因分配担保机制引起的性能损失。
对象的年龄是通过Minor GC次数计算的,每次存活下来的对象年龄加1。当达到一定阈值(默认15岁),对象会被晋升到老年代,这个阈值可以通过`-XX:MaxTenuringThreshold`参数调整。
2. **对象的回收判断**
JVM主要使用两种算法来判断对象是否可被回收:
- **引用计数法**:简单直观,但无法处理循环引用问题。例如,两个对象互相引用,但不被其他对象引用,引用计数法会误认为它们还在使用。
- **可达性分析算法**:通过GC Roots(如类加载器、线程、静态变量等)出发,遍历引用链,无法从GC Roots到达的对象被视为不可达,进而可被回收。这种方法可以解决循环引用问题,但需要更多的计算资源。
除了可达性分析,对象在确定死亡前还有一个**finalize()方法**的阶段。如果对象覆盖了finalize()方法,且在可达性分析后未被引用,对象会进入F-Queue,由Finalizer线程执行其finalize()方法。两次标记过程确保了对象的正确回收:首次标记后筛选出需执行finalize()的对象,第二次标记后未被执行finalize()的对象将被回收。
JVM的垃圾回收机制旨在高效、准确地释放内存,通过不同的策略和算法来优化内存管理,避免内存泄漏,提高应用的性能和稳定性。理解这些原理有助于开发者进行JVM调优,提升应用程序的运行效率。

黄浦江畔的夏先生
- 粉丝: 18
最新资源
- 中国建设银行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平台商城账户操作手册.doc
- 酒水行业网络营销.doc
- 网络营销规划书.docx
- 计算机局域网工作组无法访问无法共享资源解决方案.doc
-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机电一体化系统》网络核心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pdf
- 校园网网站建设经验谈.docx
- 项目八网络营销效果评价.ppt
- 项目管理施工队伍进场沟通协调对接交底.doc
- 中医体质软件流程演示.ppt
- 电子商务基础知识.pptx
- 佛山电台制播系统集成及附属设备的主要技术参数:.pdf
- 企业网络安全综合设计方案.pptx
- 网络宣传推广方案制作.doc
- 面向Oracle8数据库系统知识.pptx
- 机床仿真软件VERICUT说明书.ppt
- 基于单片机的红外遥控小车设计.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