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介绍

第一次实验报告1

preview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49 浏览量 更新于2022-08-08 收藏 2.42MB DOCX 举报
实验报告“第一次实验报告1”主要探讨了网络互联的基础概念和实践操作,涉及IP地址配置、路由表分析、网络分段以及ARP和ICMP协议的理解。实验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IP网络的基础知识,包括IP地址的分配、网络互联的思想、ARP协议的作用以及直连路由和默认路由的工作原理。 实验中,通过一台路由器和两台交换机将三个局域网(LAN)连接起来,每个LAN拥有不同的IP地址前缀,分别是111.111.111.0、111.111.112.0和111.111.113.0。三台PC(10A、10B、10C)分别被分配到这些局域网中,并配置相应的IP地址,以便它们可以通过路由器进行通信。例如,10A的IP地址是111.111.111.2,10B的IP地址是111.111.113.3,10C的IP地址是111.111.112.3。为了实现跨网络通信,每台PC的默认网关设置为与其连接的路由器接口的IP地址。 路由器R3作为连接局域网1和局域网2的设备,其端口0配置为111.111.111.1,连接到交换机S2928-1;端口1配置为111.111.112.2,连接到交换机S3760-1。而路由器R4则连接局域网2和局域网3,其端口0配置为111.111.112.250,连接到交换机S3760-1,端口1配置为111.111.113.4,连接到交换机S2928-2。 配置过程中,通过CLI(命令行界面)对路由器进行IP地址和路由表的设置。在特权用户模式下,首先使用`config terminal`进入全局配置模式,然后使用`interface`命令指定接口,再用`ip address`命令配置接口IP地址。此外,还需要添加静态路由,如在R3上添加到111.111.113.3的路由,下一跳为111.111.112.2。 实验验证了10C可以与10A和10B进行通信,表明路由配置成功。这涉及到IP头部和ICMP协议的知识,IP头部用于封装数据包信息,包括源和目标IP地址,而ICMP协议用于网络诊断,如ping命令就是基于ICMP协议发送回显请求和响应的。 总结来说,这个实验是关于网络基础和路由配置的实践教学,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网络互联的基本原理和IP网络的运作方式,以及如何配置路由器以实现不同网络间的通信。同时,也强调了ARP协议在解析IP地址到物理地址(MAC地址)过程中的作用。
身份认证 购VIP最低享 7 折!
30元优惠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