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实验报告1
需积分: 0 49 浏览量
更新于2022-08-08
收藏 2.42MB DOCX 举报
实验报告“第一次实验报告1”主要探讨了网络互联的基础概念和实践操作,涉及IP地址配置、路由表分析、网络分段以及ARP和ICMP协议的理解。实验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IP网络的基础知识,包括IP地址的分配、网络互联的思想、ARP协议的作用以及直连路由和默认路由的工作原理。
实验中,通过一台路由器和两台交换机将三个局域网(LAN)连接起来,每个LAN拥有不同的IP地址前缀,分别是111.111.111.0、111.111.112.0和111.111.113.0。三台PC(10A、10B、10C)分别被分配到这些局域网中,并配置相应的IP地址,以便它们可以通过路由器进行通信。例如,10A的IP地址是111.111.111.2,10B的IP地址是111.111.113.3,10C的IP地址是111.111.112.3。为了实现跨网络通信,每台PC的默认网关设置为与其连接的路由器接口的IP地址。
路由器R3作为连接局域网1和局域网2的设备,其端口0配置为111.111.111.1,连接到交换机S2928-1;端口1配置为111.111.112.2,连接到交换机S3760-1。而路由器R4则连接局域网2和局域网3,其端口0配置为111.111.112.250,连接到交换机S3760-1,端口1配置为111.111.113.4,连接到交换机S2928-2。
配置过程中,通过CLI(命令行界面)对路由器进行IP地址和路由表的设置。在特权用户模式下,首先使用`config terminal`进入全局配置模式,然后使用`interface`命令指定接口,再用`ip address`命令配置接口IP地址。此外,还需要添加静态路由,如在R3上添加到111.111.113.3的路由,下一跳为111.111.112.2。
实验验证了10C可以与10A和10B进行通信,表明路由配置成功。这涉及到IP头部和ICMP协议的知识,IP头部用于封装数据包信息,包括源和目标IP地址,而ICMP协议用于网络诊断,如ping命令就是基于ICMP协议发送回显请求和响应的。
总结来说,这个实验是关于网络基础和路由配置的实践教学,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网络互联的基本原理和IP网络的运作方式,以及如何配置路由器以实现不同网络间的通信。同时,也强调了ARP协议在解析IP地址到物理地址(MAC地址)过程中的作用。

琉璃纱
- 粉丝: 22
最新资源
- 改善交流伺服系统脉冲接口抗干扰能力(00001).doc
- 单片机和USB接口技术高速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方案.doc
- GeekDesk-C#资源
- 大数据下互联网广告精准投放策略探讨.docx
- 浅议中职院校计算机课程实施翻转课堂的保障条件.docx
- 大数据产业新高地成就贵安精彩.docx
- gis中属性数据的输入和管理.ppt
- 数字图像处理降噪滤波大作业.doc
- 大数据、信息化时代电子档案管理的安全问题研究.docx
- watermark-js-plus-JavaScript资源
- (源码)基于Hyperf框架和Vue的微信服务系统.zip
- 电力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解析.docx
- 网络环境下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ocx
- 人工智能从前沿概念走进青少年实际生活.docx
-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其发展前景分析.docx
- 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现状附存在问题.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