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普博研究生培养方案-工程博士1
需积分: 0 159 浏览量
更新于2022-08-04
收藏 252KB PDF 举报
【培养方案概述】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针对2016年的普博研究生制定了一项工程博士1的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深厚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的工程技术人才,特别是在能源与环保、先进制造、电子与信息等领域的高级工程师。该方案涵盖了适用学科、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学术成果要求以及学位论文的具体规定。
【适用学科与专业】
该培养方案适用于能源与环保(如环境学院、核研院)、先进制造(如机械系、精仪系)以及电子与信息(如电子系、计算机系、微纳电子系、软件学院)等广泛的学科领域,反映了跨学科交叉培养的特点。
【培养目标与定位】
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的目标是培养能够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开展技术创新、组织和实施技术研发的高层次人才。这些毕业生应能在推动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方面作出创造性贡献,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
【培养方式】
采用校企合作和多学科交叉的模式,工程博士生由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形成指导小组。校内导师为学校认定的博士生导师,企业导师来自合作企业或相关领域资深专家,通常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学习年限设定为3至5年。
【课程设置】
工程博士生需修满至少10学分的课程,包括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工程领域重大专题研讨课、企业调研和工程领域前沿讲座等必修环节,以及自选课程,以满足个人研究需求。
【学术论文与科研成果要求】
学生在学期间必须参与重大工程技术研究课题,撰写综合性工程科技报告,并公开发布相关研究成果。具体要求包括:获得发明专利、获得省部级二等奖以上奖励、制定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设计方案被采纳实施或研究成果鉴定通过,或者发表一篇被EI检索的论文。
【学位论文要求】
学位论文应围绕重大工程技术问题展开,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紧密关联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学生需定期向导师汇报研究进展,并在领域内做口头报告。在论文工作基本完成后,需提前三个月做最终研究报告,由指导小组审查,通过后方可进入论文送审和答辩阶段。
这个培养方案体现了对工程博士生全面发展的重视,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出能够引领科技进步和产业创新的高级人才。

无能为力就要努力
- 粉丝: 18
最新资源
- 单片机校园时间控制系统开题研究报告.doc
- 试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特性.docx
- 计算机图形学与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研究.docx
- 信息化时代医院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方法及策略.docx
- 基于单片机的花样电子时钟设计与制作.doc
- 单片机课题评测研究报告.doc
- (源码)基于Spring和物联网的智能饮品监测管理系统.zip
- 电力工程中输电线路施工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ocx
- 一下找规律MicrosoftPowerPoint演示文稿.ppt
-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设计专业技术方案.doc
- 2025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综合专业报告
- 基于五个对接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docx
- 计算机在民政局社会福利中心科技管理中的应用与创新.docx
- 唐山首钢马兰庄铁矿有限责任公司dmine矿业软件在地质工作中应用.doc
- 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网络版.ppt
- (源码)基于C#的火车票预订系统.z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