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系统/ARM技术中的Linux超线程感知的调度算法研究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普及,用户对计算机的处理能力的需求成指数级增长。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处理器生产厂商采用了诸如超流水、分支预测、超标量、乱序执行及缓存等技术以提高处理器的性能。但是这些技术的采用增加了微处理器的复杂性,带来了诸如材料、功耗、光刻、电磁兼容性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处理器设计人员开始寻找新的途径来提高处理器的性能。Intel公司于2002年底推出了超线程技术,通过共享处理器的执行资源,提高CPU的利用率,让处理单元获得更高的吞吐量。 1 超线程技术背景 传统的处理器内部存在着多种并行操作方式。①指令级并行ILP(Instruction Level Paramllelism 嵌入式系统与ARM技术是计算机科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中,它们在各种设备和应用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嵌入式系统是集成在硬件设备中的小型计算机系统,通常用于特定功能的控制,而ARM(Advanced RISC Machines)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微处理器架构,以其低功耗和高性能而闻名。随着对处理能力需求的增加,处理器设计者开始探索新的技术以提升性能。 超线程技术是Intel公司在2002年推出的一种创新方法,以解决传统处理器面临的性能提升限制。传统的处理器通过指令级并行(ILP)实现一定的并行性,但只能同时执行一个线程。而超线程技术,即同时多线程(SMT),允许一个物理处理器被视为两个逻辑处理器,每个逻辑处理器都能运行独立的线程。这样,即使在一个线程等待数据时,处理器的其他部分也能被用来执行另一个线程的任务,从而提高了CPU资源的利用率。 在超线程技术中,物理处理器的资源被复制、划分和共享。复制的资源如寄存器和状态信息,使得每个逻辑处理器都能独立工作;划分的资源如缓冲区在多任务时分配给两个逻辑处理器,而在单任务时合并;共享的资源如缓存和执行单元,由两个逻辑处理器共同使用。这种设计使得处理器可以在同一时间处理更多的计算任务,提升了整体的系统吞吐量。 Linux操作系统从2.4.17版本开始支持超线程技术。然而,最初的Linux O(1)调度器并未考虑到超线程的特性,导致可能无法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为解决这个问题,Ingo Molnar提出了一个名为“HT-aware scheduler patch”的补丁,对O(1)调度器进行了优化,使其能够识别和有效地利用超线程处理器。优化策略包括优先调度到空闲的物理CPU的逻辑核心,减少因线程迁移产生的开销,并考虑到了逻辑CPU之间的资源共享,比如缓存,这可以减少数据传输的时间,提高效率。 在Linux后续版本中,这些优化策略被采纳,调度算法更加智能,能够更好地适应超线程环境,从而实现更高的系统性能。通过这样的调度优化,嵌入式系统/ARM技术中的Linux平台能够更好地利用超线程技术,提供更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更高效的资源管理,这对于嵌入式设备的性能提升和能效优化至关重要。





























- 粉丝: 7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我的收藏
我的下载
下载帮助


最新资源
- 数据库实验2:表的创建与管理.docx
- 专起本《工程项目管理》C试卷.doc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桥梁工程技术》《会计学概论》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合集)答案.docx
- 字形字体处理C语言课程设计范文.doc
- 网络游戏市场分析及媒体投放分析报告.pptx
- 最新毕业论文基于PLC的自动卷帘门控制系统.doc
- 制冷系统安全技术操作规程.doc
- 机械自动化设备优化策略分析获奖科研报告论文.docx
- 基于PLC与触摸屏的恒压供水电气系统设计.doc
- 告别网络游戏PPT课件.ppt
- 计算机体系结构实验报告二.doc
- 小程序如何运营?.docx
- 综合布线工程竣工验收报告样本.doc
- 2023年职称计算机试题及答案.doc
- 选煤工艺流程软件开发平台的选择.doc
- 综合楼综合布线系统方案.doc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