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高速图像目标实时识别和跟踪任务,需要利用系统中有限的硬件资源实现高速、准确的二值图像连通域标记,提出了一种适合FPGA实现的二值图像连通域标记快速算法。算法以快捷、有效的方式识别、并记录区域间复杂的连通关系。与传统的二值图像标记算法相比,该算法具有运算简单性、规则性和可扩展性的特点。利用FPGA实现该算法时,能够准确有效的识别出图像中复杂的连通关系,产生正确的标记结果。在100MHz工作时钟下,处理384×288像素的红外图像能够达到400帧/s以上的标记速度,足够满足实时目标识别系统的要求。 二值图像连通域标记是图像处理中的关键步骤,它涉及到图像分割、目标识别和跟踪等领域。在高速图像处理系统中,特别是在实时应用中,快速、高效的算法是必不可少的。基于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的实现可以满足这种需求,因为它能提供并行处理能力和高速运算,使得算法的执行速度大大提高。 传统的二值图像连通域标记算法,如区域生长法和跟踪算法,虽然能准确检测连通体,但它们的计算复杂度较高,可能导致处理速度无法满足实时性要求。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适合FPGA实现的快速算法,该算法具有运算简单、规则性强和可扩展性好的优点。 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在硬件层面开辟独立的图像标记缓存和连通关系数组,利用流水线技术,按照视频输入顺序逐行扫描图像。对于每个像素,算法会检查其邻域的连通性,并对等价标记进行合并。在每帧图像处理结束后,通过归并连通关系数组,生成最终的标记结果,确保每个连通域都被赋予唯一的连续自然数。 算法分为三个阶段: 1. **图像初步标记**:每个像素被赋予临时标记,同时将这些临时标记及其等价关系记录在一个等价表中。在逆时针方向和水平方向进行连通性检测,以确定像素之间的连通关系。 2. **整理等价表**:这个阶段包括两个子步骤。将所有等价的临时标记替换为其中的最小值,然后对连通区域进行重新编号,建立临时标记与最终标记的对应关系。 3. **图像代换**:最后一步是对图像进行逐像素扫描,用最终标记替换临时标记,生成最终标记的图像,其中连通域按照扫描顺序被赋予连续的自然数。 在FPGA实现中,为了减少边界效应,采用了8连通判断准则,并通过中间数据缓存来加速处理。具体来说,缓存分为类型1和类型2,类型1负责逆时针方向的连通域检测,而类型2则进行水平方向的检测和归并,确保标记结果的正确性。 例如,在图像初始标记的步骤中,算法会读取像素值,按照逆时针顺序比较相邻像素,如果满足连通条件,就赋予相同的标记。否则,分配一个新的临时标记,并更新等价关系表。这个过程在硬件层面通过并行操作快速完成,显著提升了处理速度。 在100MHz的工作时钟频率下,该算法能处理384×288像素的红外图像,达到400帧/s以上的标记速度,远超过实时目标识别系统的需求,证明了其高效性。 基于FPGA的二值图像连通域标记快速算法实现了对图像处理的高速和精确,特别适用于资源有限但对实时性要求高的应用场景,如自动驾驶、监控系统和机器人视觉等。通过优化硬件设计和算法实现,可以进一步提升处理能力,满足更多复杂场景下的实时图像处理需求。





















- 粉丝: 5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我的收藏
我的下载
下载帮助


最新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