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Batis一级缓存是其默认提供的性能优化机制,它主要存在于SqlSession的生命周期内。在SqlSession开启和关闭之间,MyBatis会维护一个本地缓存(Local Cache),用于存储执行的SQL语句和对应的查询结果。当同一个SqlSession内的相同SQL再次执行时,MyBatis会首先检查一级缓存中是否存在所需数据,如果存在,则直接从缓存中获取,避免了重复的数据库查询,从而显著提高了查询效率。
一级缓存的工作原理如下:
1. **缓存结构**:一级缓存由SqlSession对象内部的Executor实现,通常是一个HashMap,用于存储SQL语句(键)和查询结果(值)的对应关系。
2. **查询过程**:当执行查询操作时,MyBatis首先会在一级缓存中查找是否有对应的结果,如果没有,才会执行SQL语句,从数据库中获取数据,并将结果存入缓存,同时返回给调用者。
3. **数据一致性**:一级缓存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数据一致性。如果在两次查询之间,数据库中的数据被其他事务修改,一级缓存中存储的信息就可能过期,导致脏读。MyBatis通过在SqlSession提交事务(commit())时清空一级缓存来解决这个问题,确保每次查询都是基于最新的数据库状态。
4. **手动清理**:除了提交事务会清空缓存外,开发人员还可以通过调用SqlSession的clearCache()方法手动清除一级缓存,以确保获取最新数据。
然而,一级缓存的局限性在于,当SqlSession关闭后,一级缓存也会随之清空。这意味着在同一个SqlSession之外的相同查询将无法复用之前查询的结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MyBatis提供了二级缓存,它是跨SqlSession的全局缓存,可以跨越多个SqlSession实例,进一步提高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合理利用一级缓存可以显著提升系统性能,尤其是在执行大量重复查询的情况下。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一级缓存仅存在于单个SqlSession中,因此在多线程环境下,需要特别注意线程安全问题,避免并发冲突可能导致的数据不一致。
总结起来,MyBatis的一级缓存是一种在SqlSession生命周期内的本地缓存机制,它通过存储已执行过的SQL语句和结果,减少对数据库的访问,提高应用程序的运行效率。然而,由于其局限性,一级缓存可能无法满足所有场景的需求,这时可以借助MyBatis的二级缓存来实现更广泛的数据缓存。在使用缓存时,开发者需要权衡缓存带来的性能提升和可能的数据一致性问题,根据具体业务场景做出合适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