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Active Server Pages)是一种服务器端脚本环境,用于创建动态交互式网页。ASP代码在服务器上执行,生成HTML发送到用户的浏览器。在ASP代码中,可以使用内置的组件来获取远程网页的指定内容。这种方法被称为网络爬虫或者小偷程序,它们可以用来从其他网站抓取数据。
从提供的文件内容中,我们可以提取出以下知识点:
1. 使用ASP进行网页内容抓取的原理:
ASP通过创建一个HTTP请求来向远程服务器请求数据。使用Microsoft.XMLHTTP对象来发送GET请求,并接收远程服务器的响应。这个响应是一个字节流,需要被转换成字符串以方便处理。
2. ASP中的错误处理:
文件中使用了OnErrorResumeNext语句,这个语句的作用是在执行过程中遇到错误时不会中断,而是继续执行下一条语句。这在进行网络请求时尤其重要,因为可能会因为网络问题或远程服务器拒绝服务等原因遇到错误。
3. 脚本超时设置:
Server.ScriptTimeOut属性用于设置ASP脚本执行的最大秒数。在这个例子中,将其设置为一个很大的数(9999999),以确保远程内容获取操作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
4. 字节转换和编码:
BytesToBstr函数将从远程服务器接收到的字节流转换为字符串。这个过程需要指定正确的字符集,如"GB2312",以正确显示中文字符。
5. 字符串操作:
Newstring函数用于在字符串中查找子字符串的位置。这里需要找到"开始内容"和"结束内容"标记的位置,以便从获取的页面内容中提取出需要的特定部分。
6. 网络请求:
GetBody函数用于获取远程网页的HTTP响应体。它创建了一个XMLHTTP对象,并设置了请求方法、URL等,最后返回响应体的内容。
7. 变量和参数:
代码中定义了多个变量(wstr, str, url, start, over, dtime, a, b)用于存储网页内容、目标URL和内容标记等信息。这些变量在后续的字符串操作中起着关键作用。
8. 输出结果:
通过response.write方法将获取到的网页内容输出到浏览器上。可以将内容设置为HTML页面的一部分,或者用于其他用途,如数据处理或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获取远程网页内容时应该遵守相关网站的robots.txt规则,以及考虑版权和隐私保护法律。未经授权的数据抓取可能涉及侵权或违反法律的行为,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当谨慎对待,并尊重目标网站的规则和用户的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