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面向对象强调的是对象,不强调步骤过程。面向对象的语言都具有三大特征:封装、继承、多态。
类: 一组相关属性和行为的集合。属性: 该事物的状态信息 ;行为: 该事物能做什么。对象: 是一类事物的具体体现,是类的一个实例,具有该类的属性和行为。
类是对象的模板(抽象的),对象是类的实体(具体的)。
类的格式:修饰符 类名{ 成员变量;成员方法 };
成员变量: 具有默认值,在类中,方法外;成员方法: 与定义方法一样,无static关键字。
创建对象: 类名 对象名 = new 类名();
访问类中成员: 对象名.成员变量;访问成员方法: 对象名.成员方法。
Java是一种强大的、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其设计思想是通过对象来抽象现实世界中的问题,以简化编程。面向对象编程的三大核心特性是封装、继承和多态。
封装是面向对象编程的基础,它允许我们将数据(属性)和操作数据的方法(行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单元——类。类可以看作是描述一类事物的模板,而对象则是这一类事物的具体实例。例如,我们可以定义一个名为“Person”的类,包含属性如姓名、年龄和性别,以及行为如吃饭、睡觉等。在Java中,类的定义如下:
```java
public class Person {
// 成员变量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private String gender;
// 构造方法
public Person(String name, int age, String gender) {
this.name = name;
this.age = age;
this.gender = gender;
}
// get和set方法实现封装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 ...其他get和set方法
}
```
在上面的代码中,`private`关键字用于实现封装,限制了外部直接访问这些成员变量。通过`get`和`set`方法,我们可以安全地读取和修改这些变量的值。
继承是面向对象的另一个重要特性,它允许一个类(子类)继承另一个类(父类)的属性和方法,从而减少了代码重复并提高了代码复用。子类可以添加新的特性和方法,或者覆盖父类的已有方法,以满足特定需求。例如,我们可能有一个`Student`类继承自`Person`类,增加一些学生特有的属性和方法。
多态是指同一个接口,使用不同的实例而产生不同的效果。这是通过方法重写和接口实现来实现的。一个父类引用可以指向它的子类对象,这样就可以调用子类中重写或新增的方法,实现多态性。
在Java中,成员变量分为实例变量(类变量)和局部变量。实例变量属于类,每个对象都有自己的一份拷贝,而局部变量只存在于方法内部,随着方法的执行和结束而产生和消失。创建对象是通过`new`关键字和类的构造方法完成的,例如:
```java
Person person = new Person("张三", 20, "男");
```
Java中的`String`类是不可变的,提供了丰富的字符串处理方法,如`length()`、`concat()`、`charAt()`、`indexOf()`等。此外,`ArrayList`类是Java集合框架的一部分,它是一个动态数组,可以自动增长以容纳更多的元素。泛型允许我们在定义集合时指定元素类型,提高类型安全性。例如:
```java
ArrayList<String> list = new ArrayList<>();
list.add("Hello");
```
对于基本数据类型的集合存储,Java提供了对应的包装类,如`Integer`、`Character`等。此外,`Scanner`类用于从标准输入读取数据,`Random`类用于生成伪随机数。
Java的知识点广泛而深入,包括但不限于类、对象、封装、继承、多态、数据类型、集合框架、输入/输出、异常处理等多个方面。学习和理解这些概念是掌握Java编程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