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VM垃圾回收算法工作原理详解"
JVM垃圾回收算法工作原理详解主要介绍了JVM的垃圾回收算法如何判断对象是否可以被回收,文中通过示例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学习价值。
JVM垃圾回收算法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两种方法:引用计数法和可达性分析法。
1. 引用计数法:引用计数法所谓引用计数法就是给每一个对象设置一个引用计数器,每当有一个地方引用这个对象时,就将计数器加一,引用失效时,计数器就减一。当一个对象的引用计数器为零时,说明此对象没有被引用,也就是“死对象”,将会被垃圾回收。引用计数法有一个缺陷就是无法解决循环引用问题,也就是说当对象A引用对象B,对象B又引用对象A,那么此时A、B对象的引用计数器都不为零,也就造成无法完成垃圾回收。
2. 可达性分析法:可达性分析法(引用链法)该算法的思想是:从一个被称为GC Roots的对象开始向下搜索,如果一个对象到GC Roots没有任何引用链相连时,则说明此对象不可用。在java中可以作为GC Roots的对象有以下几种:虚拟机栈中引用的对象、方法区类静态属性引用的对象、方法区常量池引用的对象、本地方法栈JNI引用的对象。
在java中,判定一个对象是否可以被回收需要经历两次标记。如果对象在可达性分析中没有与GC Root的引用链,那么此时就会被第一次标记并且进行一次筛选,筛选的条件是是否有必要执行finalize()方法。当对象没有覆盖finalize()方法或者已被虚拟机调用过,那么就认为是没必要的。如果该对象有必要执行finalize()方法,那么这个对象将会放在一个称为F-Queue的对队列中,虚拟机会触发一个Finalize()线程去执行。
堆内存分代策略是JVM垃圾回收算法工作原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Java虚拟机将堆内存划分为新生代、老年代和永久代。新生代主要存放新生成的对象,新生代对象朝生夕死,存活率很低,在新生代中,常规应用进行一次垃圾收集-般可以回收70% ~ 95%的空间,回收效率很高。老年代中的对象生命周期较长,存活率比较高,在老年代中进行GC的频率相对而言较低,而且回收的速度也比较慢。永久代主要存放常量、类信息、静态变量等数据,对这一区域而言,Java虚拟机规范指出可以不进行垃圾收集,一般而言不会进行垃圾回收。
在JDK1.6及之前,永久代是存在的,常量池1.6在方法区。在JDK1.7中,永久代已经开始“去永久代”,常量池1.7在堆。在JDK1.8及之后,永久代已经不存在,常量池1.8在元空间。元空间是直接存在内存中,不在java虚拟机中的,因此元空间依赖于内存大小。当然你也可以自定义元空间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