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mi_global_matching:使用半全局匹配算法从立体图像计算视差图


半全球匹配(Semi-Global Matching,SGM)是一种在计算机视觉领域中广泛使用的立体匹配算法,用于计算立体图像对的视差图。在立体视觉系统中,通过比较左右图像同一位置的不同像素间的相似性来估计物体的距离,即视差。视差图是这种距离信息的二维表示,它为三维重建、深度感知和机器人导航等应用提供了关键信息。 **SGM的基本原理:** SGM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将局部像素匹配扩展到全局优化,以减少错误匹配的可能性。它采用4个或8个方向的代价传播,考虑了上下文信息,对每像素的视差进行投票,并结合成本聚合策略来降低匹配错误。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抑制由于光照变化、纹理重复、遮挡等因素引起的匹配误差。 **算法步骤:** 1. **代价计算**:计算左图像中每个像素与右图像所有可能的对应像素之间的差异,通常使用归一化互相关或Sad(Sum of Absolute Differences)作为匹配代价函数。 2. **代价聚合**:SGM算法使用多方向路径聚合代价,沿着多个水平和垂直方向累加代价,考虑了相邻像素的匹配情况,降低了误匹配。 3. **P-函数**:SGM引入了P-函数来补偿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不连续性,减少边缘效应,使得结果更加平滑。 4. **M-函数**:通过M-函数(一般为线性或指数形式)对代价进行惩罚,抑制视差跳跃,避免出现大的视差变化。 5. **最小化能量函数**:结合上述步骤,计算每个像素的全局最小能量,确定最佳视差值。 6. **后处理**:应用后处理技术如双边滤波,进一步消除噪声和不连续性,提高视差图的质量。 **MATLAB实现:** 在MATLAB中,实现SGM算法通常涉及以下几个部分: 1. **数据预处理**:包括图像对齐、灰度化、归一化等,确保两幅图像具有良好的匹配基础。 2. **匹配代价计算**:使用函数如`xcorr2`计算匹配代价。 3. **SGM核心算法**:编写自定义函数实现SGM算法的各个步骤,包括代价聚合、P-和M-函数的计算。 4. **视差图生成**:找到最小能量对应的视差值,形成视差图。 5. **后处理**:应用如双边滤波的后处理技术,提高视差图的视觉效果和精度。 **应用场景与优势:** SGM因其高效和相对准确的特点,在自动驾驶、无人机导航、虚拟现实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与其他方法相比,SGM的优势在于: - **计算效率**:相比于全搜索方法,SGM通过限制搜索范围和考虑全局信息,大大减少了计算量。 - **鲁棒性**:通过结合上下文信息,SGM对光照变化、遮挡和纹理重复等情况有较好的适应性。 - **灵活性**:可以通过调整P-和M-函数参数来优化算法性能,适应不同场景需求。 在MATLAB中,利用提供的图像处理工具箱和自定义代码,可以方便地实现并优化SGM算法,为各种应用提供高质量的视差图。在`semi_global_matching-master`这个压缩包中,应该包含了完整的MATLAB实现和相关示例,可供学习和研究。








- 1






















- 粉丝: 28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我的收藏
我的下载
下载帮助


最新资源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