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提供的文件信息,我们可以提炼出以下生物化学相关的知识点:
基础生物化学概念:
1. 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人体内共有20种标准氨基酸,它们都是α氨基酸,除甘氨酸外的其它氨基酸都具有旋光异构性。
2. 蛋白质的紫外吸收峰通常是由含芳环的氨基酸残基如色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引起的。
3. 酶活性可以被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作用调节,这是一种重要的酶活性调节方式。
4. 酶的双倒数作图中,只改变斜率不改变纵轴截距的抑制类型指的是非竞争性抑制。
5. 丙酮酸脱氢酶系统受乙酰辅酶A、NADH和ATP的调节。
6. 辅酶FAD和FMN含有维生素B2(核黄素)。
7. 一碳单位载体涉及的维生素包括叶酸和B12(钴胺素),递氢作用涉及的维生素有维生素B2(核黄素)和B1(硫胺素)。
8. DNA双螺旋结构稳定的主要因素是氢键,同时范德华力、离子键和疏水作用也起到重要作用。
9. 呼吸链主要包括NADH呼吸链和琥珀酸呼吸链,其区别在于电子和质子传递过程中氢受体的不同。
10. 糖酵解过程中,3-磷酸甘油醛和二磷酸甘油酸为ADP生成ATP提供高能磷酸键。
11. 长链脂肪酸进入线粒体进行β-氧化是通过肉毒碱转运。
12. 尿素循环(Krebs-Henseleit循环)是肝脏内将氨转变为无毒尿素的过程。
13. DNA复制的两大特点包括半保留复制和半不连续复制。
14. 氨酰-tRNA合成酶对氨基酸和tRNA都具有高度的专一性识别。
生物化学术语解释:
1. 结构域:蛋白质功能和结构的独立单位。
2. 超二级结构:指蛋白质中α螺旋和β片层等二级结构通过非共价相互作用形成的更高级结构。
3. 波尔效应:指的是氧分压升高导致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能力增强的现象。
4. 核酶:具有催化功能的RNA分子。
5. 邻近效应:在酶促反应中,底物接近活性中心时发生的加速反应。
6. 诱导契合假说:酶活性中心会因底物的结合而发生构型变化,以最佳方式与底物契合。
7. 熔解温度Tm:核酸双链解链时的中点温度,与稳定性相关。
8. 回文结构:DNA序列从5'到3'方向读与3'到5'方向读相同。
9. 分子杂交:指两条互补的单链DNA或RNA通过碱基配对形成双链。
10. 异头物:糖分子中具有不对称碳原子的立体异构体。
11. 磷酸戊糖途径:细胞内重要的代谢途径,涉及NADPH和核糖5-磷酸的生成。
12. 脂肪酸的α氧化:在线粒体外的内质网膜上,对长链脂肪酸进行初步氧化的过程。
13. 冈崎片段:在DNA复制过程中产生的短片段DNA。
14. 剪切体:指在RNA剪接过程中形成的复合物。
15. 基因治疗:通过遗传工程技术对基因进行治疗的方法。
生化代谢过程和调控:
1. 糖酵解:是糖类物质分解成丙酮酸的生物化学过程。
2. 三羧酸循环(TCA循环):在细胞线粒体内发生的一系列反应,是糖、脂肪和氨基酸代谢的最终通路。
3. EMP途径:即糖酵解途径,是糖分解代谢的初级途径。
4. 呼吸链:在细胞线粒体内,通过电子传递链将代谢产生的还原型辅酶NADH和FADH2上的电子传递给氧气,同时产生ATP的过程。
5. 尿素循环:负责体内氨解毒的代谢途径。
6. 脂肪酸的β-氧化: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是长链脂肪酸分解的主要途径。
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原理:
1.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指蛋白质中局部肽链的构象,包括α螺旋、β折叠等。
2. 酶促反应中,酶的活性部位与其特异性和专一性相关。
3. 基因组是某物种全部DNA序列,而蛋白质组是表达出的所有蛋白质集合,二者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相关联。
4. 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需要利用一系列技术,如序列分析、质谱等。
实验技术:
1. 鉴定蛋白质多肽链氨基末端的常用方法可能包括Edman降解法。
2. 转氨基作用不是氨基酸脱氨基的主要方式,因为转氨酶的分布不够广泛且辅酶可能缺乏。
基因表达调控:
1. 操纵子模型描述了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调控,如lac操纵子和Trp操纵子。
2. lac操纵子结构基因的表达通常处于被阻遏状态,而Trp操纵子的结构基因的表达通常处于消阻遏状态。
上述内容涵盖了生物化学领域的多个重要知识点,从基本化学结构到复杂的代谢途径,从分子识别到遗传调控机制,是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重要考核内容。通过这些知识的掌握,考生能够对生物化学有一个全面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