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建筑行业混凝土需求的日益增长,混凝土搅拌站的运营效率和便捷性成为了行业关注的焦点。传统混凝土罐体设计常常因为罐体内壁清洁不便及刮片维护困难而影响工作效率。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带有插斗门的混凝土罐体的制作方法,旨在解决这一长期存在的技术问题,提高混凝土搅拌站的作业效率和可靠性。
传统的混凝土罐体在卸载混凝土后,内壁会留下残留的混凝土,需要依赖内置的刮片进行清理。这种清理过程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刮片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容易磨损,需要定期的维护或更换。然而,由于现有罐体设计的局限性,刮片的拆卸并不方便,这使得维护工作变得复杂且耗时。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结构改进的混凝土罐体设计。这种新型罐体由支座和存料腔本体构成,并在本体的顶部安装了可开启的盖板。盖板的一端与本体通过铰链连接,另一端则固定在安装板上,并配有卡紧组件以防止盖板意外打开。在罐体的顶部,电机被安装用于驱动一个连接杆,该连接杆延伸至存料腔内并装有刮片,使得刮片能够沿罐体内壁旋转,清除残留的混凝土。
操作时,一旦混凝土卸载完成,操作人员启动电机,刮片随之旋转,从而一次性清理存料腔的内壁,这一过程既高效又便捷。更重要的是,更换或维护刮片的工作变得十分简单。操作人员仅需通过卡紧组件松开盖板,旋转打开盖板,然后通过连接组件将刮片取出,即可进行更换或维护,显著简化了操作流程。
在出料方面,罐体设计同样考虑了效率和精确控制。出料管从支座的顶板下穿过,安装了阀门组件以精确控制混凝土的卸载。此设计确保了装载和卸载过程的精准性,避免了混凝土的浪费。
具体实施中,这种混凝土罐体采用了倒锥形结构,便于混凝土的流动。结构稳固的支撑架支撑整个罐体,进料口和出料管分别连接存料腔,确保了混凝土流动的顺畅性。刮片的拆卸和更换则通过独特的连接组件和插斗门设计实现,这种设计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显著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总结而言,新型带有插斗门的混凝土罐体不仅在设计上巧妙解决了刮片维护的难题,而且通过一系列的结构改进,提高了罐体的清洁效率和实用价值,极大地提升了混凝土搅拌站的运营效率。这一创新技术的应用,无疑将为混凝土运输和搅拌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进一步推动行业的高效、精准和绿色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