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下播放器开发-交叉编译Mplayer.pdf

preview
需积分: 0 10 下载量 57 浏览量 更新于2023-07-12 1 收藏 1.37MB PDF 举报
MPlayer是一款开源多媒体播放器,在主流的Linux、windows、Mac OS 都能运行,主要广泛用在Linux系统上; Mplayer不仅支持图形界面、也支持命令行播放。这篇文章就介绍如何将MplayerJ交叉编译移植到嵌入式开发板上运行,在命令行上正常的播放视频,LCD屏采用的帧缓冲驱动框架渲染图像。 开发板采用友善之臂的Tiny4412开发板,MCU是三星的EXYNOS4412,板子上接的LCD分辨率为800*480,帧缓冲驱动框架接口,Linux内核版本是3.5,系统不带图形界面,文件系统是采用busybox制作的最小根文件系统,整个系统比较精简。交叉编译器采用arm-linux-gcc 4.5.1版本。 【Linux下播放器开发-交叉编译Mplayer】 在Linux操作系统中,MPlayer是一款功能强大的开源多媒体播放器,它能够支持多种平台,包括Linux、Windows和Mac OS。MPlayer不仅提供图形用户界面(GUI),还支持命令行操作,使得它在嵌入式设备和服务器环境中尤为适用。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如何在友善之臂的Tiny4412开发板上,使用交叉编译的方法将MPlayer移植到基于Linux内核3.5且不带图形界面的最小化Busybox文件系统中。 Tiny4412开发板搭载了三星的EXYNOS4412微控制器,其LCD屏幕分辨率设定为800*480,使用帧缓冲驱动框架来渲染图像。为了在没有浮点运算单元的ARM平台上运行MPlayer,我们需要对MP3解码库进行适配。 1. 移植libmad库 在MPlayer中,MP3解码默认依赖于自带的mp3lib,但这个库使用浮点运算,不适用于ARM平台。因此,我们需要使用libmad库,这是一个定点计算的MPEG音频解码库,适合在没有浮点运算硬件支持的环境下运行。下载libmad源代码,解压并配置生成Makefile,指定安装路径。接着,删除或替换Makefile中可能导致问题的-fforce-mem选项,然后编译安装。最终,确认生成的mad.h头文件和libmad.a静态库文件。 2. 交叉编译MPlayer 下载MPlayer源代码,解压后配置生成config.mak文件,确保使用正确的交叉编译器(arm-linux-gcc 4.5.1)和指定libmad库的路径。修改config.mak,移除可能导致问题的-s参数,以避免生成strip后的二进制文件。完成编译后,会得到一个命令行版本的MPlayer可执行文件。 3. 部署运行环境 在部署阶段,需要将MPlayer及其依赖库拷贝到开发板上。这包括将所有必要的库文件复制到开发板的/lib目录,以及将MPlayer命令行程序拷贝到/bin目录。确保所有依赖项已正确配置,以便MPlayer可以在嵌入式系统中顺利运行。 4. MPlayer运行模式 MPlayer支持主模式和从模式两种运行方式。主模式下,MPlayer会监听键盘事件,用户可以通过快捷键进行播放控制,如静音、调整音量、切换字幕、快进和快退等。从模式下,MPlayer可以通过管道与其他进程通信,允许外部程序控制播放行为,例如加载视频、暂停、停止、快进和快退。 总结来说,交叉编译MPlayer到嵌入式Linux系统是一个涉及多个步骤的过程,包括选择合适的编译器,移植和编译解码库,配置和编译播放器,以及最后的部署和运行。这个过程对于开发者了解嵌入式系统的软件生态和编译工具链至关重要,也是在资源有限的嵌入式设备上实现多媒体功能的基础。通过这个实践,开发者可以学习到如何优化软件以适应特定硬件环境,并为其他类似项目提供参考。
身份认证 购VIP最低享 7 折!
30元优惠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