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法律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它不仅为社会提供了基本的运行规则,而且对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推进社会公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六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虽然他们的年龄还小,但此时开始接触和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法律作用大”单元,正是承担起了这一启蒙任务。
在情感目标上,该单元期望通过对法律作用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法律产生一个初步的认识和尊重。法律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还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但通过对比有规则的游戏和无规则的情况,他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规则的存在对于社会交往的重要性。法律,就如同社会生活中的规则,它让社会交往有了秩序,让每个人的权利得到保障,让社会公平正义得以实现。
在能力目标上,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提高对法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通过案例的分析,学生能够看到法律对于具体问题的处理方式,学会从法律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比如,通过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相关条款,学生能够理解法律对个人创作权利的保护;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法》的案例,学生能够了解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以及违法的后果。
在知识目标上,本单元要求学生明确法律的基本作用。教师通过讲述不同法律的实际作用,让学生明白法律就如同指南针,指引我们行为的方向;法律就像尺子,衡量我们行为的对错;法律还是我们的盾牌,保护我们不受侵害。法律的这三个核心作用,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个人权利、推进社会公正的重要保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通过有规则和无规则的对比,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通过具体案例和法律条款的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法律的作用。在课堂上,教师会通过实际情境的图片和相关法律条款,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理解法律的三个核心作用。
法律的作用之一是指导行为。正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保护作者的创作成果一样,法律给我们的行为提供了方向,让我们明白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法律还让我们知道,我们不仅要享受权利,还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中规定禁止吸烟,既保护了公民不受二手烟的危害,也强调了公民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法律的另一个作用是衡量对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法》中,合法行为得到保护,违法行为受到制裁。教师通过行人与酒后驾驶者的行为对比,让学生明白遵守法律的重要性,理解法律的公正性。合法的行为受到鼓励和保护,而违法的行为则会受到应有的惩罚。
法律还是我们生活中的一把保护伞。在面对侵权行为时,法律为我们提供了维护自身权益的途径。学生在学习本单元后应该明白,在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应学会如何通过合法途径解决问题,而不是采取非法报复。同时,法律援助的存在,更是确保了弱势群体也能够得到公平对待。
课堂小结环节,教师会再次强调法律的三大作用,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学习法律知识,更要积极遵守法律规定,做到学法、守法、用法,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课堂练习通过具体的题目,帮助学生巩固对法律作用的理解,使学生将法律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3单元《法律作用大》教案的设计,既注重了理论知识的传授,又强化了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结合具体的法律案例和生活情境,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法律的概念,更能够感受到法律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价值。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律素养,也为他们将来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