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详解】
1. **土地资源的分类**:根据土地的自然特性和利用方式,土地资源可以分为耕地、草地、林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等。其中,耕地、草地和林地属于农业用地。
2. **土地资源的特点**:中国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有利于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发展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工矿建设。然而,我国人均土地资源相对较少,尤其是耕地,而难以利用的土地如沙漠、石山、永久积雪和冰川较多,耕地资源的不足尤为突出。
3. **耕地分布**:我国的耕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季风区,南方耕地以水田为主,北方则以旱地为主。耕地后备资源是指质量较好,但尚未被开发利用的土地,主要分布在边远地区,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资源。
4. **林地分布**: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地区,构成三大林区。林地不仅是木材的主要来源,还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5. **草地分布**:草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主要用于畜牧业,为我国的肉、奶产品供应提供基础。
6. **土地利用问题与对策**: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包括过度开垦、土地退化、森林破坏、水土流失等,其中耕地减少和土地荒漠化问题尤为严重。为了保护土地资源,国家将“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基本国策,并设立每年的6月25日为全国土地日。
7.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但如果管理不当,过度开发可能导致其不可逆的损失。因此,合理利用、保护和恢复是确保土地资源可持续的关键。
8. **土地政策与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如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保护,建设人工草场,控制不合理开发,是保护土地资源的有效手段。
9. **水土资源的匹配问题**:我国的水土资源分布不均,水资源南多北少,而土地资源则是北多南少,这导致了地域间的供需矛盾。
10. **土地资源的教育与认识**:通过地理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理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认识到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
11. **案例分析**:题干中的选择题涉及到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政策,例如,开发耕地后备资源需要谨慎,以免破坏生态环境,而应优先保护现有耕地。同时,砍伐森林会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和气候异常等问题,不应过度开发。
本导学案的重点在于使学生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分类、分布特点、存在的问题及保护策略,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