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论与编码》是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领域的一门核心课程,主要研究如何高效、可靠地传输和存储信息。这门课程由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沈连丰教授讲授,通过PPT形式的课件,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信息论的基本概念和编码理论。以下是基于该课程标题和描述的主要知识点的详细解析:
一、信息论基础
1. **信息量**:信息论中的基本单位是比特(bit),它表示一个二进制事件的信息量。信息量衡量的是一个事件发生的不确定度,通常用香农熵来量化。
2. **熵**:香农熵是信息论中的核心概念,它代表了一个随机变量的平均信息量。熵越大,表示系统的不确定性越高。
3. **互信息**:衡量两个随机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如果两个变量完全独立,则互信息为零。
4. **信源编码**:将信源产生的消息转换成适合传输的数字信号,目标是减少冗余,提高编码效率。
二、编码理论
1. **无损编码**:如霍夫曼编码,通过长度不等的二进制码字来表示不同频率的符号,使得高频率符号用短码,低频率用长码,从而压缩数据。
2. **有损编码**:如JPEG图像压缩,采用离散余弦变换(DCT)和量化,牺牲部分细节来大幅度压缩数据。
3. **信道编码**:为了对抗信道中的噪声和干扰,引入冗余信息,如奇偶校验码、卷积码和Turbo码等。
三、信息传输
1. **信道容量**:香农第二定理指出,给定一个信道,存在一个最大传输速率,即信道容量,超过这个速率则无法保证无错误传输。
2. **编码率与解码率**:编码率是编码后的码字长度与原始信息长度之比,解码率则是解码后恢复信息的长度与编码前信息长度之比。
四、错误检测与纠正
1. **检错码**:如奇偶校验码,通过附加信息位来检测传输错误,但不能确定错误位置。
2. **纠错码**:如汉明码和 Reed-Solomon 码,不仅可以检测错误,还能定位并修复错误。
五、信源与信道联合编码
1. **联合信源信道编码**:考虑到信源和信道的特性,设计出同时优化编码效率和抗干扰能力的联合编码方案。
六、现代编码技术
1. **涡轮编码**:结合了线性分组码和卷积码的优点,具有接近香农限的性能。
2. **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通过稀疏的校验矩阵实现高效的错误纠正。
3. **极化码**:作为第一个被证明能够达到香农限的实用编码方案,被应用于5G通信标准中。
沈连丰教授的《信息论与编码》课件将覆盖以上这些内容,并可能包括更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实际应用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信息传输的高效方法。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将具备解决实际通信问题的能力,例如数据压缩、信号传输的可靠性保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