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OM(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疗影像领域的国际标准,旨在规范医学成像设备和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存储和通信。这个“DICOM3.0标准中文板”包含了从第一部分到第十五部分的完整翻译,是理解和应用DICOM标准的重要资源。
一、DICOM标准概述
DICOM标准由DICOM委员会制定,目的是解决医疗成像设备产生的数据在不同系统间的互操作性问题。它不仅涵盖了图像数据,还涉及了如患者信息、诊断报告、治疗计划等丰富的元数据。标准的组成部分包括数据结构、编码、网络协议和存储方案。
二、DICOM标准的十五个部分
1.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和词汇 - 这部分介绍了DICOM的基本概念,定义了术语和词汇,为后续部分提供了基础。
2. 第二部分:数据元素值域 - 描述了数据元素的结构、类型和值域,包括各种数据编码方式。
3. 第三部分:数据集和文件元数据 - 规定了数据集的组织结构以及文件元数据的格式。
4. 第四部分:数据集的传输 - 定义了如何将数据集封装在DICOM消息中进行网络传输。
5. 第五部分:媒体存储服务 - 详述了如何将DICOM数据存储在物理媒体上,如光盘或硬盘。
6. 第六部分:网络通信协议 - 规定了基于TCP/IP的DICOM网络协议。
7. 第七部分:存储扫描仪 - 针对扫描设备,如CT、MRI,规定了数据采集、处理和传输的标准。
8. 第八部分:图像显示 - 描述了图像显示设备的特性,确保图像在不同系统间的一致性。
9. 第九部分:打印管理 - 提供了打印和硬拷贝设备的接口标准。
10. 第十部分:超声成像 - 专门针对超声成像设备的数据格式和通信要求。
11. 第十一部分:核医学成像 - 适用于核医学成像设备的数据交换。
12. 第十二部分:放射治疗 - 包括放射治疗计划、剂量计算和治疗记录的数据交换。
13. 第十三部分:心血管成像 - 规范了心血管成像设备的数据格式和通信。
14. 第十四部分:非DICOM环境下的数据交换 - 提供了与非DICOM系统兼容的接口。
15. 第十五部分:DICOM一致性测试 - 描述了测试和验证DICOM设备和系统的准则。
三、DICOM中文版的价值
中文版的DICOM3.0标准使得中国乃至全球的中文使用者能够更方便地理解并应用这个标准,降低了学习和实施的门槛。这对于医疗机构、设备制造商、软件开发者以及科研人员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推动医疗影像技术的进步和标准化。
"DICOM3.0标准中文版"是一个全面、深入解读DICOM标准的重要资源,对于从事医疗影像领域工作的专业人士来说,理解和掌握这一标准至关重要。通过详细阅读和研究,可以更好地实现设备集成、数据共享,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