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先介绍了XML及J2EE技术,然后对数据交换的相应理论、技术和实现过程进行了研究,并设计了一个以XML为中间文件格式的数据交换平台。
该设计采用了“数据库适配器+数据库处理器”的开发模式,并以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XML)作为数据交换的统一标准语言。这种设计具有较完善的体系结构和规范,有效的解决了数据格式不统一、数据交换节点多变等问题。
基于总体设计,详细阐述了数据适配器与数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给出了异构数据源、数据映射的XML实现方法;同时针对适配器的接口进行了设计与实现。各种类型的数据能通过适配器接口统一进行交换。
数据交换平台可以实现异构系统之间不同数据格式的转换,支持不同软硬平台对不同结构数据交互的要求,实现各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迁移、转换、同步、集成,同时标准化数据结构,为新系统地接入提供了方便,解决了各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集成和共享问题
《基于XML的数据交换平台研究》这篇论文探讨了在电子政务快速发展背景下,如何通过XML和J2EE技术构建数据交换平台,以解决异构数据库间的数据交换难题,促进信息共享。XML,即可扩展标记语言,作为一种通用的数据表示标准,成为了构建这种平台的关键。
XML是一种自解释、平台无关、语言无关的文本格式,它允许用户定义自己的标签来结构化数据,使得不同系统间的数据交换成为可能。论文首先介绍了XML的基本概念和特性,包括其灵活性、可扩展性和跨平台性,强调了它在数据交换中的核心地位。
J2EE(Java 2 Enterprise Edition)则提供了企业级应用开发的框架,支持多层分布式架构,能够处理大规模的并发和数据处理需求。论文中提到,利用J2EE技术可以构建稳定且高效的数据交换平台,确保在不同软硬件环境下的数据交互。
设计的平台采用了“数据库适配器+数据库处理器”的架构,数据库适配器负责将不同数据源的数据转换为XML格式,而数据库处理器则处理XML数据并将其转化为目标系统的格式。这样的设计有效地解决了数据格式不统一和交换节点动态变化的问题,实现了数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论文详细阐述了数据适配器的工作原理,它是连接不同数据源的关键,可以将异构数据源如SQL Server、Oracle、MySQL等的数据映射到XML中。数据处理器则解析XML数据,根据目标系统的数据结构进行转换,确保数据能正确地在各个系统间流动。
此外,论文还探讨了数据映射的XML实现方法,这是适配器的核心功能之一,它将不同数据库表结构映射成XML文档结构,保证了数据的准确传输。对于适配器接口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供了详细的描述,接口作为系统间的通信桥梁,确保了各种类型的数据都能通过统一的方式进行交换。
数据交换平台的建立不仅实现了不同数据格式的转换,还支持了数据迁移、转换、同步和集成,有助于消除信息孤岛现象。通过对数据结构的标准化,新的系统可以更方便地接入,进一步促进了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集成和共享。
总结来说,这篇论文通过深入研究XML和J2EE技术,提出了一种解决异构数据库数据交换问题的有效方案,构建了一个具备完善体系结构和规范的数据交换平台,为电子政务领域和其他需要数据交互的行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实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