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器和基本运放电路的公式推导

放大器全家谱

放大器分为3种,晶体管放大器、运算放大器和功能放大器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运放的渊源和数学分析

设计并生产一种指定增益的放大器,并把它封装在一个集成电路中,形成傻瓜型应用,对集成电路生产商来说,是极为简单的。但是,困难的是,厂商得准备多少种增益选择呢?从 1 倍开始,1.1,1.2,要不要准备 1.05 倍呢?

数学家早已解决了这个问题。按照负反馈理论,集成电路生产商只需要生产满足如下要求的集成放大器,称之为运算放大器,即可实现用户的一切要求:

  • 运放的开环增益非常大,即图 1-2 中𝐴uo很大。
  • 运放的输入端没有电流,即运放具有极高的输入阻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 1-2(a)是一个满足要求的运放,但它几乎不能正常使用。因为开环增益实在太大了,输入信号得多么小,才能让输出稳定呢?图 1-2(b)把输出端通过两个电阻分压,引回到了负输入端,形成了负反馈。根据数学家要求的条件,有下式成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两个独立的方程,三个未知量,可以解得任意两个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得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𝐴uf称为闭环增益,就是运放组成负反馈电路后的电压增益。当𝐴uo很大时,得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式(1-3a)说明,当满足数学家提出的条件后,该负反馈电路的增益仅与外部电阻 R2、RF有关,而与实际运放的开环增益𝐴uo没有什么关系。这太好了,运放生产商可以甩开膀子大干了,管它𝐴uo具体多大呢,只要足够大就可以了。用户想要多大的增益,你自己选择合适的电阻就可以了。

式(1-3b)说明,运放在这种情况下,同相输入端加载的是信号 Us,那么反相输入端呈现出的电位就一定非常接近于 US,即 UIN-约等于UIN+,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虚短”。从电位上看,运放的两个输入端等电位,似乎短接一般。请千万注意,“虚短”不是运放本身的特性,而是深度负反馈导致的必然结果。

为了更直观,我们假设 R2=1kΩ,RF=3kΩ,然后看看 Auo从 10 变到 1000000,闭环增益和虚短情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清晰看出,随着𝐴uo越来越大,使用式(1-3)得到的估算结果,与使用式(1-2)得到的精算结果,越来越接近。

从 1960 年代中期第一颗运放 μA709 诞生至今,负反馈理论就一直伴随着运放的应用。图 1-2(b)电路中,用户需要的指标都可以简单实现:

  • 闭环电压增益约为 1+RF/R2,用户自己选择电阻实现。
  • 输入阻抗等于 R1。
  • 输出阻抗等于 Ro。

在那个辉煌的年代,诞生了很多关于运算放大器的故事。让我们记住几个名字,第一家推出运放的公司:Fairchild—美国仙童公司,设计第一款运放 μA709 的,桀骜不驯的Robert J. (Bob) Widlar。此后几十年至今,各个公司兴衰轮回,设计者各领风骚,营造了一个庞大的半导体模拟世界。

基本运放电路的公式推导

预备知识

  • 1、对于反相与输出之间有直连或通过电阻电容相连(负反馈),那么符合V+=V-,即相对于电压来说,同相与反相电压相等,可以看似短路,即 “虚短”原则。
  • 2、对于任何运放,输入阻抗无穷大,那么,符合I+=I−=0,即相对于电流来说,同相与反相电流相等且为0,可以看似断路,即 “虚断”原则。
  • 3、运算放大器输出最大最小值由运放芯片的供电决定,例如运放供电是GND和5V,那么输出范围是0~5V,若供电是±5V,那么输出范围也是±5V。(不再在例子中体现,无特别说明,默认输入信号在运放供电范围内)。
  • 4、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对于节点来说,Σ流入电流=Σ流出电流。
  • 5、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对于闭合回路来说,Σ各元件电压=0
  • 6、具备以下数学知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基本特性

跟随器特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上图,根据预备知识的第1点,可知V+=V−,而反相端直连输出,因此 V1=V2,即输入电压等于输出电压。

比较器特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假设运放供电电压是±5V,如上图得到3种比较输出结果:
1、当V−>V+,输出运放GND的电位,即 -5V。
2、当V−<V+,输出运放VCC的电位,即 +5V。
3、当V−=V+,输出是随机值电压。

基本运放电路

反相放大器(反比例运算放大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作用是将输入信号反相,公式推导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同相放大器(正比例运算放大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作用是将输入信号成倍数放大,且是正向,公式推导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反相加法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公式推导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同相加法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公式推导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减法器(差分放大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公式推导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积分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公式推导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微分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公式推导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运放单电源供电

单电源供电时,运放无法处理负电压信号(低于GND的电压),因此输入信号通常需要以VCC/2(中点电压)为参考,而非直接以GND为参考。

常见处理方法:
通过电阻分压网络在VCC和GND之间产生一个VCC/2的偏置电压。使用电容耦合输入信号,同时通过偏置电路将输入端的直流电平抬升至VCC/2。

注意事项:

  • 输入信号幅度不能超过运放的共模输入范围
  • 需要确保输入信号不会使运放进入饱和区
  • 可能需要额外的偏置电路来提供合适的直流工作点

分立MOS管/三极管和集成运放搭建放大电路

当前行业现状:除特殊需求外,约85%的放大电路设计会直接采用集成运放方案,尤其是新一代低功耗/高精度运放(如TI的OPA系列、ADI的LT系列)已成为工业标准选择。

优先选择集成运放的情况(主流选择):

  • 通用放大电路(90%以上的常规应用)
  • 需要高精度、低噪声的场合(如传感器信号调理)
  • 要求良好温度稳定性和一致性的场景
  • 空间受限的PCB设计
  • 需要复杂反馈网络的电路(如滤波器、积分器)
  • 批量生产时(BOM成本更低,调试简单)

仍会使用分立器件搭建的情况:

  • 超高频/射频电路(GHz以上,如LNA设计)
  • 超大功率放大(功放电路)
  • 特殊工艺需求(如高压、高温环境)
  • 需要定制非线性特性的电路
  • 某些成本敏感的消费类产品(如简易玩具)
  • 教学演示目的(展示晶体管工作原理)

混合使用趋势:
现代设计常采用"运放+分立器件"的混合架构,例如:

  • 运放作为主放大器
  • 用MOS管做输出级扩流
  • 三极管实现特殊保护电路

电压增益、功率增益和放大倍数

增益与放大倍数含义

增益(Gain):在电子学上的一般含义简而言之就是放大倍数。放大器增益,表示放大器功率放大倍数,以输出功率同输入功率比值的常用对数表示等。

放大倍数 : 增益是放大倍数另外一种表达方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电压增益与功率增益的关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电压放大倍数与增益db换算

换算公式

‌‌电压放大倍数与‌增益dB之间的换算公式为20lg(‌Vo/Vi),其中Vo为放大信号输出,Vi为信号输入‌。这个公式表示的是电压放大倍数转换为‌分贝(dB)的换算关系。‌

增益dB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增益dB是放大器输出与输入的比值的对数表示,单位为分贝(dB)。当使用分贝作为单位时,放大倍数称为增益。增益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电压或功率的不同进行区分:

  • 电压放大倍数的分贝数定义:K=20lg(Vo/Vi)
  • 功率放大倍数的分贝数定义:K=10lg(Po/Pi)

其中,K为分贝数,Vo为放大信号输出,Vi为信号输入,Po为放大信号输出,Pi为信号输入。

增益dB与放大倍数的具体关系

增益dB与放大倍数之间存在直接的关系。增益dB大于0表示信号被放大,增益dB等于0表示信号直通,增益dB小于0表示信号被衰减。

电压放大倍数与增益dB具体的换算关系如下:

  • 0dB=1倍
  • 1dB=1.1倍
  • 2dB=1.25倍
  • 3dB=1.4倍
  • 6dB=2倍
  • 10dB=3倍
  • 14dB=5倍
  • 20dB=10倍
  • 26dB=20倍
  • 30dB=30倍

反过来:

  • 1dB=1/1.1=0.89倍
  • -2dB=0.79倍
  • -3dB=0.7倍
  • -6dB=0.5倍
  • -10dB=0.31倍
  • -20dB=0.1倍
  • -30dB=0.03倍

功率放大倍数与增益dB具体的换算关系如下:
倍数1<--------->0dB
倍数10<--------->10dB
倍数100<--------->20dB
倍数1000<--------->30dB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think>嗯,用户之前问的是关于音频前置放大器电路图,特别是使用常规构建的设计。我之前给了一个基于NE5532的方案,现在用户再次提问,但引用了另一个关于电平移位的内容。不过用户明确说那个引用仅供参考,不是真正需求,所以应该忽略那个部分,专注于常规的前置电路。 首先,用户需要的是常规的设计或电路图,可能他们想了解更通用的方案,而不是特定型号如NE5532。虽然之前的回答已经提到了NE5532,但用户现在可能想要更通用的结构,适用于其他如TL072、LM833等。 接下来,我需要确认常规前置电路的设计要点。通常包括输入耦合、反馈网络、电源去耦、频率响应调整等部分。可能用户需要的是反相或同相大结构,或者两者都有。另外,是否需要单电源或双电源供电也是一个考虑点,因为不同的应用场景会有不同需求。 用户之前的回答里提到了耦合电容、反馈电阻、电源滤波等,这次可能需要更详细的电路图,或者不同的配置。比如,单电源供电的设计可能更常见于便携设备,而双电源供电可能用于专业音频设备。需要给这两种情况的示例。 另外,用户引用的部分提到了直流偏置,但用户说明那并不是他们的需求,所以应该避免在回答中包含电平移位的内容,专注于纯粹的音频前置大,即交流耦合,去除直流偏置的设计。 需要检查之前的电路图是否适用于常规,还是特定于NE5532。显然,的通用引脚结构是类似的,所以之前的电路图可以通用,但可能需要调整元件参数,如电阻值、电容值,以适应不同的。 可能用户还关心如何选择,比如低噪声、高增益带宽积等参数,所以在回答中可以提到选择的要点,并举例常见的型号,如TL072、LM358(虽然LM358可能不太适合音频,但作为通用型例子),或者OPA2134等。 此外,用户可能想知道如何调整增益,设置截止频率,避免振荡等实际问题。因此,在电路设计中需要解释反馈网络的计算,以及输入耦合电容的选择。 最后,确保提供的电路图正确,使用Circuitikz绘制,符合用户之前的格式,并且语法正确。同时,生成的相关问题需要与常规设计相关,比如如何选择电阻值,单电源设计注意事项,或者如何降低噪声等。</think>### 常规构建的音频前置电路设计 音频前置放大器通常需要实现信号大、阻抗匹配噪声抑制功能。以下为两种典型设计方案,分别基于双电源供电单电源供电的通用(如TL072、LM833等),适用于麦克风、唱头等低电平音频信号处理。 --- #### **方案一:双电源反相电路**(推荐用于高保真系统) ```circuitikz \begin{circuitikz}[scale=0.8, transform shape] \draw (0,0) node[op amp](opamp){}; % 输入级(交流耦合) \draw (opamp.-) to[R,l=$R_f$,*-] ++(-3,0) coordinate(input) to[C,l=$C_{in}$,o-] ++(-2,0) node[left]{$V_{in}$}; \draw (input) to[R,l=$R_g$,*-] (input |- opamp.out) -- (opamp.out); % 反馈网络与偏置 \draw (opamp.+) --++(-1,0) node[ground]{}; % 电源滤波 \draw (opamp.up) to[short,-o] ++(0,0.5) node[above]{+15V}; \draw (opamp.down) to[short,-o] ++(0,-0.5) node[below]{-15V}; \draw (opamp.up) to[C,l=$0.1\mu$F] ++(1,0) -- ++(0,-0.5) node[ground]{}; \draw (opamp.down) to[C,l=$0.1\mu$F] ++(1,0) -- ++(0,0.5) node[ground]{}; % 输级 \draw (opamp.out) to[short,-o] ++(1,0) node[right]{$V_{out}$}; \end{circuitikz} ``` **参数说明** - **增益**:$A_v = -\frac{R_f}{R_g}$(负号表示反相) - **输入阻抗**:$Z_{in} = R_g$ - **带宽**:由增益带宽积(GBW)决定,例如TL072的GBW为3MHz时,-3dB带宽为$\frac{GBW}{A_v}$[^1] --- #### **方案二:单电源同相电路**(适用于便携设备) ```circuitikz \begin{circuitikz}[scale=0.8, transform shape] \draw (0,0) node[op amp](opamp){}; % 虚地偏置 \draw (opamp.+) to[R,l=$R_1$,*-] ++(-2,0) node[ground]{}; \draw (opamp.+) to[R,l=$R_2$,*-] ++(0,2) node[vcc]{Vcc/2}; % 输入级(直流耦合) \draw (opamp.-) to[short,*-] ++(0,1.5) to[R,l=$R_f$] ++(3,0) -| (opamp.out); \draw (opamp.-) to[R,l=$R_g$,*-] ++(-2,0) node[ground]{}; % 输耦合 \draw (opamp.out) to[C,l=$C_{out}$,*-o] ++(2,0) node[right]{$V_{out}$}; % 电源滤波 \draw (opamp.up) to[short,-o] ++(0,0.5) node[above]{Vcc}; \draw (opamp.up) to[C,l=$10\mu$F] ++(1.5,0) -- ++(0,-0.5) node[ground]{}; \end{circuitikz} ``` **设计要点** 1. **虚地电压**:通过$R_1$$R_2$分压生成$\frac{Vcc}{2}$偏置,避免单电源导致的信号削波[^2] 2. **增益**:$A_v = 1 + \frac{R_f}{R_g}$ 3. **低频截止**:由$C_{out}$负载阻抗决定,$f_L = \frac{1}{2\pi R_L C_{out}}$ --- ### 关键元件选型建议 1. **选择**:优先选用低噪声(如$e_n < 5nV/\sqrt{Hz}$)、高摆率(SR > 10V/μs)的音频专用(如NE5532、OPA2134) 2. **电阻精度**:使用1%金属膜电阻以降低热噪声 3. **电容类型**:输入/输耦合推荐钽电容或薄膜电容,电源退耦选用陶瓷电容 --- ### 实测性能优化 - **噪声抑制**:在电源引脚就近添加0.1μF陶瓷电容与10μF电解电容并联 - **稳定性**:若现振荡,可在反馈电阻两端并联3-10pF补偿电容 - **频响测试**:使用信号发生器扫描20Hz-20kHz,确保增益波动小于±1dB[^3]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一只嵌入式爱好者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