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分钟搞懂UiAutomator自动化测试框架

 🔥 交流讨论:欢迎加入我们一起学习!

🔥 资源分享耗时200+小时精选的「软件测试」资料包

🔥 教程推荐:火遍全网的《软件测试》教程  

📢欢迎点赞 👍 收藏 ⭐留言 📝 如有错误敬请指正!

1. UiAutomator简介

UiAutomator是谷歌在Android4.1版本发布时推出的一款用Java编写的UI测试框架,基于Accessibility服务。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跨进程操作,可以使用UiAutomator框架提供的一些方便的API来对安卓应用进行一系列的自动化测试操作,如点击、滑动、键盘输入、长按以及常用的断言方法等。

要使用该工具,需要满足如下条件:

  • Android SDK Tools, Revision 21 or higher
  • Android SDK Platform, API 18 or higher

在Android SDK 4.3中提供了如下工具来支持UI自动化测试:

  • uiautomatorviewer– 一个图形界面工具来扫描和分析应用的UI控件。存放在tools目录。

  • uiautomator – 一个测试的Java库,包含了创建UI测试的各种API和执行自动化测试的引擎。

虽然利用Google提供的uiautomator库可以获取屏幕上任意一个APP的任意一个控件属性(非NAF Nodes节点除外),并对其进行任意自动化操作,但却存在两个缺点:

1、测试脚本只能使用Java语言。
2、测试脚本必须每次被上传到设备上运行。

2. UiAutomator2由来

我们从上述可以知道uiautomator库,只能使用Java语言,并且测试脚本需要打包成Jar包上传到设备上才能运行。

但是我们希望测试能够用一个更脚本化的语言,例如Python编写,同时可以每次 地修改测试、运行测试或者是说能够在电脑上运行就能控制手机。因此基于这种需求背景之下,所见即所得诞生出来的uiautomator2。

早期,它是由一个名为Xiaocong He的大牛将这个想法实现了出来,实现原理是在手机上运行了一个http rpc服务,将uiautomator中的功能开放出来,然后再将这些http接口封装成Python库。

GitHub项目地址:

https://github.com/xiaocong/uiautomator.git

但由于xiaocong/uiautomator这个库,已经很久不见更新。因此在这个库的基础上,又重新诞生了另外一个加强版本,为了方便做区分原作者在后面加了个2 名为:openatx/uiautomator2

GitHub项目地址:

https://github.com/openatx/uiautomator2.git

该项目除了对原有的库的bug进行了修复外,还增加了很多新的Feature。主要有以下部分:

  • 设备和开发机可以脱离数据线,通过WiFi互联(基于atx-agent)
  • 集成了openstf/minicap达到实时屏幕投频,以及实时截图
  • 集成了openstf/​​​​​​​minitouch达到精确实时控制设备
  • 修复了xiaocong/uiautomator经常性退出的问题
  • 代码进行了重构和精简,方便维护
  • 实现了一个设备管理平台(也支持iOS) atxserver2
  • 扩充了​​​​​​​toast获取和展示的功能

PS: 目前市面上,常提及的uiautomator2测试框架,大部分指的是openatx/uiautomator2这个了,该框架更详细的介绍,可查阅项目文档。

3. 牛刀小试

1、先准备一台开启了开发者选项的安卓手机,连接上电脑,此处直接打开夜神安卓模拟器

2、确保执行adb devices可以看到连接上的设备。

3、运行pip3 install -U uiautomator2 安装uiautomator2。

4、运行python3 -m uiautomator2 init安装包含httprpc服务的apk到手机。

上述初始化命令会自动安装本库所需要的设备端程序:uiautomator-server、atx-agent、openstf/minicap、openstf/minitouch,并且在被测手机终端上会安装一个名为ATX的代理程序

按照项目文档中的介绍,在之前的版本中,初始化这一步是必须执行的,但是从1.3.0之后的版本,当运行python代码u2.connect()时就会自动推送这些依赖文件了。

5、接下来在做自动化测试之前,需要先查看获取到被测应用控件信息,一般来说,可以借助Android SDK自带的uiautomatorviewer来查看元素,但这要求手机必须以USB的方式连接PC,但openatx项目中提供了另外一个工具weditor 来解决这个问题。

6、安装weditor在线元素查看器。

pip3 install --pre -U weditor

安装好之后,就可以在命令行运行weditor --help 确认是否安装成功了。

7、命令行直接输入 weditor 会自动打开浏览器(http://localhost:17310/),输入设备的ip或者序列号,点击Connect即可。

8、编写自动化测试脚本,在下述脚本中,通过connect方法连接到指定设备,再通过app_start方法启动被测应用(脚本示例中,打开的是酷狗音乐App),再依次点击登录按钮,以及判断点击登录按钮后,帐号登录页面是否显示,最后关闭酷狗音乐。

import uiautomator2 as u2
d = u2.connect('127.0.0.1:62001')
print(d.info)
d.app_start("com.kugou.android", ".app.splash.SplashActivity")
d(text="登录").click()
d(text="帐号登录").wait(timeout=10.0)
d.app_stop("com.kugou.android")

如果你觉得文章还不错,请大家点赞分享下。你的肯定是我最大的鼓励和支持。

最后我邀请你进入我们的【软件测试学习交流群:785128166】, 大家可以一起探讨交流软件测试,共同学习软件测试技术、面试等软件测试方方面面,还会有免费直播课,收获更多测试技巧,我们一起进阶Python自动化测试/测试开发,走向高薪之路

作为一个软件测试的过来人,我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每一个伙伴都能顺利找到工作。所以我整理了下面这份资源,现在免费分享给大家,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关注【公众号:程序员二黑】自提!

### 设置 uiautomator2 中元素的等待时间 在 `uiautomator2` 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设置元素的等待时间。这些方法允许开发者灵活控制脚本执行过程中对特定条件的等待行为,从而提高自动化测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方法一:全局命令超时时间 可以使用 `set_new_command_timeout` 方法来配置全局的新命令超时时间。当超过设定的时间后仍未收到新命令,框架会自动释放资源。这适用于整个会话期间的所有操作,默认值为 3 分钟(180 秒)。 ```python d.set_new_command_timeout(200) # 单位为秒,此处设置为 200 秒[^2] ``` 此方法主要用于防止长时间不活动导致的服务关闭,而不是针对单个元素的等待。 --- #### 方法二:基于 `.wait()` 的显式等待 对于具体元素的操作,可以直接调用其 `.wait()` 方法来指定最大等待时间。例如,在查找某个按钮或文本框时,可以为其分配额外的缓冲时间以确保页面完全加载后再继续下一步动作。 ```python button = d(text="登录").wait(timeout=10.0) # 等待最多10秒钟直到找到对应的文字标签为止 if button: print("成功定位到'登录'") else: print("'登录'按钮未能如期显示") ```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wait()` 返回的结果是一个布尔型变量,表示是否最终找到了满足条件的对象实例[^3]。 --- #### 方法三:结合隐式等待机制 除了单独应用外层循环加 sleep() 延迟策略之外,也可以考虑采用更优雅的方式来实现动态调整式的短暂停顿效果——即所谓的“轮询”。下面展示了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如何自定义这样的功能模块: ```python def wait_for_element(d, selector_func, timeout=15, interval=0.5): """ 自定义通用等待函数 :param d: 已初始化好的Device对象 :param selector_func: 接受 Device 对象作为唯一参数的选择器回调函数 (如 lambda x:x(text='example')) :param timeout: 整体最长容忍耗时时长 (单位:秒) :param interval: 每次尝试之间的间隔周期长度 (单位:秒) :return: 成功获取的目标组件; 否则 None """ import time end_time = time.time() + timeout while True: elmt = selector_func(d) if elmt.exists or time.time() >= end_time: break time.sleep(interval) return elmt if elmt.exists else None # 调用示例 target_elm = wait_for_element( d, lambda dev:dev(resourceId="com.package.name:id/specific_id"), timeout=20, interval=1 ) if target_elm is not None: print("已发现目标控件:", target_elm.info['text']) else: print("遗憾! 给定时间内未探测到预期项目.") ``` 上述代码片段提供了一种更加精细粒度化的解决方案思路,允许用户根据实际情况定制不同的筛选标准以及相应的重试频率安排计划表等等[^3]。 --- ### 注意事项 - **合理设置超时时间**:过短可能造成误判漏检情况的发生;反之亦然,太长又会影响整体效率表现不佳。 - **避免滥用强制固定休眠**:相比起单纯依靠 time.sleep(n),推荐优先选用内置支持智能感知变化状况下的主动探测模式。 - **综合考量环境因素影响**:不同机型之间可能存在性能差异,实际部署前最好充分验证兼容性问题。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程序员二黑.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