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2024年中国高精度降雨侵蚀力分布

    降雨侵蚀力因子(Rainfall Erosivity Factor,简称R因子)是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及其修订版本(RUSLE、RUSLE2)中表征气候条件对土壤侵蚀作用的重要参数,主要反映单位时间内降雨和径流对土壤所产生的冲刷和侵蚀潜力。在区域尺度的土壤侵蚀评价与建模中,R因子的空间分布图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输入数据之一。

图片

      R因子的计算主要基于降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其物理含义是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降雨所产生的动能乘以最大30分钟内的降雨强度(EI30),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和经验基础。在实际应用中,R因子的估算方式主要分为两大类:

  1. 基于降雨动能(E)与最大降雨强度(I)的方法
           这是最为经典和精确的计算方式,即通过气象站的逐时或分钟级降雨资料,计算每次降雨事件的动能E和最大30分钟降雨强度I30,进而求得EI值。全年累加可得年R因子:

图片

  1. 其中,Ek为第k次降雨的总动能(MJ·ha⁻¹),I30,k为该次事件中30分钟内的最大降雨强度(mm·h⁻¹)。

          然而,该方法对降雨数据的时效性和精度要求较高,尤其需要分钟级别或小时级的降雨观测数据,这在大尺度区域和长时间序列研究中往往难以获得。

  2. 基于降雨量的经验估算方法

  3.            鉴于高时效降雨数据的缺乏,许多研究采用年降雨量(P)或月降雨量(Pm)构建R因子的经验模型。这类方法通过统计大量实测R因子与降雨量之间的关系,构建回归模型,如:

  4. 图片

          其中 P 为年降雨量,Pi为第i个月的降雨量,a、b为回归系数。这种方法不需高时间分辨率的降雨数据,适用于区域尺度评估,特别是在数据缺失或历史回溯分析中广泛使用。

据名称

中国高精度降雨侵蚀力分布数据

数据类型

栅格 

矢量

数据格式

GRID、TIFF

Shapefile,Geodatabase

分辨率/比例尺

10m、30m、100m、250m、500m、1km等多种分辨率 

1:10万

覆盖范围

中国全境陆地

坐标系 

默认投影为Krasovsky_1940_Albers其他坐标系可进行投影转换

时间序列

基本时间序列: 1951年-2024年  

 可定制产品: 2025年以后任意年份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