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程序员,普遍年龄焦虑且不会养生。
我们每天面对的是加不完的班和层峦叠嶂的bug,哪有时间和精力去考虑养生这件事儿?!
据业界调查,99%的中国程序员都认可“身体很重要”这件个结论,但是只有3%的人切身执行了养生这件事儿,在这3%之中100%人超过了35岁。
大部分年青的程序员甚至认为养生是60岁以后的事情,现在去养生简直是对生命和时间的浪费,我身体还能撑,不疼不痒,有那时间,还不如去学一下SVN怎么用。
其实这种观念是不可取的,作为一个干了十几年技术的中国老程序,我觉得程序员的养生养生高于一切。或者说,正是因为你是程序员,你才应该提前养生,坚持一个月的漫步,胜过2万行代码。
有些事情,不是你比别人多厉害,而是你还没有走到别人的那种处境。20岁,在网吧玩CS,你可以连续熬三个通宵,30岁的时候你坐3个小时的夜车都精疲力尽。
中国的程序过了35岁,普遍都想转行,好像这成了这个行业潜规则,要么升管理,要么去当老板,要么去搞商业,很少有人一直编写下去。而在国外60多岁的程序员多得是。2020年11月12日, 64岁的Python之父Guido van Rossum在自己的官方宣布:由于退休生活太无聊,自己决定加入Microsoft DevDiv Team。有次美国的一个国安系统需要维护,秘书通知了一帮程序员前来维护,结果来了一帮老头。
不要误会,我想说的不是美国多牛B,我想说的是:年龄并不是程序员这个职业的决定因素。程序员能干多长取决心态和身体健康程度而不是年龄大小。国内程序员一天18个小时都在敲键盘,而老外只有在想编写的时候才编写,剩余的时间他们可能在写歌、参加party、登山、改装汽车、泡妞、遛狗、修剪草坪....等等,nodejs之父-Ryan Dahl这样的人很多。而我们国内的程序员除了一天到晚编写代码,就没有别的生活项目,不是在编代码,就一定是在去编码的路上,偶尔打上一场羽毛球,都感觉是奢侈。
有人说程序员是青春饭,也有人说干程序员不养老,前半生拿命换钱,后半生拿钱换命。我不赞成这种浅表的认识,我也希望广大程序员们也不要受限于这种浅表的思维束缚。我们应该从开始入行时,就重视自己的身体和养生,如果你知道这个职业对身体伤害比较大,你还任由这种情况持续发展,不做出任何积极的应对措施,那么就可能沦为“钱命置换论”,反之,则会完全不同,程序员干到老死都没问题。
你知道IT界第一大病是什么病吗?没错 你知道,是颈椎病;你知道颈椎病的危害吗? 没错 你知道,你还有点怕;那么你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得颈椎病吗?没错,你也知道,你甚至知道原理。那么,既然你什么都知道,为什么你不改变?我知道没有人喜欢听我在这说教,你肯定也有一堆理由反驳我,但是我想说的是,你可以避免 ,只是你没有重视也没有执行,仅此而已。如果你做了,一切都会不一样。
其实,程序员的身体不单单是自己的,也是国家的。程序员强,国家才强,程序员壮,国家才壮。自己往下编吧,反正如果你们不锻炼身体,下一代中国男足还出不了亚洲。自己想想为什么吧,你们都是有媳妇的人。
我们虽然无法改变中国的IT环境,但是我们却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和作息。总之要积极去应对,而不是消极适应,并且还要尽早执行。
关于养生这件事儿,我希望大家重视,编写代码很重要,但是没有那么紧急,要做一个对电脑和代码有把控力的人,而不是电脑的一肉体零件。我亲身实践了一个菜谱,分享给大家,希望给大家一点启发。有效果 可以试一下。
程序员健康系统
希望这个图,能给你一些技术之外的思考。
做一个有未来的程序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