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板-叠层详细介绍

本文围绕PCB板叠层展开,介绍了8层板叠层解析、不同走线层的阻抗线宽等信息,还阐述了PP半固化片的工艺原理、与Core芯板的区别及常用规格,同时说明了AD层叠管理器。此外,对SI9000参数如W1、W2线宽,H1、H2高度,微带线铜厚T1与绿油参数C1、C2、CEr的含义进行了解释。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目录:

一、PCB板叠层介绍

1、对图一解析

2、接着叠层好的文件(图二)

3、接着叠层好的文件(图三)

4、实际工程举例

二、PP半固化片介绍

1、半固化片的工艺原理

2、PP半固化片与Core芯板

3、常用的PP胶片规格

4、AD层叠管理器

三、SI9000参数的含义

1、W1下线宽/W2上线宽

2、H1/H2阻抗线到参考层高度

3、微带线铜厚T1与绿油参数C1/C2/CEr


前置知识:PCB与钢网的介绍,嘉力创标准,下续:PCB Layout各层含义与分层原则


一、PCB板叠层介绍

电路板的叠层安排是对 PCB 的整个系统设计的基础。叠层设计如有缺陷将最终影响到整机的 EMC 性能,有关 EMC 的内容请移步专栏:EMC、抗干扰

下图是一般情况下看到的叠层好的文件图示:

1、对图一解析

首先,我们可以看出叠层是 8层板,有 5个走线层(TOP、ART03、ART04、ART06、BOTTOM),有 2个地层(GND02、GND05),有 1个电源层(PWR07)。

其次我们可以获得整个板子的使用的 PP片情况,GND02-ART03一张芯板(core),ART4-GND05(core) 一张芯板,ART06-PWR07(core) 一张芯板,其它的用 PP 加铜箔,最后压合在一起而成。

TOP、GND02层中间的 PP片是 2116半固化片ART03、ART04层中间的 PP片是由 2个 3313半固化片和 1个 7628半固化片压合而成GND05、ART06层中间的 PP片是由 2个 3313半固化片和 1个 7628半固化片压合而成PWR07、BOTTOM层中间的 PP片是 2116半固化片

最后,可得知整个板厚为 1.6mm(生产时允许有 10%公差),板厚计算如下。

次外层 2116 厚度:

实测厚度 = 理论厚度-铜厚*(1-残铜率)

               = 0.1174*39.3701mil-1.25*(1-65%)

               = 4.1845mil

内层 3313*2+7628 厚度:

实测厚度 = 理论厚度-铜厚1*(1-残铜率1)-铜厚2*(1-残铜率2)

               =(0.0987*2+0.1933)*39.3701mil-1.25*(1-65%)-1.25*(1-15%)

               =13.8819mil

理论板厚:

       板厚 = 内外层铜厚+PP片厚度+芯板厚度

               =0.7087*2+1.25*6+4.1845*2+13.8819*2+5.1*3

               =60.3502mil

               =1.5329mm

2、接着叠层好的文件(图二)

从图二上,可以知道各个走线层单端 50Ω 阻抗的走线宽度和参考层。其中 TOP、BOTTOM 层走线宽度为 6mil,TOP 层参考 GND02层,BOTTOM 参考 PWR07层;ART03、ART04层走线宽度为 5.7mil,ART03层参考 GND02层,ART04 参考 GND05层;ART06层走线宽度为 5.4mil, ART06 参考 GND05、PWR07层。具体数值我们可以从 Polar SI 软件中计算出来。

1)表层单端(TOP、BOTTOM):线宽 6mil;= 51.51*0.9+3.2 = 49.56

2)内层单端(ART03、ART04):线宽 5.7mil;= 50.13

3)内层单端(ART06):线宽 5.4mil;= 50.08

3、接着叠层好的文件(图三)

从图三可以知道各个走线层差分 10Ω 阻抗的走线宽度、线间间隙和参考层。其中 TOP、BOTTOM层走线宽度为 4.5mil,线与线间隙 8mil,TOP 层参考 GND02层,BOTTOM 参考 PWR07层;ART03、ART04 层走线宽度为 4.1mil,线与线间隙 8.2mil,ART03层参考 GND02层,ART04 参考 GND05层;ART06层走线宽度为 4.1mil,线与线间隙 8.2mil, ART06 参考 GND05、PWR07层。具体数值我们可以从 Polar SI 软件中计算出来。

1)表层差分(TOP、BOTTOM):线宽/线距 4.5/8mil; = 107.26*0.9+3.2 = 99.734

2)内层差分(ART3/ART4层):线宽/线距 4.1/8.2mil; = 99.27

3)内层差分(ART6层): 线宽/线距 4.1/8.2mil; = 98.58

4、实际工程举例

整板厚度计算:72um*2+11.3*2mil+55.7um*2+32mil = 0.2554um+54.6mil = 255.4um+1.38684mm = 1.64224mm

二、PP半固化化介绍

1、半固化片的工艺原理

半固化片(PrePreg 或 PP)是经过处理的玻纤布浸渍上树脂胶液,再经过热处理(预烘)使树脂进入 B 阶段而制成的薄片材料。

而压板的工艺原理是利用半固化片从 B-stage 向 C-stage 的转换过程,将各线路层黏结成一体。半固化片在这一过程中转换过程的状态变化如下图所示。

A阶段:在室温下能够完全流动的液态树脂,这是玻纤布浸胶时的状态,液态的环氧树脂又称为凡立水(Varnish)。

B 阶段:环氧树脂部分交联处于半固化状态,在加热条件下,又能恢复到液体状态。部分聚合反应,成为固体胶片,即半固化片 PP。

C 阶段:树脂全部交联为 C 阶段,在加热、加压下会软化,但不能再成为液态,这是多层板压制后半固化片转成的最终状态。在压板过程中,半固化片经过高温熔化为液体,然后发生高分子聚合反应。

2、PP半固化片与Core芯板

1)Prepreg

它是 PCB 的薄绝缘材料。Prepreg 在被层压前未半固化片,称为预浸材料,主要用于多层印制板的内层导电图形的粘合材料及绝缘材料。在 Prepreg 被层压后,半固化的环氧树脂被挤压开来,开始流动并凝固,将多层电路板粘合在一起,并形成一层可靠的绝缘体。

2)Core

它是制作印制板的基础材料,称之为芯板,具有固定的硬度及厚度,并且双面包铜。所以,其实就是 Core 与 Prepreg 压合而成

3)二者区别

①Prepreg 在 PCB 中属于一种材料,前者材质半固态,类似于纸板,后者材质坚硬,类似于铜板;

②Prepreg 类似于粘合剂+绝缘体;而 Core 则是 PCB 的基础材料,两种是完全不同的功能作用;

③Prepreg 能够卷曲而 Core 无法弯曲;

④Prepreg 不导电,而 Core 两面均有铜层,是印制板的导电介质。

3、常用的PP胶片规格

4、AD层叠管理器

AD16的层叠管理器如下图所示:

三、SI9000参数的含义 

下图 SI9000 微带线和带状线的模型图,只有我们真正的认识里面参数的含义才能计算出正确的阻抗。

1、W1下线宽/W2上线宽

上图为采用化学试剂腐蚀出走线的示意图。

由于生产中蚀刻药水对铜表面接触的充分,而与下方接触相对较弱,因此蚀刻出来的线宽呈梯形,且 W1 > W2。

W1 下线宽,W2 上线宽取值:

通常我们在微带线中,W2 上线宽与 W1 下线宽差值为 1,而在带状线的模型中,我们取值是两者之差为 0.5。

2、H1/H2阻抗线到参考层高度

下图为 6层板的叠层,我们第四层为例,来说明下 H1 和 H2 参数注意事项。

下图为 50Ω 单端信号的计算,我们来看几个参数。

从上图中可知,下线宽 W1 所接触的介质为芯板,因此阻抗计算软件中的 H1 值即为芯板厚度。

H2 的参数就是 SIGNAL 和 GND 直接的距离也就是介质厚度加上铜厚,即 1.18+4.02 = 5.2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信号层本来是整张铜皮需要经过腐蚀会把多余的铜去掉,线路显示出来,多层板在压合的过程中 PP 片会从固态变成液态,填充在线路之间,这样 PP 片的厚度就比之前的薄。最终的厚度就是填充完 PP 片的厚度加上铜厚,PP 在计算厚度的时候都已经计算了填胶损失之后的厚度。

3、微带线铜厚T1与绿油参数C1/C2/CEr

微带线铜厚T1包含实际铜厚加上电镀的厚度。

根据IPC规定,电镀的铜厚为:20um(IPC二级规定) 25um(IPC三级规定)。

绿油参数C1/C2

指的是绿油的厚度,因为走线呈梯形,所以导致C2的厚度要小于正常的C1. 例如上面层叠来说,c1为0.71。c2取0.5。

CEr值得是绿油的介电常数。例如上面层叠来说,CEr为3.8。

本节内容引自:阻抗设计中注意事项


青春时代是一个短暂的美梦,当你醒来时,它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觉得不错,动动发财的小手点个赞哦!

### Altium Designer 中 PCB 叠层信息的输出方法 在Altium Designer中,为了确保PCB设计符合制造要求并便于审查和沟通,导出详细叠层结构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具体的操作指南: #### 使用Layer Stack Manager 导出叠层信息 通过Layer Stack Manager可以方便地管理和查看当前项目的叠层配置,并支持将其保存为多种格式。 1. 打开目标项目,在菜单栏点击`Design` -> `Board Layer & Colors Setup...` 或者直接打开PCB文件后按下快捷键`L`进入层堆栈管理界面[^2]。 2. 在弹出窗口左侧列表可以看到现有的各层名称及其属性设置;右侧则显示了整个子的具体参数如厚度、材料等信息[^5]。 3. 若要导出这些数据供他人审阅或作为生产文档的一部分,则可以在该对话框顶部找到三个按钮之一:“Report”,点击它之后选择合适的报告模来生成所需格式的结果(HTML, PDF, Text File)。这一步骤能够帮助设计师快速准备详尽而专业的技术资料给客户或其他相关人员查阅确认[^4]。 4. 对于更进一步的需求比如将特定部分单独提取出来形成独立文件用于特殊用途时,还可以考虑利用脚本编写功能来自定义处理逻辑从而满足个性化需求[^3]。 ```python from pathlib import Path import os def export_layer_stack_info(output_path): """ Exports the layer stack information to a specified path. Args: output_path (str): The directory where files will be saved. """ # Ensure the output directory exists if not os.path.exists(output_path): os.makedirs(output_path) # Export as HTML report Report.LayerStackup.SaveAsHtml(f"{Path(output_path) / 'layer_stack.html'}") export_layer_stack_info('C:/path/to/output') ```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爱上电路设计

你的鼓励是我创作最大的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