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开头:上图是低分飘过的成绩。另外,我想说:总有人会说这没用那没用,但你要有自己的主见。
下文是我简写背景需求后AI辅助生成,数据真实,但内容仅供参考。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职场环境中,提升自身技能和专业素养成为了许多人的追求。我工作五年后,决定参加软考软件设计师考试,希望能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增添一份助力。备考时间紧张,我只能利用下班后的碎片时间进行学习,总共刷了8小时B站教学视频,考前最后一天完成了2023年真题一套,就这样匆匆上了考场。现在考试已经结束,我想把自己的备考经历和反思分享给大家,希望能给正在备考或有备考计划的小伙伴们一些参考。
个人备考情况
我备考软考软件设计师的时间只有一周,实际有效学习时间约8小时,具体安排如下:
- 工作日:每天下班后挤出2小时观看B站教学视频,总共约8小时。在看视频的过程中,我跟着老师的讲解,快速过了一遍考试的基础知识。但由于时间有限,很多知识点只是走马观花,没有深入理解和掌握。
- 考前最后一天:花费一个半小时完成了2023年真题一套。做真题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对很多知识点的掌握非常薄弱,做题的速度和准确率都很低。
备考方法反思
错误做法分析
- 学习顺序不当
我先观看了大量视频教程,最后才接触真题,导致学习缺乏针对性。看视频的时候,我没有题感,不知道哪些知识点是考试的重点,哪些是次要的,只是盲目地跟着视频学习。结果在做真题的时候,很多题目都不会做,才发现自己对很多重要知识点都没有掌握。 - 时间分配不合理
在备考过程中,我没有合理分配上午题和下午题的学习时间,重点知识点识别滞后。上午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题型以选择题为主;下午题则更注重考查考生的综合应用能力,题型包括案例分析题等。我在备考时,没有充分认识到下午题的重要性,对下午题的复习不够重视,导致在考试中下午题的得分不理想。 - 缺乏系统性
我在备考过程中没有建立知识框架,知识点记忆零散。软考软件设计师考试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包括软件工程、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多个领域。如果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很容易导致知识点的遗忘和混淆。我在学习过程中,只是孤立地学习每个知识点,没有将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在考试中很难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改进建议
1. 真题导向学习法
推荐备考流程如下:
首先,浏览近3年真题,了解考试的题型分布、考点范围和命题规律。然后,分析考点分布,找出高频考点和低频考点。接着,标记高频考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理解和掌握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而不是死记硬背。学习完知识点后,要进行专项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最后,进行模拟测试,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及时进行改进。
2. 重点突破策略
下午题知识点分布及建议学习时长如下:
题型 | 分值 | 建议学习时长 | 掌握要点 |
---|---|---|---|
数据流图 | 15分 | 2小时 | 数据流、加工、存储识别 |
数据库设计 | 15分 | 3小时 | ER图转关系模式 |
UML建模 | 15分 | 3小时 | 类图、用例图 |
算法设计 | 10分 | 2小时 | 基础算法分析 |
设计模式 | 10分 | 2小时 | 常用模式实现 |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下午题的每个题型都有一定的分值,而且知识点相对固定,容易针对复习。因此,在备考过程中,要重点突破下午题,合理分配学习时间,确保每个题型都能得到充分的复习。
3. 核心知识整理方法
建议建立结构化笔记,将重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例如:
- 必考公式
- PV操作原理
- 存储计算方式
- 调度算法指标
- 算法复杂度对比
算法 | 平均复杂度 | 最坏复杂度 |
---|---|---|
快排 | O(nlogn) | O(n²) |
- 设计模式速查
- 单例模式:确保类只有一个实例
- 工厂模式:创建对象接口
通过建立结构化笔记,可以将零散的知识点系统化,便于复习和记忆。同时,在整理笔记的过程中,还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优化后的备考方案
3天速成方案
第一天
- 上午:分析近3年真题考点分布,明确考试的重点和难点。
- 下午:进行数据流图和数据库设计专项练习,掌握数据流图的绘制方法和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
- 晚上:进行UML建模练习,熟悉类图、用例图等UML图的绘制方法。
第二天
- 上午:学习设计模式和算法基础,掌握常用设计模式的实现方法和基本算法的分析方法。
- 下午:复习上午题高频考点,如软件工程、网络基础等,提高上午题的答题准确率。
- 晚上:进行真题模拟,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及时进行改进。
第三天
- 上午:分析错题原因,查漏补缺,对薄弱知识点进行再次学习和巩固。
- 下午:记忆公式,进行考前梳理,确保自己对重点知识有清晰的记忆和理解。
经验总结
- 真题先行:通过真题把握命题规律比盲目学习更有效。真题是备考的重要资料,通过做真题可以了解考试的题型分布、考点范围和命题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复习。
- 重点突破:下午题具有题型固定、规律性强的特点,要重点突破下午题,合理分配学习时间,确保每个题型都能得到充分的复习。
- 结构化学习:建立知识框架比零散记忆更持久。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建立知识框架,将零散的知识点系统化,便于复习和记忆。
- 时间管理:根据分值和难度合理分配备考时间。在备考过程中,要根据考试的分值分布和难度情况,合理分配学习时间,确保每个科目都能得到充分的复习。
建议备考者至少完成3套完整真题练习、所有下午题型的专项训练以及高频考点的系统梳理。通过科学备考方法,即使时间有限,也能取得理想成绩。
最后,我想说备考软考软件设计师考试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但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合理的备考计划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取得优异的成绩。希望我的经验分享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祝愿大家都能顺利通过软考软件设计师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