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2110字
5月報稅季來臨,今年租屋族申報所得稅時,可將租金列入特別扣除額抵稅,上限是18萬元。然而,根據租客聯盟針對1,847名房客調查,仍有20.1%租屋族根本不知道租金可以申報扣抵所得稅,還有高達54.2%租屋族是因為「房東拒絕」或「恐懼遭受房東不利對待」而無法使用租金抵稅。這其中發生了什麼問題呢?
據統計,全台灣租屋族超過100萬戶,而租金更是連年成長。行政院主計總處資料顯示,1999年到2021年,台灣房租指數的年增率都不到1%,但2022年房租指數年增率一舉突破1.68%,2024年房租指數年增率飆到2.45%,創下近28年新高紀錄。
租金可列特別扣除額 知道的人很少
老家在屏東的北漂族陳小姐已在台北租屋15年,今年她終於可以申報租金抵稅,「原因是房東有參加內政部包租代管系統,我可以直接用租金抵稅,不必先詢問房東的意願。」
過去租屋時,陳小姐也曾問過不同的房東可否將租金抵稅,「但房東都怕我一報稅,他們的房租收入就會被政府查到,有的房東甚至表明要報稅就漲房租,還有房東威脅退租,我每年付出十幾萬租金,報稅時一塊錢也不能抵免。」
像陳小姐這樣,每年付給房東的租金呈直線增長,到了5月報稅時,卻無法拿實際租金開銷抵稅的房客,比比皆是。從財政部公布納稅戶房屋租金支出抵稅統計,也可看出端倪:2022年共有663萬所得稅申報戶,其中僅有2萬4,521戶申報租金抵稅。
「現在出租市場的狀況是房東非常強勢,很多房客為了順利租房子,寧願自動選擇不報稅,免得報稅後,得罪租黑房東。」OURs都市改革組織政策研究員 、租客聯盟籌備會代表廖庭輝說, 「如果詢問房東被拒絕就算了,就怕房東心有芥蒂,明年藉故把房子收回去或提高租金,所以房客連問都不敢去問。」
廖庭輝觀察,現在在都會區裡「還可以」的房子,都很搶手,房東通常一次約很多組人看屋,「在這種場合裡,想租屋的人不敢詢問可不可以設戶籍,申請租金補貼,租金可不可以抵稅,因為房東正在想要把誰先踢掉,這就是房客遇到的現實狀況。」
為什麼會有租黑?大家都想拿「自住」優惠
雖然立法院去年完成《所得稅法》修法,將租金抵稅「列舉扣除額12萬元」改為「特別扣除額18萬元」, 降低租屋家庭的所得稅負,而且房東不得拒絕房客用租金抵稅,但廖庭輝坦言,「我們不敢樂觀」,因為租黑市場一直無法解決,即使政府提供房東房屋稅、地價稅減免,還是不管用。
「對這些本來就逃漏稅的人(房東)來說,幫他們減稅是沒有意義的。」廖庭輝認為,目前逃漏稅有七年追討期,很多房東害怕「秋後算帳」,一旦租屋事實公開,政府可以處罰這些房東的不當得利,而且房東考慮未來要賣房子,無論是適用房地合一稅或土地增值稅,都規定房屋在一定期限內不可出租,否則房屋交易後就不能享有優惠稅率。
以房地合一稅為例,現行規定房屋交易前六年內,房屋必須沒有出租、供營業或執行業務使用 ,如果房子曾經出租,就不能使用自住優惠,房子交易後所繳的稅率高達20%,也無法享有自住免稅額優惠。廖庭輝強調,「沒有這些優惠,交易的差額可能差到好幾百萬元,所以房東一旦考慮有賣房子的可能,就會隱匿租屋的事實。」
看看德國如何降低空屋
廖庭輝直言,台灣的租稅政策,也是造成租黑市場從在地結構性因素之一。「台灣的做法是你自住,政府就給優惠,但你出租,政府覺得你有收入,就把自住的優惠取消。我們政府的邏輯是財務導向,有賺錢就多收一點稅。」
反觀德國等歐陸國家,政策思維完全相反,廖庭輝說,德國政府覺得住宅也是社會的資源,因此,只要你的房子有妥善的出租使用,就不會課徵額外的稅負,如果房屋空置、閒置,政府覺得你在浪費社會資源,就會被課很重的空屋稅,房屋出租就減免租稅。
以目前台灣每八間房屋,就有一間閒置,造成缺乏實際有效使用的住宅的現象。廖庭輝感嘆,「台灣的租稅政策沒有加入住宅政策的考量,才會有很多空屋,房東寧可把房屋空在那邊也不處理。」
延伸閱讀》租屋族報稅利多2/今年有感減稅數千元 租屋者覺醒別忘了租金可抵稅
綜合所得稅試算
試算您 2025 年應繳綜合所得稅,掌握最新報稅級距與扣除額。
{
"@context": "https://schema.org",
"@type": "WebApplication",
"name": "2025 綜合所得稅試算工具",
"url": "https://money.udn.com/SSI/tools/calculateTax/index.html",
"applicationCategory": "FinanceApplication",
"operatingSystem": "All",
"publisher": {
"@type": "Organization",
"name": "經濟日報"
},
"description": "由經濟日報的報稅試算工具,根據 2025 年最新綜合所得稅規則計算應納稅額與扣除額。"
}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