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知识点记录:
- 鸿蒙(HarmonyOS)应用层开发(北向)知识点汇总
- 鸿蒙(OpenHarmony)南向开发保姆级知识点汇总~
- 子系统开发内核
- 轻量系统内核(LiteOS-M)
- 轻量系统内核(LiteOS-M)【中断管理】
- 轻量系统内核(LiteOS-M)【任务管理】
- 轻量系统内核(LiteOS-M)【内存管理】
- 轻量系统内核(LiteOS-M)【内核通信机制】
- 轻量系统内核(LiteOS-M)【时间管理】
- 轻量系统内核(LiteOS-M)【扩展组件】
- 轻量系统内核(LiteOS-M)【内存调测】
- 轻量系统内核(LiteOS-M)【异常调测】
- 轻量系统内核(LiteOS-M)【Trace调测】
- 轻量系统内核(LiteOS-M)【LMS调测】
- 轻量系统内核(LiteOS-M)【SHELL】
- 小型系统内核(LiteOS-A)【概述】
- 小型系统内核(LiteOS-A)【内核启动】
- 小型系统内核(LiteOS-A)【中断及异常处理】
- 标准系统内核(Linux)【New IP内核协议栈】
- 标准系统内核(Linux)【内核增强特性 > 任务调度】
- 持续更新中……
堆内存管理
基本概念
内存管理模块管理系统的内存资源,它是操作系统的核心模块之一,主要包括内存的初始化、分配以及释放。OpenHarmony LiteOS-A的堆内存管理提供内存初始化、分配、释放等功能。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堆内存管理模块通过对内存的申请/释放来管理用户和OS对内存的使用,使内存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率达到最优,同时最大限度地解决系统的内存碎片问题。
运行机制
堆内存管理,即在内存资源充足的情况下,根据用户需求,从系统配置的一块比较大的连续内存(内存池,也是堆内存)中分配任意大小的内存块。当用户不需要该内存块时,又可以释放回系统供下一次使用。与静态内存相比,动态内存管理的优点是按需分配,缺点是内存池中容易出现碎片。OpenHarmony LiteOS-A堆内存在TLSF算法的基础上,对区间的划分进行了优化,获得更优的性能,降低了碎片率。动态内存核心算法框图如下:
图1 小型系统动态内存核心算法
根据空闲内存块的大小,使用多个空闲链表来管理。根据内存空闲块大小分为两个部分:[4, 127]和[27, 231],如上图size class所示:
-
对[4,127]区间的内存进行等分,如上图下半部分所示,分为31个小区间,每个小区间对应内存块大小为4字节的倍数。每个小区间对应一个空闲内存链表和用于标记对应空闲内存链表是否为空的一个比特位,值为1时,空闲链表非空。[4,127]区间的31个小区间内存对应31个比特位进行标记链表是否为空。
-
大于127字节的空闲内存块,按照2的次幂区间大小进行空闲链表管理。总共分为24个小区间,每个小区间又等分为8个二级小区间,见上图上半部分的Size Class和Size SubClass部分。每个二级小区间对应一个空闲链表和用于标记对应空闲内存链表是否为空的一个比特位。总共24*8=192个二级小区间,对应192个空闲链表和192个比特位进行标记链表是否为空。
例如,当有40字节的空闲内存需要插入空闲链表时,对应小区间[40,43],第1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