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吃掉那只青蛙 |
---|---|
作者 | 博恩·崔西 |
简介 | 提高个人生产力与效能的21条实用性方法,时间管理为主,兼顾其他各方面要素。 作者形象地将处理工作中的难题,重要事项比喻成青蛙,优先处理重要的、高价值、高回报、难度高、复杂的任务,即“青蛙”。 |
核心内容
1.明确目标:确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目标清晰至关重要。在每天开始工作之前,把你的目标全部写下来。
2.每天提前做计划:一边思考,一边把你的想法写在纸上。你花费在准备工作上的每一分钟,都将使你在工作过程中节约5~10分钟。
3.将80/20法则用于你的所有任务:你的所有任务中,其中有20%的任务能产生80%的结果。因此,尽量把你的精力集中在那20%的任务上。
4.考虑效果:你最重要的、优先级最高的事情是那些将对你以后的生活或工作产生最重要影响的事情,无论其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你应当最优先处理这些事情。
5.“创造性拖延”:既然你没有时间去安排所有的事情,你就必须学会推迟处理那些没有什么意义的工作,从而腾出时间来处理那些少数的、重要的工作。
6.持续不断地练习使用ABCDE法:根据自己列出的任务计划,在开始工作之前,先抽出一点时间,根据优先级对这些事情进行安排,从而确保你先处理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事情。
7.聚焦关键结果领域:要想圆满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你必须具备哪些能力和技能?找出答案,然后日益精进,解决上述问题。
8.遵守“3个”定律:找出你的工作中的最重要的3件事情,你对公司90%的贡献都来自这3件事情。无论如何,都先把这些事情做好,然后,你才能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安排个人的家庭和生活。
9.做好充分准备再行动:开始工作前,先把一切都准备就绪,包括所有的资料、信息、工具、材料,以及你需要的数据,然后,你就可以全身心地工作了。
10.每次到达下一个油桶:如果你每次能阶段性地推进下一步工作,那么你就能完成最艰巨、最复杂的工作。
11.升级核心技能:你在自己的关键领域内知识越全面,技能越娴熟,你动手就越快,任务完成得就越早。
12.找到最关键的限制因素:确定影响你实现目标的瓶颈和主要障碍,无论是来自外部还是内部,然后集中精力消除这些障碍。
13.自我设定压力目标:假设你即将离开所在的城市,外出一个月,离开之前必须把所有重要的工作都处理完。
14.激励自己将理想转化成行动:做你自己的啦啦队队长。在任何情况下,都寻求事情积极的一面。把精力集中在如何解决问题上,而不是问题本身。要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
15.技术是一个可怕的主人:把你的时间收回,不要让各种技术分散你的注意力,停止做技术的奴隶。学着经常把手机设备关机,并放在一边。
16.技术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仆人:用技术工具帮你自己处理最重要的工作,把自己从最不重要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17.集中注意力:停止不断地打扰和分心,影响你正在完成的最重要的工作。
18.奶酪和香肠工作法:把复杂而又艰巨的大任务分割开来,变成许多部分,每次只处理一小部分。
19.创造整块的时间:为自己安排一份日程表,然后留出大块的时间来处理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事情。
20.保持紧迫感:养成迅速处理关键任务的习惯。把自己培养成一个能迅速、圆满完成工作的人。
21.单独处理每一项任务:根据事情的优先级安排优先处理哪些事情,然后立即着手处理最重要的、必须优先处理的事情,全心全意地去做这件事情,决不中途停止,直到100%完成为止。这是工作高效、个人生产力最大化的关键所在。
读后感
设定并实现目标
本书观点
明确的目标至关重要,拥有明确的目标,可以提升生产力,增加产出,积极主动,减少拖延。
目标以书面方式记录下来,效果更好。
设定并实现目标的七个步骤:
1.思考目标——弄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2.确定目标——把目标写在纸上,让目标清晰化、具体化。
3.设定期限——为目标设置截止日期,如有必要,子目标也需要设置。
4.列出任务——整理输出实现目标所需要完成的事项清单。
5.输出计划——根据优先级对事项排序,产出计划。
6.立即行动——动手去做,不能只列计划不行动。
7.推进计划——根据计划,每天解决一部分问题,持续推进。
个人感悟
总结得到位,实现目标的过程和步骤主要就是以上七步,思考并确定目标,为目标要设定好期限,列出任务清单,根据优先级排序,然后输出计划,参照计划行动,持续推进,最后再加个复盘总结则更好。
制定计划
本书观点
谋而后动,先做计划再行动,会节省10倍于用于做计划的时间。
先列工作清单再开始工作,生产力提升25%,相当于每天节省2小时。
总计划拆分为月计划、周计划,最终使每天的计划完成情况清晰可见,促使产生成功的喜悦,激发前进的动力,增强自信,克服拖延。
个人感悟
计划的性价比很高,可产出10倍于投入,当前个人是根据状态去灵活安排各项任务,虽然效率一定程度上最大化,但全局统筹方面,确实缺乏条理性,比如没有截止日期,看不到总进度。考虑从下周开始改进,列出周目标,理出事项清单,根据优先级排计划。
关注重要任务
本书观点
优秀的人可以准确预测出一件事做了的结果和不做的后果,以此为依据来判断一项任务是否是接下来要吃的青蛙。
用长期时间观念的思维优化你做出的短期决定,也就是重要不紧急的事情。
时间有限,没有人能完成所有事情,只做最重要的。
最后期限是假象,在最后期限的压力下工作,会承担更大的压力,犯更多的错,甚至返工,推翻重做。
依据帕累托法则,20%的任务才是最重要的,而这部分经常被拖延,而低价值的任务被优先处理,需要避免形成或改变这种习惯。
个人感悟
时间有限,每个人都不可能做完所有的事情。因此需要根据二八法则(帕累托),找出只占20%,但重要、高价值的任务,优先处理,避免无意识拖延;而对于占80%得低价值回报的任务,进行创造性拖延。
确定任务优先级的方法
本书观点
本书给出了给任务分类的方法——ABCDE法
A:重要的任务,完成有重大积极成果,没完成有严重消极后果,必须优先做
B:应该做,不做后果也不十分严重,工作和生活中的“蝌蚪”,如果不做,可能会让一些人不高兴,或感觉不方便,如回一个不太重要的电话、短信,或浏览信箱里的电子邮件。
C:做了让大家更愉快,不做也不会有人不悦,如给朋友打电话,与同事一起吃饭或喝咖啡,或是在工作时间里处理一些私人事情
D:可以授权交给别人做。应该授权,腾出时间花在A类任务上
E:完全可以不做,比如,一件曾经对你重要,但是现在已无关紧要的事情。你通常是出于习惯或乐意去做,尽管它真的没有价值。
个人感悟
该方案尝试后并不实用,C类和E类不会列入计划中,D类授权不存在或也不会列入计划中,只剩下A类与B类,并且B类往往会与四象限体系中的重要不紧急的概念混淆,从本书作者描述和例子来看,并非是重要不紧急的事项,只是比A类重要性更低的事项。
个人更推荐四象限法,以长远眼光看待,更关注重要不紧急的工作。
其他方面要素
明确关键结果领域
明确关键结果领域,每一项工作都会有5-7个关键结果领域,要求关键结果领域中的能力不能有短板,否则容易形成拖延、摩擦和挫折,影响其他结果领域的成果。同时,需要明确自己的优势并发挥自己的优势。
提升核心能力
在某一核心领域缺乏自信或认为能力有欠缺,也是导致拖延的重要原因之一。只要在其中一个方面感觉难以胜任,就会缺乏处理整个工作的勇气。因此需要持续的学习,提升自己的核心技能。
消除关键制约因素
现实与理想、目标之间存在瓶颈,找到关键制约因素,对症下药。
主动给自己施加压力,将任务完成得更快、更好。
决定你感受的不是遇到了什么事,而是你怎么看待这些事情。做一个乐观主义者,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环境以及人和事。
乐观者会看事情好的一面,从挫折和苦难中总结经验与教训,积极寻求问题解决方案,不断地思考和谈论他们的目标(向前看)。
充分准备
克服拖延、提高工作效率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在开始工作之前做好充分准备。
准备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为了梦想而奋斗,大方向正确就行动,边干边调整,不奢望前几次就成功,做好反复失败的心理准备。
拆解目标与任务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要被艰难远大的目标吓倒,可以拆解为一个一个小目标,小里程碑,迈开第一步,持续前进,最终会达到目的地。使用香肠工作法和奶酪工作法,将一个复杂和艰巨的任务逐步处理掉。
不做科技的奴隶,让科技成为自己的仆人
避免科技与电子产品对自己的精力与时间的占用与干扰。
将技术视为工具与仆人,为自己服务。
专注于一件事
一个人每次只能专注一件事,多任务实际是幻觉,从电话、邮件等打扰完成处理后,通常需要7分钟才能进入专注状态。因此尽可能将提醒类通知静默,降低查看频率,尽可能保持专注状态。
多思考和尝试用各种办法来创造大块时间,用这些时间去处理要事(重要的、长期产生重大影响的任务)。
提前计划并做好准备,充分发挥每一分钟价值。
工作中断再回来,需要重新熟悉中断前的部分,并思考接下来的行动,因此尽量持续进行工作,避免中断,耗时更短,成效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