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存储器中,需要周期性刷新的是 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解析
-
DRAM 的工作原理
DRAM 使用电容存储信息,电容会因漏电而逐渐失去电荷,导致存储的数据丢失。因此,DRAM 需要定期刷新(即重新充电)以保持数据的准确性。 -
刷新周期
DRAM 的刷新周期通常为 8ms 到 16ms,某些器件的刷新周期可能更长(如大于 100ms)。 -
其他存储器的特性
- S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不需要刷新,只要保持通电,数据即可长期保存。
- EPROM 和 EEPROM:属于非易失性存储器,断电后数据不会丢失,也不需要刷新。
总结
需要周期性刷新的存储器是 DRAM,这是由于其基于电容存储的特性决定的。
您的描述完全正确!以下是更详细的解释和补充:
1. DRAM 的工作原理
- 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使用电容存储信息。
- 每个存储单元由一个晶体管和一个电容组成,电容用于存储电荷,电荷的有无分别表示二进制的“1”和“0”。
- 由于电容会因漏电而逐渐失去电荷,导致存储的数据丢失,因此 DRAM 需要定期刷新以保持数据的准确性。
2. DRAM 的刷新机制
- 刷新周期:DRAM 的刷新周期通常为 8ms 到 16ms,某些器件的刷新周期可能更长(如大于 100ms)。
- 刷新方式:
- 集中刷新:在固定的时间间隔内集中刷新所有存储单元。
- 分散刷新:将刷新操作分散到多个时间点进行,以减少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刷新操作:刷新操作通过读取存储单元的数据并重新写入来实现,以恢复电容的电荷。
3. DRAM 的特点
- 高密度:由于每个存储单元仅由一个晶体管和一个电容组成,DRAM 的存储密度较高,适合大容量存储器。
- 低成本:DRAM 的制造成本较低,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的主存储器。
- 易失性:DRAM 是易失性存储器,断电后数据会丢失。
4. 与其他存储器的比较
- 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 使用触发器存储信息,不需要刷新。
- 只要保持通电,数据即可长期保存。
- 速度快,但存储密度低,成本高,通常用于高速缓存。
- EPROM 和 EEPROM:
- 属于非易失性存储器,断电后数据不会丢失。
- 不需要刷新,但写入速度较慢,通常用于固件存储。
5. 总结
需要周期性刷新的存储器是 DRAM,这是由于其基于电容存储的特性决定的。DRAM 的刷新机制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但也带来了额外的系统开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