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豪掷63亿 购交易广场自用物业 置地相隔30年再度沽货 业界多揣测
2025-04-24 17:50
在本港写字楼淡静市道之下,中环核心商业区却出现高价转手交易。港交所(388)宣布,斥资63亿元向中环大地主置地购入中环交易广场14.7万方尺楼面作为总部。这是继证监会2023年购入港岛东中心部分楼层之后,再有金融监管机构买入写字楼自用;亦是置地相隔30年再度沽货,惹来业界多方揣测。港交所主席唐家成表示,这次自置物业,彰显对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充满信心。
置地将额外投入4亿
港交所是次买入的14.7万方尺楼面,包括交易广场第一座最高的9层办公室,即是42楼至50楼各全层,以及6个位于交易广场平台1楼以及平台2楼的铺位。以63亿元交易价来计算,每尺楼面价值42850元。不过,根据买卖协议,置地将额外投入4亿元,用于优化与港交所相关的周边设施,如果扣除这4亿元工程费用,每尺楼面价值40129元,较中环甲级写字楼售价有很大溢价。
改建金融大礼堂 提升访客体验
位于平台层的6个铺位,将会改建成连接金融大礼堂的接待大堂,以提升访客体验。此外,第一座天台日后亦会设立港交所标志。
除了买入上述物业,港交所昨天亦与置地签署新的长期租约,租用交易广场第2座的5层办公室,租赁期为9年,该5层楼面现时已由港交所使用。换言之,港交所透过「买+租」安排,总共使用交易广场14层楼面作为总部。港交所表示,采用「买+租」的混合模式,有助提高港交所应对房地产周期的灵活性和韧性。
相关新闻:商厦市况风雨飘摇 港交所大手自置物业 每尺4万「天价」成定海神针
唐家成:彰显对金融中心地位信心
据了解,港交所买入的9层办公室,部分楼面有其他租客,但在租约期满之后,都会由港交所收回自用,然后把租用交易广场其他楼层的员工,迁入这9层自置物业之内。港交所日后使用的写字楼总面积,和置业前相差不远。至于同样位于交易广场,前身是交易大堂的金融大会堂,港交所则会继续向政府租用。
随着港交所入市,本港三大金融监管机构都有永久总部。证监会在前年以54亿元购入港岛东中心12层,至于金管局则更早置业,早在2001年已斥资37亿元购入国金中心二期14层。
对于这次置业,唐家成指出,今年适逢港交所上市25周年,与置地合作建设总部,不但提升交易广场作为金融地标的地位,也显示港交所对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长期支持和信心。置地主席韦梓强(John Witt)表示,中环的完善商业生态系统一直是香港金融业的重要支柱,将与港交所携手打造独具特色的企业总部。
置地1989年迁册新加坡 仍长居中环大地主
于1989年迁册新加坡的置地,多年仍是中环的大地主。置地向来惜售物业,对上一次要追溯至1992年,将旗下皇后大道中九号全幢以38亿售予中资,业内人士认为,是次相隔30年再度沽货,而且更以「天价」成交,置地公司或为有意为退市作部署。随着今次以高价卖甲厦,旗下中环区甲厦价值更随之水涨船高。
或有意为退市部署
地产界人士指,早于2023年8月,多间发展商接获置地公司旗下「实盘」,交易广场第3座全幢放售,当时索价高达160亿,代理该物业的外资行强调是「极珍罕放盘」,鼓励发展商「勇于试价」,虽然后来未有售出,市场一度非常注目。
香港回归之前,怡和系连同置地在内,已全数迁册至新加坡。对于置地会否陆续出售本港商厦套现,中文大学刘佐德全球经济及金融研究所常务所长庄太量认为,现时言之尚早,因为这次只是出售部分楼面,而不是整幢物业,可能只是因「价啱先卖」。
泓亮谘询及评估董事总经理张翘楚指出,置地公司早前曾表示,暂不会出售物业,将集中发展核心业务,并考虑作房地产信托基金,若然将资产变作房产基金上市,可理解作为「退市」,皆因不少于25%股权由公众持有,今番出售物业予港交所,对发展商来说,有政府背景机构出价购入物业,形象正面。
过去一年,中环区内甲厦尺价纷创新低,区内指标甲厦皇后大道中九号,成交价尺价曾低至1.86万元。资本策略主席锺楚义指,近年个别业主急卖,核心甲厦造价参差,随着交易广场以每尺逾4万交易落实,为市场奠下一个价钱,作为中环大业主的置地,旗下甲厦价值亦水涨船高。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