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本片文章主要参考小林的《图解系统》。
一、基础知识
不同的进程不能同时使用相同位置的物理内存。
操作系统中会将进程所使用的地址进行隔离,为每一个进程分配独立的一套虚拟内存地址。
而虚拟地址具体映射的实际物理内存对进程是透明的。操作系统会提供⼀种机制,将不同进程的虚拟地址和不同内存的物理地址映射起来。
操作系统引入了虚拟内存,进程持有的虚拟地址会通过 CPU 芯片中的内存管理单元(MMU)的映射关系,来转换变成物理地址,然后再通过物理地址访问内存,如下图所示:
虚拟内存的管理存在以下方式
(1)分段;
(2)分页;
(3)分段与分页结合;
1、内存分段
提出较早。因为程序是由若干个逻辑分段组成的,如可由代码分段、数据分段、栈段、堆段组成。不同的段是有不同的属性的,所以就用分段(Segmentation)的形式把这些段分离出来,每个内存段的物理地址都是连续的。
分段机制下的虚拟地址由两部分组成:段选择因子和段内偏移量。
段选择因子就保存在段寄存器里面。段选择因子里面最重要的是段号,用作段表的索引。段表里面保存的是这个段的基地址、段的界限和特权等级等。
段内偏移量应该位于 0 和段界限之间,如果段内偏移量是合法的,就将段基地址加上段内偏移量得到物理内存地址。
分段机制会把程序的虚拟内存分成 4 个段,每个段在段表中有⼀个项,在这⼀项找到段的基地址,再加上虚拟内存的偏移量,于是就能找到物理内存中的地址,如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