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首爾人氣地標COEX傳火警!餐廳狂竄濃煙 緊急疏散民眾

日本長野爆重大車禍!4學生駕小客車撞橋身亡 車輛嚴重毀損

康橋單車環島車禍!他南迴公路目睹師生「自律騎車」讚:沒法再挑剔了

國銀3月房貸逾放破80億 4年3個月來最高

金管會今日公布今年3月國銀最新的不動產放款統計,除了房貸及土建融的年增率持續走低之外,房貸逾放金額從109年12月以來,歷時4年3個月首度破80億。圖/離合報系資料照片
金管會今日公布今年3月國銀最新的不動產放款統計,除了房貸及土建融的年增率持續走低之外,房貸逾放金額從109年12月以來,歷時4年3個月首度破80億。圖/離合報系資料照片

金管會今日公布今年3月國銀最新的不動產放款統計,除了房貸及土建融的年增率持續走低之外,房貸逾放金額從109年12月以來,歷時4年3個月首度破80億,尤其4月川普關稅風暴引發全球股匯債市大震盪,也導致民眾財富縮水,會否因此再使房貸逾放惡化,也引金融圈高度矚目。

此外,銀行局最新統計顯示,攸關國銀總量管制最為重要的銀行法72-2(分母為存款,分子為不動產放款)的不動產放款占總存款比重,在今年2月已從1月的26.44%下降至26.25%,3月雖然小升至26.31%,但仍為近一年來的低點;相較於2月,比重在28%至29%的,和27%至28%的,分別為4家和5家,其中28%至29%的較2月的3家增加1家,據了解,主要和存款量的減少有關,因此使比重相對墊高,相應也使27%至28%的業者從6家減為5家。

儘管目前銀行業者面對法規上限的壓力已減輕,然而在央行要求降低不動產放款集中度之下,使得大多數銀行的房貸空間仍有限。尤其大型公股行庫,大部分都以每月房貸新作額度不超逾還款額度為限,因而即使銀行法第72條之2有空間,但仍難增加房貸的貸放,民眾依然得排上至少一個月的隊。

金管會統計顯示,其中,土建融放款3月底來到3兆8461億,較2月底增加31億,年增率5.08%,至於土建融方面的年增率,是從去年12月以來,連續第三個月下降,月增率亦比2月更低。

全體國銀在3月的房貸餘額為11兆1155億,較2月新增462億,雖然月增量較2月的170億為多,但3月的年增率9.31%仍為國銀的房貸餘額連續第6個月來走低。

對於逾放比,根據銀行局的統計數據顯示,銀行體系的房貸逾放量最高是在106年12月,當時的逾放比高達0.25%,之後一路降低,到了110年12月底,已降至10位數以下,來到0.08%,之後在112年6月為0.06%,一路維持到113年11月開始小增至0.07%,直至3月已維持了5個月的0.07%逾放比,至於逾放金額,從110年12月至114年2月,都維持在60億至80億之間的水準,而3月則再增至82億,首破80億大關,這也是109年12月當月的逾放金額98億,4年3個月以來,國銀的房貸逾放首度破80億,未來房貸逾放會否再明顯惡化,亦引市場矚目。

而土建融貸款的逾放比則較房貸為高,土建融貸款逾放比自112年9月的0.03%,至113年10月跳增至0.11%,最高峰為今年1月0.2%,2月降為0.17%,3月再續降至0.16%,主要受單一個案影響,不過中小型建商因為融資緊縮和建案銷量不佳產生還款困難的情況仍時有所聞,後續如何亦有待觀察。

房貸 金管會

延伸閱讀

美媒:習近平決與美硬摃不留餘地 川普恐須先打電話

「世上最獨家邀請」前220名買家有望共進晚宴 川普迷因幣飆漲逾60%

謝金河:美中關稅戰的底氣

川普真的服軟…預期未來市場情緒不會快速惡化!狄驤:但先以反彈看待

相關新聞

獨/棄美從金效應 台銀黃金存摺交易量爆增2倍大量

川普之亂重創美元資產,不少民眾更是解約美元存款轉買黃金,據本報調查,為台灣的黃金交易最大批發銀行的台銀,其黃金存摺業務就...

瘋買黃金 台銀提醒勿炒短線

美國總統川普啟動關稅之亂重創美元資產,不少民眾忙著解約美元存款轉買黃金,金價這一波漲幅也帶動台銀黃金存摺業務爆出比平常高...

國銀3月房貸逾放破80億

金管會和中央銀行昨天公布三月國內銀行不動產相關放款統計,房貸餘額年增率隨著房市交易量的減少出現下降趨勢;此外,國銀房貸逾...

凱基金敲定配股利0.95元 林素真將出任凱基銀總座

凱基金控昨(24)日董事會決議通過去年盈餘分派,每股配發0.95元股利,其中包含股票股利每股0.1元,這是凱基金控睽違1...

櫃買黃金平台交易 火熱

近期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政策和對聯準會的批評,激化市場不安情緒,資金瘋狂湧向黃金,讓櫃買中心黃金現貨平台業務量激增。統計至...

機器人理財 2025年衝200億

據金管會截至2025年3月底統計,17家投信顧、銀行開辦機器人理財業務,累計客戶數21.6萬餘人,資產管理規模131.1...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