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62線車禍!小貨車疑自撞翻覆摔爛 司機下半身粉碎性骨折

「一生清白」樁腳揭1點批汙辱 黃呂錦茹嘆早預料逃不過綠追殺

為和平不得不犧牲?俄致命空襲首都後 基輔市長:烏恐須領土讓步

「瘦胖子」死亡風險更高 醫示警:4大原則降體脂

「瘦胖子」雖然外表看起來正常甚至偏瘦,但體脂率超標,隱藏著與肥胖者一樣的代謝風險。圖/123RF
「瘦胖子」雖然外表看起來正常甚至偏瘦,但體脂率超標,隱藏著與肥胖者一樣的代謝風險。圖/123RF

一名45歲金融業女主管,BMI為20,在標準範圍內,但健檢報告的三酸甘油脂出現紅字。進一步測量後發現,體脂率高達35%,且有中度脂肪肝,糖化血色素和胰島素阻抗偏高,屬於糖尿病高風險族群。醫師警告,看起來不胖,BMI也正常,但體脂卻過高的「瘦胖子」,心血管死亡風險比肥胖者高52%。

減重專科醫師陳威龍表示,「瘦胖子」的健康風險超乎想像,雖然外表看起來正常甚至偏瘦,卻隱藏著與肥胖者一樣的代謝風險,包括高血脂、胰島素抗性。且因內臟脂肪多,容易有脂肪肝及慢性發炎問題,更要小心糖尿病找上門。

陳威龍表示,全球約有45%的人屬於「瘦胖子」(Metabolically Obese Normal Weight,代謝性肥胖但體重正常)。這類族群雖然BMI介於18.5至24.9的正常範圍,但體脂率偏高,男性>25%、女性>30%,容易合併血糖、血脂、血壓等代謝指標異常,因而增加罹患慢性病的風險。

根據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期刊研究顯示,「瘦胖子」的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比過重或肥胖者高出52%。「瘦胖子」因為長期運動量不夠、營養不均,罹患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隨著年紀增加;50到64歲的風險是20到34歲的3倍,65歲以上甚至高達4倍。

肥胖者因體態明顯,比較容易警覺健康問題,進而尋求治療、進行體重控制。而「瘦胖子」族群普遍有腹部脂肪堆積、肌肉量不足的特徵,但因為體重正常而低估健康風險。陳威龍說,多數「瘦胖子」無察覺身體慢性發炎、免疫力下降,容易疲勞、生病,直到罹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才驚覺嚴重性。

「瘦胖子」的成因跟飲食失調、壓力過大、運動量不足有關,這些因素都會增加內臟脂肪。另外,運動量不足易導致肌肉流失和退化,影響新陳代謝中的蛋白質儲存、血糖調整,當血糖波動不穩定時,恐加速糖尿病惡化。

如何擺脫瘦胖子?陳威龍提醒,這4招可以降低內臟脂肪。

1.均衡飲食:減少精緻糖與加工食品攝取,多選用原型食物並採用「211餐盤法」均衡飲食,幫助穩定血糖。

2.運動習慣:進行快走、游泳有氧運動,可促進新陳代謝;重訓、深蹲阻力訓練可增加肌肉量,提升胰島素敏感度。

3.充足睡眠:維持規律就寢作息,每晚睡滿6至8小時,有助於穩定荷爾蒙分泌。

4.健康檢查:定期監測血糖、血脂、血壓等代謝數值,建議檢測胰島素阻抗數值,及早發現潛在三高風險。

肥胖 脂肪肝 風險

延伸閱讀

74歲糖尿病媽媽水果、甜食都忌口「吃水餃一習慣」讓血糖失控飆高

40歲女狂減20kg!是減肥產品有效?醫生嚇呆:嚴重糖尿病

什麼運動可以瘦肚子?專家推薦 減少內臟脂肪的最佳運動是它

糖尿病新治療!醫生揭做1舉動 86%成功逆轉糖尿病:不用再吃藥

相關新聞

「平民版AirTag」日本大創開賣不到300元!網友開搶:會變抓猴神器

超平價的蘋果(Apple)藍牙追蹤器AirTag不到台幣300元?有人發現日本大創DAISO竟然推出了支援蘋果Find My功能的追蹤器「防止遺失Tag(電池式紛失防止タグ)」,一個價格只要日幣1100圓(約台幣251元),讓許多網友大呼想入手,安卓用戶也敲碗希望出安卓版。

醫師協助末期病人死亡 逾86%民眾支持

隨醫療進步,末期病人可用維生醫療延長生命,但許多病人受病痛折磨,不少民眾倡議安樂死立法,但各界意見分歧。台大公衛學院昨公...

今晚起有感轉涼!明天、周六天氣最差 北部低溫再探「1字頭」

未來1周天氣相當不穩定,中央氣象署預報員官欣平表示,受到鋒面和華南雲雨區接連不斷的影響,雖然有一天半空檔,但是預報上有不...

國光生技鬧鼠患 食藥署揪4缺失

國光生技擁有全國最大疫苗封裝量能,去年疾管署採購七百萬劑公費流感疫苗,該公司占比逾四成,不過,潭子廠傳出重大違規事件,一...

產檢見胎兒肚子有巨大腫瘤、一周後心跳停止 名醫溫柔揭背後故事

婦產科名醫蘇怡寧日前在臉書分享,一名孕婦在20周產檢時,意外發現胎兒腹部出現巨大腫瘤,經進一步安排MRI與第二意見評估後,僅短短一周時間,再度回診時胎兒已無心跳。面對無常,蘇醫師以溫柔與專業陪伴媽媽走過這段艱難歷程,不少網友看了為之動容。

牙膏含鉛引恐慌 譚敦慈:刷牙前先做「這件事」更護牙

近期一項美國的民間研究調查,市面上有高達9成的牙膏產品被檢驗出含有鉛,以及砷、汞等重金屬,甚至兒童牙膏也上榜。「無毒教母...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