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如何将unsigned short *图像保存为raw
时间: 2024-05-07 07:22:11 浏览: 157
可以使用C++中的文件操作函数将unsigned short *图像保存为raw格式。下面是一个示例代码:
```c++
// 假设图像数据保存在unsigned short *image中,图像大小为width x height
const char* filename = "image.raw";
FILE* fp = fopen(filename, "wb");
if (fp != nullptr) {
fwrite(image, sizeof(unsigned short), width * height, fp);
fclose(fp);
}
```
在上面的代码中,首先打开一个文件,然后使用fwrite函数将unsigned short *图像数据写入文件中。最后关闭文件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在写入文件时,需要指定每个数据的字节数(这里是2),以及数据的个数(这里是width x height)。
相关问题
void ImgCvt_MIPIRAW10_To_Y(unsigned char *in, unsigned char *out, int width, int height, int stride) { unsigned int *tmp_out; unsigned char *tmp_in; int unit = width / 4; tmp_out = (unsigned int *)out; tmp_in = in; // int in index= 0; for (int row = 0; row < height; row++) { for (int col = 0 : col < unit; col++) { *tmp_out = *((unsigned int *)tmp_in); tmp_out++; tmp_in += 5; } } 这段代码如何理解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帮助用户理解一个名为ImgCvt_MIPIRAW10_To_Y的C/C++函数,这个函数的作用是将MIPI RAW10图像转换为Y分量。首先,我得回忆一下MIPI RAW10格式的基本结构。MIPI RAW10是一种常见的图像传感器输出格式,每个像素用10位表示,但存储时会打包成每四个像素占用5个字节,也就是每个像素占10位,四个像素总共40位,即5个字节。这可能涉及到字节对齐和位操作的问题。
接下来,用户提到函数的工作原理,包括输入输出指针、宽度高度参数以及逐行处理逻辑。我需要先确定函数的参数列表。一般来说,这类转换函数会有输入指针、输出指针、宽度和高度参数。可能还有步长(stride)参数,因为图像的行可能有填充字节,导致每行的实际字节数比理论值大。但用户没有提到步长,可能函数参数中没有,或者假设输入和输出的行是连续排列的。
输入指针通常是const unsigned char*类型,指向原始MIPI RAW10数据。输出指针可能是unsigned char*或另一种类型,用于存储Y分量。Y分量通常是亮度信息,可能在RAW数据中直接对应某个颜色通道的值,或者需要从多个颜色通道计算得出,但RAW10格式通常是单色的,每个像素只有一个颜色值,所以Y可能就是该像素的亮度值。
接下来处理逻辑部分。因为RAW10是打包存储的,每个四个像素占用5个字节。例如,前四个字节每个包含两个高位,而第五个字节包含四个像素的低两位。例如,第一个字节的高4位是像素0的最高两位,低4位是像素1的最高两位,第二个字节的高4位是像素2的最高两位,低4位是像素3的最高两位,然后第三个和第四个字节同理处理接下来的像素。第五个字节的每个两位对应四个像素的最低两位。这可能是一个误解,需要确认具体的打包方式。正确的打包方式可能更复杂,可能需要拆解每个字节中的位组合。
处理逻辑大致应该是逐行处理,每次读取5个字节,解包成四个10位的像素值,然后将每个像素的10位转换为8位的Y分量(可能通过右移两位,或者进行某种缩放)。例如,10位的值范围是0-1023,转换为8位的话,可以右移两位得到0-255,或者用高位字节作为结果。或者可能需要更复杂的处理,比如考虑黑电平校正或其他线性变换。不过用户可能只需要基本的转换方法。
所以函数的主要步骤可能是:
1. 遍历每一行图像数据。
2. 对于每一行,按照每5个字节处理四个像素。
3. 对每个5字节块进行解包,得到四个10位的像素值。
4. 将每个10位的值转换为8位,可能是右移两位,或者取高位字节。
5. 将转换后的Y值写入输出缓冲区。
需要注意的是,图像的宽度可能不是四的倍数,这时候最后一组可能处理不完整的像素,需要处理边界情况,或者确保宽度参数正确对齐。
此外,输入和输出的内存布局也需要考虑。输入缓冲区的大小应为height * ((width + 3) / 4) * 5,而输出缓冲区的大小应为height * width。例如,对于宽度为4的倍数的情况,每行有width/4 *5字节输入,每行输出width字节。
现在,结合这些考虑,需要写出函数的具体逻辑,包括指针的移动、位的操作。例如,每个5字节块的处理:
假设输入指针是src,输出指针是dst。对于每组5字节:
- 字节0的高4位是像素0的高4位,低4位是像素1的高4位。
- 字节1的高4位是像素2的高4位,低4位是像素3的高4位。
- 字节2的高4位是像素0的中间4位,低4位是像素1的中间4位。
- 字节3的高4位是像素2的中间4位,低4位是像素3的中间4位。
- 字节4的每个两位对应四个像素的低两位:例如,第0-1位是像素0的低两位,2-3是像素1,4-5是像素2,6-7是像素3。
不过,这可能不太准确,可能需要更正确的拆解方式。例如,另一种可能的打包方式是:四个像素的10位数据被打包成5个字节,每个字节8位,总共40位。例如,每个像素的10位分成高位字节和低位部分。例如,第一个像素的高8位在第一个字节,剩下的两个低位在第二个字节的高两位;第二个像素的高8位在第二个字节的接下来6位和第三个字节的两位,依此类推?或者可能是更复杂的排列。这可能取决于具体的MIPI RAW10的规范。这里可能需要查阅相关资料,但假设用户提供的函数是按照常规方式处理。
另一种可能的打包方式是将四个10位像素打包到5个字节,如下:
例如,四个像素的10位数据总共40位,分成5个字节,每个字节8位。那么每个像素的10位可能被拆分为高位8位和低位2位。例如,四个像素的高8位分别存储在四个字节中,而第五个字节则存储这四个像素的低2位,每个占两位。例如,第五个字节的位分配为:像素0的低两位(bits 7-6),像素1的低两位(bits 5-4),像素2的低两位(bits 3-2),像素3的低两位(bits 1-0)。
这样的话,每个像素的高8位在字节0到3,而低两位在字节4的不同位置。例如:
- 像素0的高8位是字节0,低两位是字节4的bits7-6。
- 像素1的高8位是字节1,低两位是字节4的bits5-4。
- 像素2的高8位是字节2,低两位是字节4的bits3-2。
- 像素3的高8位是字节3,低两位是字节4的bits1-0。
这样的话,每个像素的10位值可以通过将高8位左移2位,然后加上低两位得到。例如:
pixel0 = (byte0 << 2) | ((byte4 >> 6) & 0x03);
类似地,其他像素:
pixel1 = (byte1 << 2) | ((byte4 >> 4) & 0x03);
pixel2 = (byte2 << 2) | ((byte4 >> 2) & 0x03);
pixel3 = (byte3 << 2) | (byte4 & 0x03);
这样每个像素的10位值就被正确组合了。然后,要将这些10位的值转换为8位的Y分量,可能需要右移两位(取高8位),或者进行某种缩放。例如,Y = pixel_value >> 2,这样就将10位的0-1023映射到8位的0-255。这可能就是转换函数的主要步骤。
因此,函数的大致逻辑是:
对于每一行,循环处理每个像素块(四个像素为一组):
1. 读取5个字节:byte0到byte4。
2. 解包四个像素的值:
- pixel0 = (byte0 << 2) | ((byte4 >> 6) & 0x03);
- pixel1 = (byte1 << 2) | ((byte4 >> 4) & 0x03);
- pixel2 = (byte2 << 2) | ((byte4 >> 2) & 0x03);
- pixel3 = (byte3 << 2) | (byte4 & 0x03);
3. 将每个pixel的10位转换为8位,例如右移两位得到Y值。
4. 将这四个Y值写入输出缓冲区的相应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图像的宽度可能不是4的倍数,因此在处理最后不完整的一组时需要特殊处理,例如只处理剩下的1-3个像素,或者要求宽度必须是4的倍数。
此外,输入指针和输出指针的步进也需要正确计算。例如,每处理一组四个像素,输入指针前进5个字节,输出指针前进4个字节(每个像素一个字节)。逐行处理时,每行处理width像素,需要计算每行输入的字节数为 (width /4)*5,但可能要考虑宽度是否对齐到4。
例如,如果width是4的倍数,那么每行输入有 (width/4)*5 字节,输出有 width 字节。如果width不是4的倍数,那么可能需要处理额外的部分,或者函数假设width是4的倍数,否则可能出错。
现在,将这些步骤转化为代码:
函数可能的结构:
void ImgCvt_MIPIRAW10_To_Y(const unsigned char* input, unsigned char* output, int width, int height) {
for (int y = 0; y < height; y++) {
const unsigned char* src = input + y * ((width + 3) / 4) * 5; // 计算每行的起始位置,假设宽度可能需要对齐到4
unsigned char* dst = output + y * width;
for (int x = 0; x < width; x += 4) {
// 读取5个字节
unsigned char b0 = src[0];
unsigned char b1 = src[1];
unsigned char b2 = src[2];
unsigned char b3 = src[3];
unsigned char b4 = src[4];
src +=5;
// 解包四个像素
unsigned short p0 = (b0 << 2) | ((b4 >> 6) & 0x03);
unsigned short p1 = (b1 << 2) | ((b4 >> 4) & 0x03);
unsigned short p2 = (b2 << 2) | ((b4 >> 2) & 0x03);
unsigned short p3 = (b3 << 2) | (b4 & 0x03);
// 转换为8位Y分量
dst[x] = (unsigned char)(p0 >> 2); // 取高8位,假设这里可能需要调整,比如p0是10位,右移两位得到0-255
dst[x+1] = (unsigned char)(p1 >> 2);
dst[x+2] = (unsigned char)(p2 >> 2);
dst[x+3] = (unsigned char)(p3 >> 2);
}
}
}
不过,这里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当width不是4的倍数时,最后几个像素的处理。例如,如果width是5,那么循环处理x=0时处理4个像素,剩下的一个像素需要单独处理,但此时已经无法读取完整的5字节。所以函数可能在设计时要求width必须是4的倍数,或者在处理时处理剩余的情况。但用户的问题中没有提到,所以可能需要假设宽度是4的倍数,或者函数内部处理余数。
此外,输入指针的步长可能需要根据每行的实际字节数来计算。例如,每行的输入字节数为 (width * 10) /8 ,但由于每个四个像素占用5字节,所以每行输入字节数为 (width /4)*5。如果width不是4的倍数,可能需要向上取整,例如 (width +3)/4 *5,这样每行的输入字节数是足够的。但这样的处理可能导致输入缓冲区中包含填充字节,需要确保输入数据正确。
关于Y分量的转换,可能不仅仅是简单的右移两位。例如,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考虑数据的对齐方式,或者进行伽马校正、黑电平调整等,但用户的问题可能仅涉及基本的位操作,因此假设转换是简单的位移。
总结,函数的工作流程是逐行处理,每行拆分成多个5字节块,每个块解包为四个10位像素值,转换为8位后存储到输出缓冲区。输入指针和输出指针分别按行步进,处理每个块时移动相应的字节数。
现在,需要将这些内容用中文解释清楚,并按照用户的要求组织答案,包括输入输出指针、宽度高度参数以及逐行处理逻辑。同时,需要引用用户提供的引用[^1],其中提到指针函数和函数指针的相关内容。可能需要在解释指针参数时引用这一点,例如输入输出指针作为函数参数,属于指针的使用。
最后,生成相关问题。</think>### ImgCvt_MIPIRAW10_To_Y 函数工作原理
#### 1. **输入输出参数**
- **输入指针**:`const unsigned char* input`
指向MIPI RAW10格式的原始图像数据。每个像素用10位表示,四个像素打包成5字节,遵循MIPI RAW10的存储规范[^1]。
- **输出指针**:`unsigned char* output`
存储转换后的Y分量(8位灰度值),每个像素占1字节。
- **宽度和高度**:`int width, int height`
定义图像的尺寸,`width`需满足按4像素对齐(因RAW10每4像素占用5字节)。
#### 2. **逐行处理逻辑**
1. **行循环**:
外层循环遍历每一行(共`height`行)。
```c
for (int y = 0; y < height; y++)
```
2. **指针初始化**:
每行起始位置计算:
- 输入指针:`src = input + y * ((width + 3) / 4) * 5`
(每行输入字节数为$\lceil \frac{width}{4} \rceil \times 5$)
- 输出指针:`dst = output + y * width`
```c
const unsigned char* src = ...;
unsigned char* dst = ...;
```
3. **像素块处理**:
内层循环按4像素为一组处理,每次读取5字节:
```c
for (int x = 0; x < width; x += 4)
```
- **解包10位像素值**:
通过位操作从5字节中提取四个10位像素值:
$$p_0 = (\text{byte}_0 \ll 2) \lor ((\text{byte}_4 \gg 6) \land 0x03)$$
$$p_1 = (\text{byte}_1 \ll 2) \lor ((\text{byte}_4 \gg 4) \land 0x03)$$
类似方法提取$p_2, p_3$(代码示例见下文)。
4. **转换为Y分量**:
将10位像素值右移2位,得到8位灰度值:
$$Y = p_i \gg 2 \quad (i=0,1,2,3)$$
```c
dst[x] = (p0 >> 2);
dst[x+1] = (p1 >> 2);
```
#### 3. **代码示例**
```c
void ImgCvt_MIPIRAW10_To_Y(const unsigned char* input, unsigned char* output, int width, int height) {
for (int y = 0; y < height; y++) {
const unsigned char* src = input + y * ((width + 3) / 4) * 5;
unsigned char* dst = output + y * width;
for (int x = 0; x < width; x += 4) {
// 读取5字节
unsigned char b0 = src[0], b1 = src[1], b2 = src[2], b3 = src[3], b4 = src[4];
src += 5;
// 解包四个10位像素
unsigned short p0 = (b0 << 2) | ((b4 >> 6) & 0x03);
unsigned short p1 = (b1 << 2) | ((b4 >> 4) & 0x03);
unsigned short p2 = (b2 << 2) | ((b4 >> 2) & 0x03);
unsigned short p3 = (b3 << 2) | (b4 & 0x03);
// 转换为8位Y分量
dst[x] = (unsigned char)(p0 >> 2);
dst[x+1] = (unsigned char)(p1 >> 2);
dst[x+2] = (unsigned char)(p2 >> 2);
dst[x+3] = (unsigned char)(p3 >> 2);
}
}
}
```
#### 4. **关键点说明**
- **指针运算**:输入指针按行步进,计算每行起始位置时需考虑对齐(`(width + 3) / 4`保证向上取整)。
- **位操作**:通过移位和掩码提取高低位,组合成10位像素值。
- **边界处理**:若`width`非4的倍数,需单独处理剩余像素(示例代码假设已对齐)。
if (argc < 2) { return false; } //dcm-series保存路径 std::string filePath1 = argv[1]; std::string filePath = filePath1.substr(0, filePath1.find_last_of("\\") + 1); std::cout << "file Path= " << filePath << std::endl; std::string savePath = filePath ;//+ "1.dcm";//R"(1.dcm)"; // if (_access(savePath.c_str(), 0) == -1) // _mkdir(savePath.c_str()); int width = 4352;//config->ReadInt("Image", "width", 0); int height = 4352;//config->ReadInt("Image", "height", 0); float x_spacing = 1;//config->ReadFloat("Image", "x_spacing", 0); float y_spacing = 1;//config->ReadFloat("Image", "y_spacing", 0); float z_spacing = 0.0; //读取raw文件 unsigned short usMin = 65535; unsigned short usMax = 0; std::cout << "argv[1]: " << argv[1] << std::endl; long nLength = height * width * sizeof(unsigned short); std::ifstream ifile; ifile.open(argv[1], std::ios::binary); if (!ifile.good()) { std::cout<<"not open"<<endl; return -1; } ifile.seekg(0, ifile.end);//seek函数会把标记移动到输入流的结尾 long long lTotalSize = ifile.tellg();// tell会告知整个输入流(从开头到标记)的字节数量 std::cout << "lTotalSize: " << lTotalSize << std::endl; int nFrameNum = lTotalSize / nLength; int nDcmHeaderSize = lTotalSize % nLength; std::cout << "nFrameNum: " << nFrameNum << std::endl; std::cout << "nDcmHeaderSize: " << nDcmHeaderSize << std::endl; unsigned short* pData0 = new unsigned short[lTotalSize]; ifile.seekg(0, ifile.beg);//再把标记移动到流的开始位置 ifile.read(reinterpret_cast<char*>(pData0), lTotalSize); //read函数读取(拷贝)流中的length各字节到buffer ifile.close();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分析用户提供的这段C++代码,并解释它的功能。首先,用户之前询问了一个自定义的main函数main909090,现在这段代码看起来是处理命令行参数并读取文件的。
首先,用户代码开头有一个条件判断if (argc < 2)然后返回false。但这里可能存在错误,因为main函数应该返回int,而这里返回的是bool类型的false。这可能是个笔误,或者这段代码并非main函数的一部分,而是一个其他函数。不过根据后面的代码中有return -1,可能用户混合了不同函数的代码,或者存在错误。
接下来,用户从argv[1]获取文件路径,处理得到目录路径,并尝试打开一个二进制文件。这里需要解释argv[1]是命令行参数中的第一个参数,即用户输入的文件路径。然后处理路径,可能是为了获取文件所在的目录,用于后续保存或其他操作。
然后代码中定义了一些变量,如width和height,目前被硬编码为4352,而间距参数也被设置为固定值。这可能意味着这些值通常从配置文件中读取,但当前被注释掉了,直接使用默认值。
接下来是读取raw文件的部分,使用ifstream打开文件,检查是否成功。然后通过seekg和tellg获取文件大小,计算帧数和头部大小。这里可能需要解释这些步骤的目的,比如计算有多少帧数据,或者是否有头部信息需要处理。
分配内存pData0来存储整个文件的数据,读取后关闭文件。这部分需要注意内存管理,使用new分配了内存,但代码中没有释放,可能会导致内存泄漏。但用户提供的代码可能不完整,所以需要指出这一点。
在解释过程中,需要指出潜在的问题,比如返回类型不匹配,内存泄漏,以及硬编码参数可能带来的维护问题。同时,要说明代码的大致流程:检查参数、处理路径、读取和解析二进制文件,计算相关信息。
还需要考虑用户可能的背景,他们可能在处理医学图像数据,如DICOM文件,因此需要解释相关参数如spacing的可能用途,以及为什么处理unsigned short类型的数据(可能与16位灰度图像有关)。
最后,确保回答结构清晰,分步骤说明代码的功能,指出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think>以下是对你提供的代码片段的逐段解析及功能说明:
---
### 一、参数合法性校验
```cpp
if (argc < 2) {
return false; // 注意:main函数应返回int类型
}
```
- **功能**:检查命令行参数数量
- **问题**:`main`函数标准返回值为`int`,此处`return false`(等价于0)虽然能编译,但语义不准确。建议改为`return 1`表示错误
- **作用**:确保程序至少携带1个参数(`argv[1]`为第一个用户参数)
---
### 二、路径处理逻辑
```cpp
std::string filePath1 = argv[1];
std::string filePath = filePath1.substr(0, filePath1.find_last_of("\\") + 1);
std::cout << "file Path= " << filePath << std::endl;
```
- **步骤解析**:
1. 从命令行参数获取文件路径(如`C:\data\image.raw`)
2. 提取父目录路径(`C:\data\`)
3. 输出目录信息用于调试
---
### 三、文件读取准备
```cpp
std::ifstream ifile;
ifile.open(argv[1], std::ios::binary);
if (!ifile.good()) {
std::cout<<"not open"<<endl;
return -1;
}
```
- **操作流程**:
- 以二进制模式打开用户指定的文件
- 检测文件是否成功打开
- 打开失败时返回错误码-1
---
### 四、文件结构分析
```cpp
ifile.seekg(0, ifile.end);
long long lTotalSize = ifile.tellg();
int nFrameNum = lTotalSize / nLength; // 总帧数计算
int nDcmHeaderSize = lTotalSize % nLength; // 头部残余数据量
```
- **计算公式**:
- 单帧数据量:`nLength = 4352*4352*2`(width×height×sizeof(unsigned short))
- 总帧数 = 文件总字节数 / 单帧大小
- 头部大小 = 文件总字节数 % 单帧大小
---
### 五、数据载入内存
```cpp
unsigned short* pData0 = new unsigned short[lTotalSize];
ifile.seekg(0, ifile.beg);
ifile.read(reinterpret_cast<char*>(pData0), lTotalSize);
```
- **技术细节**:
- 动态分配内存存储整个文件(注意:未释放内存存在泄漏风险)
- 使用`reinterpret_cast`进行二进制数据强制转换
- 读取完成后未释放`pData0`,建议补充`delete[] pData0`
---
### 潜在问题说明
| 问题点 | 风险说明 | 改进建议 |
|--------|----------|----------|
| 返回false | 类型不匹配 | 改用标准返回码 |
| 硬编码参数 | 灵活性差 | 通过配置文件动态加载 |
| 内存泄漏 | 资源未释放 | 添加delete[]或使用智能指针 |
| 路径分隔符 | 平台依赖性 | 使用`filesystem`库处理路径 |
---
### 应用场景推测
该代码疑似用于医学图像处理:
- `4352×4352`高分辨率暗示医学影像
- `x_spacing/y_spacing`对应CT/MRI像素间距
- `unsigned short`数据类型符合DICOM格式的16位灰度值存储规范
建议补充DICOM头信息写入逻辑(注释中的`savePath`相关代码尚未完成)。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