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uniapp生命周期
时间: 2023-08-05 10:10:45 浏览: 143
uniapp 前端生命周期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 beforeCreate:实例刚刚被创建,数据观测(data observer)和 event/watcher 事件配置之前被调用。此时组件的 data 和 methods 等属性都不能被访问。
2. created:实例已经创建完成,属性值已经绑定,但是 DOM 元素还没有被生成。在这个阶段可以进行一些异步操作,如异步获取数据并进行渲染。
3. beforeMount:在 DOM 元素生成之前被调用。在这个阶段可以对模板进行修改,但这些修改不会影响到渲染结果。
4. mounted:DOM 元素已经生成并插入文档中。在这个阶段可以进行一些操作,如获取元素宽高、绑定事件等。
5. beforeUpdate:数据更新时调用,但是在界面更新之前触发。在这个阶段可以进行更新前的操作,如获取更新前的 DOM 信息。
6. updated:数据更新时调用,在界面更新之后触发。在这个阶段可以进行更新后的操作,如获取更新后的 DOM 信息。
7. activated:在 keep-alive 组件激活时调用。
8. deactivated:在 keep-alive 组件停用时调用。
9. beforeDestroy:实例销毁之前调用。在这个阶段可以进行一些清理工作,如清除定时器、取消事件绑定等。
10. destroyed:实例销毁之后调用。在这个阶段实例的所有东西都会被解绑,监听器被移除,子实例也会被销毁。
在每个阶段,可以通过定义相应的生命周期函数来执行相应的操作。
相关问题
uniapp生命周期
uniapp 生命周期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 应用初始化:在应用启动时,会触发应用初始化。可以在这个阶段进行全局变量、插件、路由等的初始化。
2. 应用启动:应用启动后,会触发应用启动事件。可以在这个阶段进行用户验证、获取用户信息等操作。
3. 应用显示:当应用显示在前台时,会触发应用显示事件。可以在这个阶段进行启动定时器、开启 WebSocket 等操作。
4. 应用隐藏:当应用被隐藏到后台时,会触发应用隐藏事件。可以在这个阶段进行清理定时器、关闭 WebSocket 等操作。
5. 应用卸载:当应用被卸载时,会触发应用卸载事件。可以在这个阶段进行清理缓存、释放资源等操作。
在每个阶段,可以通过监听对应的生命周期事件,执行相应的操作。
java线程生命周期
Java线程的生命周期包含多个状态,这些状态之间的转换是多线程编程中的核心概念之一。根据Java语言规范,线程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可能经历六种不同的状态,这些状态定义在`java.lang.Thread.State`枚举中。
### 线程的六种状态
- **NEW**:线程被创建但尚未启动的状态。此时线程对象已经存在,但是还没有调用`start()`方法。
- **RUNNABLE**:线程正在Java虚拟机中执行,但它可能正在等待操作系统层面的其他资源,比如处理器时间。这个状态包含了操作系统层面的“就绪”和“运行”两种状态。
- **BLOCKED**:线程试图进入一个同步代码块或方法时,如果该代码块或方法已经被另一个线程占用,则当前线程会进入阻塞状态[^4]。
- **WAITING**:线程无限期地等待另一个线程执行特定的操作,例如等待通知或中断。这种状态可以通过调用`Object.wait()`(无超时参数)、`Thread.join()`(无超时参数)或者`LockSupport.park()`来进入[^4]。
- **TIMED_WAITING**:线程在指定的时间内等待另一个线程执行特定的操作。这可以通过调用带有超时参数的`Thread.sleep(long millis)`、`Object.wait(long timeout)`、`Thread.join(long millis)`或`LockSupport.parkNanos`等方法实现[^4]。
- **TERMINATED**:线程已经完成执行,无论是正常退出还是异常终止。
### 状态转换详解
线程的状态转换是由线程的行为触发的,包括但不限于调用`start()`、`run()`、`wait()`、`notify()`、`join()`、`sleep()`等方法。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状态转换情况:
- 当一个新的线程对象被创建后,它处于**NEW**状态。
- 调用线程的`start()`方法会使线程变为**RUNNABLE**状态。
- 如果线程调用了`wait()`方法且没有被唤醒,或者调用了`join()`方法等待另一个线程结束,则线程会进入**WAITING**状态。
- 如果线程调用了带有超时参数的`wait()`、`sleep()`或`join()`方法,则线程会进入**TIMED_WAITING**状态。
- 当线程尝试获取一个由其他线程持有的对象锁时,它会进入**BLOCKED**状态。
- 当线程完成了它的`run()`方法的执行,或者由于未捕获的异常而提前终止,线程进入**TERMINATED**状态。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代码示例,展示了一个线程如何从创建到运行再到终止的基本流程:
```java
public class ThreadLifecycleExamp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hread thread = new Thread(() -> {
// 线程运行时执行的代码
System.out.println("线程正在运行...");
});
// 线程处于 NEW 状态
System.out.println("线程状态 (NEW): " + thread.getState());
// 启动线程,使其变为 RUNNABLE 状态
thread.start();
try {
// 主线程等待新启动的线程完成
thread.join();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线程已经完成执行,处于 TERMINATED 状态
System.out.println("线程状态 (TERMINATED): " + thread.getState());
}
}
```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创建了一个新的线程并启动它。主线程通过调用`join()`方法等待新线程完成其执行。一旦新线程的`run()`方法返回,该线程就进入了**TERMINATED**状态。
理解线程的状态及其转换对于开发高效的并发应用程序非常重要。正确管理线程生命周期可以帮助避免死锁、资源竞争等问题,并提高程序的整体性能。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