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boot 线程同步
时间: 2023-08-23 16:16:55 浏览: 116
在Spring Boot中,线程同步是通过使用任务执行器(TaskExecutor)来实现的,其中使用了ThreadPoolTaskExecutor来创建一个基于线程池的TaskExecutor。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异步非阻塞的多线程和并发编程。你可以使用@EnableAsync注解来开启异步任务,然后在实际执行的方法上使用@Async注解来声明为异步任务。这样就可以使用线程池执行任务,并实现线程同步的效果。
相关问题
springboot 线程设置同步
在Spring Boot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设置线程同步。
首先,可以使用Java内置的synchronized关键字来实现同步。通过在方法或代码块前加上synchronized关键字,可以确保在同一时间只有一个线程可以执行该方法或进入代码块,从而实现线程间的同步。
此外,Spring Boot还提供了更高级的同步机制,如使用ReentrantLock或Semaphore等类。这些类提供了更灵活的同步管理方式,可以通过lock()和unlock()等方法来获取和释放锁,实现对共享资源的安全访问。
另一种常见的线程同步机制是使用synchronized关键字或Lock对象来协调多个线程之间的执行顺序。通过设置对共享资源操作的互斥锁,可以确保只有一个线程可以访问或修改该资源,从而解决多线程访问同一资源可能出现的并发问题。
此外,Spring Boot还提供了一些高级的同步工具,如CountDownLatch和CyclicBarrier等。CountDownLatch可用于等待一组线程执行完毕后再执行某个操作,而CyclicBarrier则可以使一组线程在某个条件满足时同时启动执行。
总之,Spring Boot提供了多种方式来实现线程的同步,开发者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同步机制。无论是使用Java内置的同步关键字,还是使用Spring Boot提供的同步类,都可以保证线程之间的安全协调。
springboot事务同步管理器
### Spring Boot 事务同步管理器使用教程
#### 配置事务同步管理器
为了确保多个线程之间的事务能够协调一致,在多线程环境中应当配置合适的事务同步策略。默认情况下,`@Transactional` 注解所创建的事务仅限于当前执行线程内有效;当开启新的子线程时会丢失父级事务上下文环境[^4]。
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 `TransactionSynchronizationManager` 来注册回调函数以便更好地控制事务生命周期内的资源分配与释放操作:
```java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transaction.support.TransactionSynchronization;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transaction.support.TransactionSynchronizationManager;
public void performWithinSync() {
TransactionSynchronizationManager.registerSynchronization(new TransactionSynchronization() {
@Override
public void afterCompletion(int status) {
System.out.println("After completion callback invoked with status:" + status);
}
@Override
public void beforeCommit(boolean readOnly) {
System.out.println("Before commit callback");
}
// ... other overrides ...
});
}
```
此代码片段展示了如何向现有事务中添加自定义逻辑以响应不同阶段事件的发生情况。需要注意的是,上述例子适用于单一线程场景下的事务监听机制[^1]。
对于跨线程共享同一事务的需求,则需借助特定工具类如 `ChainedTransactionManager` 或者第三方库(例如 Bitronix),它们允许将来自不同数据源的操作组合成单一分布式事务并保证 ACID 属性得以维持[^2]。
另外一种常见做法是在主线程启动前预先设定好传播行为(Propagation Behavior),比如采用 PROPAGATION_REQUIRES_NEW 让每个异步任务都运行在一个全新的独立事务里头,从而规避潜在冲突风险的同时也便于追踪错误源头所在位置[^3]。
#### 编写支持事务传递性的服务层组件
下面给出一段示范性质的服务端业务逻辑实现,它体现了良好编码习惯以及最佳实践经验:
```java
@Service
@Slf4j
@Transactional(propagation = Propagation.REQUIRED, isolation = Isolation.DEFAULT)
public class OrderService {
private final AsyncExecutor asyncExecutor;
@Autowired
public OrderService(AsyncExecutor executor){
this.asyncExecutor=executor;
}
/**
* 创建订单,并发起支付请求.
*/
public void createOrderAndPay(Order order) throws Exception{
log.info("Creating new order...");
save(order); // Save the order entity into database
try {
asyncExecutor.execute(() -> {
doPayment(order.getId()); // Perform payment processing asynchronously within same transactional context
});
} catch (Exception e) {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e.getMessage(),e);
}
}
@Transactional(propagation = Propagation.REQUIRES_NEW)
protected void doPayment(Long orderId){
Payment payment=new Payment();
payment.setOrderId(orderId);
paymentRepository.save(payment);
if(true){ // Simulate failure condition for demonstration purposes only
throw new IllegalStateException("Simulated exception during payment process.");
}
}
private void save(Order o){
orderRepository.save(o);
}
}
```
在此案例中,`createOrderAndPay()` 方法负责接收外部调用指令完成商品下单动作之后立即触发后台异步付款流程。这里的关键在于正确设置了两个地方的事务属性:一是整个方法体被包裹进了具有 REQUIRED 特征的大范围事务之中;二是内部私有辅助成员函数 `doPayment()` 则单独指定了 REQUIRES_NEW 参数值指示 JVM 每次遇到该处都要新开辟一条分支路径来进行后续工作直至结束为止——即使中途发生异常也不会影响到外面正在进行的事物状态变化过程。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