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lude "net.h" #include <poll.h> #define MAX_SOCK_FD 1024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i, j, fd, newfd; nfds_t nfds = 1; struct pollfd fds[MAX_SOCK_FD] = {}; Addr_in addr; socklen_t addrlen = sizeof(Addr_in); /*检查参数,小于3个 直接退出进程*/ Argment(argc, argv); /*创建已设置监听模式的套接字*/ fd = CreateSocket(argv); fds[0].fd = fd; fds[0].events = POLLIN; while(1){ if( poll(fds, nfds, -1) < 0) ErrExit("poll"); for(i = 0; i < nfds; i++){ /*接收客户端连接,并生成新的文件描述符*/ if(fds[i].fd == fd && fds[i].revents & POLLIN){ //判断服务端的fd是否有数据到来即第0个,并且文件描述符是数据可读,那么再执行把客户端接进来 if( (newfd = accept(fd, (Addr *)&addr, &addrlen) ) < 0) perror("accept"); fds[nfds].fd = newfd; //加入检查列表 fds[nfds++].events = POLLIN; printf("[%s:%d][nfds=%lu] connection successful.\n", inet_ntoa(addr.sin_addr), ntohs(addr.sin_port), nfds); } /*处理客户端数据*/ if(i > 0 && fds[i].revents & POLLIN){ //服务端不算,需要1开始 if(DataHandle(fds[i].fd) <= 0){ if( getpeername(fds[i].fd, (Addr *)&addr, &addrlen) < 0) perror("getpeername"); printf("[%s:%d][fd=%d] exited.\n", inet_ntoa(addr.sin_addr), ntohs(addr.sin_port), fds[i].fd); close(fds[i].fd); for(j=i; j<nfds-1; j++) //删除检查的目标,等于把后面的数组往前挪1 fds[j] = fds[j+1]; nfds--; i--; } } } } close(fd); return 0; }

时间: 2025-06-13 15:25:37 浏览: 15
<think>嗯,用户需要关于在C语言中使用poll函数实现多路复用TCP服务器的示例代码和解释。首先,我得回忆一下poll的基本用法。记得poll是用来同时监控多个文件描述符的状态的,比如检查是否有数据可读或者可以写入。和select相比,poll不需要使用位图,而是用结构体数组来管理文件描述符,这可能更方便一些。 接下来,用户要的是示例代码,所以我需要先整理一个简单的服务器框架。可能需要包括创建socket、绑定地址、监听连接,然后初始化poll的结构体。还要处理新的客户端连接和已有的客户端数据传输。 记得在代码中,服务器的主循环应该不断调用poll函数,等待事件发生。当poll返回后,要遍历所有被监控的文件描述符,检查是否有事件发生。比如,如果是监听socket有读事件,说明有新的连接到来,这时候要调用accept,并将新的客户端socket加入到poll的监控列表中。 对于已有的客户端连接,当它们的socket有读事件时,需要读取数据并回显。如果读取返回0,说明客户端关闭了连接,这时要关闭socket并从监控列表中移除。 还要注意处理错误情况,比如poll返回-1时可能需要处理错误码。此外,设置socket为非阻塞模式可能是个好主意,避免在read或write时阻塞整个服务器。 然后,解释部分需要分步骤说明每个关键部分的作用,比如初始化服务器、poll监控逻辑、处理新连接、处理客户端数据等。同时,要指出poll相对于select的优势,比如没有文件描述符数量限制,更直观的结构体使用等。 用户可能还会关心代码中的一些细节,比如为什么使用POLLRDNORM事件,或者如何处理部分读取的情况。不过示例代码可能不需要太复杂,保持简洁明了更重要。需要确保代码中的错误检查,比如bind或listen失败时的处理。 最后,根据用户提供的引用,特别是引用5中提到poll和select的区别,应该在解释部分强调这些点,帮助用户理解为何选择poll。可能还需要提到性能方面的考虑,比如在大量连接下poll的表现,但具体数据可能不在当前回答范围内。 总结来说,回答的结构应该是先给出示例代码,然后分步骤详细解释代码的各个部分,最后比较poll和select的优缺点,确保用户能够理解并实现一个基本的多路复用TCP服务器。</think>以下是一个基于`poll`实现的C语言多路复用TCP服务器的示例代码及分步解释,结合了网络编程的关键实践要点: ```c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poll.h> #include <sys/socket.h> #include <netinet/in.h> #define PORT 8080 #define MAX_CLIENTS 10 #define BUFFER_SIZE 1024 int main() { int server_fd, client_fd; struct sockaddr_in address; struct pollfd fds[MAX_CLIENTS + 1]; // +1 用于服务器套接字 int nfds = 1; // 当前监控的文件描述符数量 // 创建TCP套接字 if ((server_fd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 == 0) { perror("socket failed"); exit(EXIT_FAILURE); } // 绑定地址 address.sin_family = AF_INET; address.sin_addr.s_addr = INADDR_ANY; address.sin_port = htons(PORT); if (bind(server_fd, (struct sockaddr *)&address, sizeof(address)) < 0) { perror("bind failed"); exit(EXIT_FAILURE); } // 监听连接 if (listen(server_fd, 3) < 0) { perror("listen failed"); exit(EXIT_FAILURE); } // 初始化poll结构体 fds[0].fd = server_fd; fds[0].events = POLLRDNORM; // 监控读事件 printf("Server listening on port %d\n", PORT); while (1) { int ret = poll(fds, nfds, -1); // 阻塞等待事件 if (ret < 0) { perror("poll error"); break; } // 检查所有监控的文件描述符 for (int i = 0; i < nfds; i++) { if (fds[i].revents & POLLRDNORM) { // 处理服务器套接字事件(新连接) if (fds[i].fd == server_fd) { if ((client_fd = accept(server_fd, NULL, NULL)) < 0) { perror("accept error"); continue; } printf("New connection: fd %d\n", client_fd); // 将新客户端加入监控列表 if (nfds <= MAX_CLIENTS) { fds[nfds].fd = client_fd; fds[nfds].events = POLLRDNORM; nfds++; } else { printf("Max clients reached\n"); close(client_fd); } } // 处理客户端数据 else { char buffer[BUFFER_SIZE]; ssize_t bytes_read = read(fds[i].fd, buffer, BUFFER_SIZE); if (bytes_read <= 0) { // 连接关闭或错误 close(fds[i].fd); printf("Connection closed: fd %d\n", fds[i].fd); // 从监控列表移除 fds[i] = fds[nfds-1]; nfds--; i--; // 调整循环计数器 } else { // 回声数据 write(fds[i].fd, buffer, bytes_read); } } } } } close(server_fd); return 0; } ``` **关键步骤解释:** 1. **初始化服务器套接字** - 使用`socket()`创建TCP套接字 - `bind()`绑定到指定端口 - `listen()`进入监听状态 - 将服务器套接字加入poll监控列表[^3] 2. **poll监控循环** - `poll()`系统调用阻塞等待事件发生 - `POLLRDNORM`事件表示普通数据可读 - 参数`-1`表示无限期等待事件 3. **处理新连接** - 当服务器套接字触发读事件时,调用`accept()`接收新连接 - 将新客户端套接字加入监控列表(最多支持$MAX_CLIENTS$个客户端) 4. **处理客户端数据** - 对于触发读事件的客户端套接字,执行`read()`读取数据 - 读取成功时执行`write()`回显数据(实现回声协议) - 检测到连接关闭时(读取返回$0$或$-1$),关闭套接字并从监控列表移除 **poll与select的对比优势:** 1. 使用结构体数组`struct pollfd`代替位图操作,更直观易用[^5] 2. 没有最大文件描述符数量限制(取决于系统配置) 3. 事件类型划分更细致(支持更多事件类型)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s.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sys/types.h> /* See NOTES */ #include <sys/socket.h> #include <netinet/in.h> #include <netinet/ip.h> #include <arpa/inet.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ignal.h> #include <sys/wait.h> void signal_handler(int num);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1、创建套接字 int sockfd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 //协议:IPV4 类型:流式套接字 if(sockfd < 0) { perror("socket"); exit(-1); } printf("socket success!\n"); //2、绑定IP地址和端口号 struct sockaddr_in saddr; saddr.sin_family = AF_INET; //选择ipv4协议 saddr.sin_port = htons(8888); //选择端口号,需要做字节序转换 saddr.sin_addr.s_addr = inet_addr("192.168.6.44"); int opt = 1; setsockopt(sockfd, SOL_SOCKET, SO_REUSEADDR, &opt, sizeof(opt)); int s_len = sizeof(saddr); int ret = bind(sockfd, (struct sockaddr *)&saddr, s_len); if(ret < 0) { perror("bind"); exit(-1); } printf("bind success!\n"); //3、设置监听套接字 ret = listen(sockfd, 10); if(ret < 0) { perror("listen"); exit(-1); } printf("listen success!\n"); //捕捉信号17,信号17是当子进程结束时,会向父进程发送该信号 signal(17, signal_handler); //4、等待客户端连接 //int connfd = accept(sockfd, NULL, NULL); struct sockaddr_in caddr; int c_len = sizeof(caddr); int ret1 = 0; while(1) { int connfd = accept(sockfd, (struct sockaddr *)&caddr, &c_len); if(connfd < 0) { perror("accept"); exit(-1); } printf("link success! ip = %s port = %d\n", inet_ntoa(caddr.sin_addr), ntohs(caddr.sin_port)); pid_t pid = fork(); if(pid == 0) { //5、发送或者接收数据 -- write()/read() char recv_buf[64] = {0}; char send_buf[64] = {0}; while(1) { memset(recv_buf, 0, 64); //清空数组 参数1:清空内容首地址 参数2:0 参数3:清空大小 ret = read(connfd, recv_buf, 64); fgets(send_buf, 64, stdin); send_buf[strlen(send_buf)-1] = '\0'; int ret1 = write(connfd, send_buf, 64); if(ret1<0) { perror("wirte"); exit(-1); } if(ret < 0) { perror("read"); exit(-1); } if(ret == 0) { printf("a client disconnected!\n"); break; } printf("recv %dbytes: %s\n", ret , recv_buf); } } //6、关闭套接字 -- close() close(connfd); } close(sockfd); return 0; } void signal_handler(int num) { while(waitpid(-1, NULL, WNOHANG) > 0); }帮我改进我的代码,使其能同时实现并发服务器的功能,以及可以接受客户端消息的同时可以手动回复消息给客户端

下边的main函数中,如果有5个客户端连接socket服务器,如何区分不同的连接,并发送消息给对应客户端?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listenfd, connfd, n; struct sockaddr_in servaddr; char buff[MAXLNE]; if ((listenfd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 == -1) { // 监听tcp连接 printf("create socket error: %s(errno: %d)\n", strerror(errno), errno); return 0; } memset(&servaddr, 0, sizeof(servaddr)); // 服务地址 servaddr.sin_family = AF_INET; servaddr.sin_addr.s_addr = htonl(INADDR_ANY); // 将uint32值转换为网络字节顺序,0.0.0.0系统将调用默认ip地址,为啥不是127.0.0.1呢 servaddr.sin_port = htons(9999); // 将整型变量转换成网络字节顺序,通过端口socket绑定到某一进程 // 当用socket()函数创建套接字以后,套接字在名称空间(网络地址族)中存在,但没有任何地址给它赋值 // bind()把用addr指定的地址赋值给sockfd。addrlen指定了以addr所指向的地址结构体的字节长度。一般来说,该操作称为“给套接字命名”。 if (bind(listenfd, (struct sockaddr *)&servaddr, sizeof(servaddr)) == -1) { printf("bind socket error: %s(errno: %d)\n", strerror(errno), errno); return 0; } // socket创建套接字=》bind(),给套接字地址=》listen监听连接=》accept // 该监听fd最多连接10个连接 if (listen(listenfd, 10) == -1) { printf("listen socket error: %s(errno: %d)\n", strerror(errno), errno); return 0; } int epfd = epoll_create(1); //int size(为了兼容,以前就绪队列是固定的,后面改成链表了) 创建epfd struct epoll_event events[POLL_SIZE] = {0}; // 这里POLL_SIZE就是就绪队列的大小了,小一点没关系(如50),因为即使百万并发,活跃的也就1w,多跑几次了就是了 struct epoll_event ev; ev.events = EPOLLIN; ev.data.fd = listenfd; epoll_ctl(epfd, EPOLL_CTL_ADD, listenfd, &ev); // 将listenfd加入epoll,拷贝到内核:只需要拷贝一次,不需要拷贝出来 while (1) { int nready = epoll_wait(epfd, events, POLL_SIZE, 5); // 取事件, 拷贝到用户态:只拷贝就绪的事件了 if (nready == -1) { continue; } // 遍历就绪队列 for (int i = 0; i < nready; i ++) { int clientfd = events[i].data.fd; if (clientfd == listenfd) { // 处理listenfd struct sockaddr_in client; socklen_t len = sizeof(client); if ((connfd = accept(listenfd, (struct sockaddr *)&client, &len)) == -1) { printf("accept socket error: %s(errno: %d)\n", strerror(errno), errno); return 0; } printf("accept\n"); ev.events = EPOLLIN; ev.data.fd = connfd; epoll_ctl(epfd, EPOLL_CTL_ADD, connfd, &ev); } else if (events[i].events & EPOLLIN) { // 处理connfd n = recv(clientfd, buff, MAXLNE, 0); if (n > 0) { buff[n] = '\0'; printf("recv msg from client: %s\n", buff); send(clientfd, buff, n, 0); } else if (n == 0) { // 读完了就从epoll中移除connfd ev.events = EPOLLIN; ev.data.fd = clientfd; epoll_ctl(epfd, EPOLL_CTL_DEL, clientfd, &ev); close(clientfd); } } } } close(listenfd); return 0; }

pdf
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DeepSeek在职场中的应用,从提示语技巧到多场景应用,涵盖了DeepSeek的基础模型(V3)、深度思考模型(R1)及其联网搜索功能。文中详细描述了DeepSeek的模型对比,包括操作规范、结果导向、路径灵活性、响应模式和风险特征等方面。此外,还探讨了DeepSeek在制作可视化图表、PPT、海报、视频以及批量生成新媒体文案等具体应用场景中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最后,文章展示了DeepSeek在市场调查、AI应用开发等方面的应用实例,强调了其在人机协同和共生领域的潜力。 适用人群:适用于希望提升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的职场人士,特别是从事数据分析、内容创作、市场营销、AI开发等领域的专业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通过DeepSeek的基础模型(V3)和深度思考模型(R1)进行高效的任务处理和复杂推理;②利用DeepSeek制作可视化图表、PPT、海报和视频,提高内容创作的质量和效率;③通过DeepSeek进行市场调查和AI应用开发,优化业务流程并推动创新。 其他说明:DeepSeek不仅提供了强大的AI工具,还强调了人机协同的重要性。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操作规范,结合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模型,并充分利用DeepSeek的各项功能来实现高效的职场应用。文中还提到了多个国际竞赛中的获奖情况,展示了DeepSeek团队在AI领域的卓越实力。

最新推荐

recommend-type

人工智能DeepSeek赋能职场:从提示语技巧到多场景应用的人机协同解决方案设计

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DeepSeek在职场中的应用,从提示语技巧到多场景应用,涵盖了DeepSeek的基础模型(V3)、深度思考模型(R1)及其联网搜索功能。文中详细描述了DeepSeek的模型对比,包括操作规范、结果导向、路径灵活性、响应模式和风险特征等方面。此外,还探讨了DeepSeek在制作可视化图表、PPT、海报、视频以及批量生成新媒体文案等具体应用场景中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最后,文章展示了DeepSeek在市场调查、AI应用开发等方面的应用实例,强调了其在人机协同和共生领域的潜力。 适用人群:适用于希望提升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的职场人士,特别是从事数据分析、内容创作、市场营销、AI开发等领域的专业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通过DeepSeek的基础模型(V3)和深度思考模型(R1)进行高效的任务处理和复杂推理;②利用DeepSeek制作可视化图表、PPT、海报和视频,提高内容创作的质量和效率;③通过DeepSeek进行市场调查和AI应用开发,优化业务流程并推动创新。 其他说明:DeepSeek不仅提供了强大的AI工具,还强调了人机协同的重要性。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操作规范,结合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模型,并充分利用DeepSeek的各项功能来实现高效的职场应用。文中还提到了多个国际竞赛中的获奖情况,展示了DeepSeek团队在AI领域的卓越实力。
recommend-type

SGISLOPSAWindows等级保护测评作业基础指导书.docx

SGISLOPSAWindows等级保护测评作业基础指导书.docx
recommend-type

TG-2025-07-11-195735601.mp4

TG-2025-07-11-195735601.mp4
recommend-type

关键技术负责人对综合项目管理人员关键技术交底.doc

关键技术负责人对综合项目管理人员关键技术交底.doc
recommend-type

JAVA学生标准管理系统.doc

JAVA学生标准管理系统.doc
recommend-type

吉林大学Windows程序设计课件自学指南

### Windows程序设计基础 Windows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涉及到在Windows操作系统上创建应用程序的知识和技能。它不仅包括编写代码的技巧,还包括了理解操作系统运行程序的方式、事件驱动编程概念以及图形用户界面(GUI)的设计。 ### 吉林大学计算机专业课件概述 吉林大学提供的计算机专业课件,标题为“Windows程序设计”,是一个专为初学者设计的自学材料。通过这份课件,初学者将能够掌握Windows环境下编程的基本概念和实践技能,这对于未来深入学习更高级的编程知识及从事软件开发工作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 关键知识点解析 #### 第一讲:WINDOWS程序设计 本讲主要是对Windows程序设计做一个基本的介绍,涵盖了Windows应用程序的运行环境和特性。课程会介绍Windows操作系统对程序设计的支持,包括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的使用,以及如何创建一个基本的Windows应用程序。此外,还会涉及程序设计的基本原则,如消息驱动和事件驱动编程。 #### 第二讲:输出文本与绘图 在本讲中,将介绍Windows程序中如何进行文本输出和基本图形绘制。这部分知识会涉及GDI(图形设备接口)的使用,包括字体管理、颜色设置和各种绘图函数。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这些基本的图形绘制方法对于创建美观的应用程序界面至关重要。 #### 第三讲:键盘 键盘输入是用户与应用程序交互的重要方式之一。本讲将解释Windows程序如何接收和处理键盘事件,包括键盘按键的响应机制、快捷键的设置和文本输入处理等。掌握这部分知识对于实现用户友好界面和交互逻辑至关重要。 #### 第四讲:鼠标 鼠标操作同样是Windows应用程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讲将讲解如何处理鼠标事件,例如鼠标点击、双击、移动和滚轮事件等。还会包括如何在程序中实现拖放功能、鼠标光标的自定义显示以及鼠标的高级使用技巧。 #### 第五讲:定时器消息 定时器是Windows程序中非常重要的组件,用于实现时间控制相关的功能。本讲将介绍如何在Windows程序中使用定时器消息,包括创建、管理定时器,以及定时器消息的处理和应用场景。通过这部分内容,学习者可以掌握如何在程序中实现定时执行任务等。 #### 第六讲:子窗口控制 子窗口是构成复杂Windows应用程序界面的基本元素。在本讲中,将介绍如何创建和控制子窗口,包括子窗口的创建、移动、大小调整和窗口消息处理。这将帮助初学者理解主窗口与子窗口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子窗口来构建丰富的用户界面。 #### 第七讲:资源 资源是应用程序中使用的非代码数据,如图标、菜单、对话框模板等。在本讲中,将介绍如何在Windows程序中使用和管理这些资源。通过学习资源文件的创建和编辑,学习者可以为程序添加视觉元素,使得应用程序更加丰富多彩。 #### 第八讲:对话框 对话框是Windows应用程序中常见的用户交互方式。本讲将介绍对话框的概念、类型和使用方法,包括标准对话框和自定义对话框的创建和事件处理。掌握对话框的设计和使用可以让程序具有更好的用户体验。 ### 总结 以上就是根据吉林大学计算机专业课件“Windows程序设计”中提供的各讲内容提炼出的关键知识点。该课件内容详实,覆盖了从基础到高级的各项内容,非常适合初学者按部就班地学习Windows程序设计。学习者通过逐步掌握这些知识点,将能够独立设计和开发出具有完整功能的Windows应用程序。
recommend-type

STM32F10x ADC_DAC转换实战:精确数据采集与输出处理

# 摘要 STM32F10x系列微控制器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中,其中的ADC和DAC转换功能对于精确模拟信号的处理至关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STM32F10x的ADCDAC转换基础知识,详细解释了ADC转换的理论、硬件配置、提升精度的策略,以及DAC转换技术的基础和硬件架构。随后,文章深入探讨了ADCDAC在实际应用中的规划、数据采集、输出处理以及优化
recommend-type

麒麟系统编译动态库

<think>首先,用户的问题是:“我想在麒麟系统上编译动态库的方法或教程请问如何在麒麟操作系统上编译动态链接库”。所以,我需要提供在麒麟操作系统上编译动态链接库的步骤。参考系统指令:-所有行内数学表达式使用$...$格式。-独立公式使用$$...$$并单独成段。-LaTeX语法正确。-使用中文回答。-生成相关问题。-在回答中引用的段落末尾添加引用标识。用户可见层:-回答结构清晰,帮助用户逐步解决问题。-保证回答真实可靠。从引用中提取相关信息:-引用[1]:麒麟系统版本是kylin4.0.2,gcc版本是5.4.0,jdk版本是1.8.0_265。-引用[2]:在Linux下编译动态链接库,使
recommend-type

Struts框架中ActionForm与实体对象的结合使用

在深入讨论知识点之前,首先要明确一点,struts框架是Java的一个开源Web应用程序框架,用于简化基于MVC(Model-View-Controller)设计模式的Web应用程序的开发。而ActionForm则是Struts框架中的一个组件,它充当MVC设计模式中的Model(模型)和View(视图)之间的桥梁,主要用于封装用户输入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传递给业务逻辑层进行处理。 知识点一:Struts框架基础 Struts框架使用一个中央控制器(ActionServlet)来接收所有的用户请求,并根据配置的映射规则(struts-config.xml)将请求转发给相应的Action类进行处理。Action类作为控制器(Controller),负责处理请求并调用业务逻辑。Action类处理完业务逻辑后,会根据处理结果将控制权转交给不同的JSP页面。 知识点二:ActionForm的使用 ActionForm通常用于封装来自用户界面的数据,这些数据被存储在表单中,并通过HTTP请求提交。在Struts中,每个表单对应一个ActionForm子类的实例。当ActionServlet接收到一个请求时,它会负责创建或查找相应的ActionForm对象,然后使用请求中的数据填充ActionForm对象。 知识点三:在ActionForm中使用实体对象 在实际应用中,表单数据通常映射到后端业务对象的属性。因此,为了更有效地处理复杂的数据,我们可以在ActionForm中嵌入Java实体对象。实体对象可以是一个普通的Java Bean,它封装了业务数据的属性和操作这些属性的getter和setter方法。将实体对象引入ActionForm中,可以使得业务逻辑更加清晰,数据处理更加方便。 知识点四:Struts表单验证 Struts提供了一种机制来验证ActionForm中的数据。开发者可以在ActionForm中实现validate()方法,用于对数据进行校验。校验失败时,Struts框架可以将错误信息存储在ActionMessages或ActionErrors对象中,并重新显示表单页面,同时提供错误提示。 知识点五:整合ActionForm与业务逻辑 ActionForm通常被设计为轻量级的,主要负责数据的接收与传递。真正的业务逻辑处理应该在Action类中完成。当ActionForm对象被创建并填充数据之后,Action对象可以调用ActionForm对象来获取所需的数据,然后进行业务逻辑处理。处理完成后的结果将用于选择下一个视图。 知识点六:Struts配置文件 Struts的配置文件struts-config.xml定义了ActionForm、Action、JSP页面和全局转发等组件之间的映射关系。开发者需要在struts-config.xml中配置相应的ActionForm类、Action类以及它们之间的映射关系。配置文件还包含了数据源、消息资源和插件的配置。 知识点七:Struts与MVC设计模式 Struts遵循MVC设计模式,其中ActionServlet充当控制器的角色,负责接收和分派请求。ActionForm承担部分Model和View的职责,存储视图数据并传递给Action。Action类作为控制器,负责处理业务逻辑并返回处理结果,最终Action类会指定要返回的视图(JSP页面)。 知识点八:Struts框架的更新与维护 Struts框架自推出以来,经历了多次更新。Struts 2是该框架的一个重大更新,它引入了拦截器(Interceptor)的概念,提供了更为灵活的处理机制。开发者在使用Struts时,应该关注框架的版本更新,了解新版本中提供的新特性与改进,并根据项目需求决定是否迁移到新版本。 知识点九:Java Web开发社区和资源 开发者在学习和使用Struts框架时,可以利用社区资源获得帮助。通过社区论坛、问答网站(例如Stack Overflow)、在线教程、博客以及官方文档等多种途径,开发者可以获取最新的信息、学习案例、解决遇到的问题,以及了解最佳实践。 知识点十:邮件和QQ交流方式 在本次提供的描述中,作者提供了自己的QQ号码和电子邮件地址,表明作者愿意通过这两种方式进行交流和获取反馈。QQ和电子邮件是中文开发者常用的交流方式,有助于获得及时的技术支持和代码评审,也方便了社区中的中文用户进行交流。 结合上述知识点,我们可以了解到Struts框架在使用ActionForm中集成实体对象时的一些关键操作和设计原则。开发者通过合理地设计ActionForm和Action类,以及妥善地利用Struts提供的配置和验证机制,可以开发出结构清晰、易于维护的Web应用程序。同时,通过社区资源和交流工具,可以有效地提高开发效率,不断完善自己的技术栈。
recommend-type

STM32F10x定时器应用精讲:掌握基本使用与高级特性

# 摘要 本文针对STM32F10x系列微控制器的定时器模块进行全面的探讨和分析。首先,概述了STM32F10x定时器的基础知识,接着详细阐述了其工作原理、硬件配置和软件配置。随后,文章深入讲解了定时器的高级特性,包括输入捕获、PWM输出和输出比较功能,以及这些功能的具体应用和配置方法。在应用实践章节中,讨论了定时器在时间测量、频率测量和信号生成中的实际应用及解决方案。最后,探索了定时器在综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