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有非空单链表A,现要求从单链表A中删除自第i个元素起的共len个元素,并输出处理后的新链表。Creat函数用于创建单链表,Delete函数用于删除元素并输出操作结果。 输入格式: 输入数据有多组; 每组第一行为单链表A的元素个数n(0<n<20); 每组第二行为单链表A的各个元素; 每组第三行为两个整数i和len,注意len可为0。 输出格式: 对于每组数据,输出为一行,输出处理后单链表A中的各个元素,每两个元素之间有一空格,每行最后均无空格。 若输入的i和len中有任一数不合法,则不做任何处理,只输出“data error”。 函数接口定义: void Creat(LinkList &L,int n); void Delete(LinkList &L,int i,int len,int n); 其中,L代表单链表头指针,n代表单链表表长,i代表插入位置,len代表连续删除的个数。 裁判测试程序样例: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typedef struct LNode { int data; struct LNode *next; }LNode,*LinkList; void Creat(LinkList &L,int n); void Delete(LinkList &L,int i,int len,int n); int main() { int n,i,len; while(cin>>n) { LinkList L; Creat(L,n); cin>>i>>len; Delete(L,i,len,n); } return 0; } /* 请在这里填写答案 */ 输入样例: 5 1 2 3 4 5 2 3 7 1 2 3 4 5 6 7 3 3 输出样例: 1 5 1 2 6 7
时间: 2025-06-22 10:17:44 浏览: 14
<think>好的,我现在要解决这个问题。题目是要求从单链表A中删除自第i个元素起的共len个元素,并输出处理后的新链表。如果输入的i或len不合法,就输出“data error”。首先,我需要理解题目要求,然后根据给出的函数接口来实现Creat和Delete函数。
首先看输入输出的样例。比如第一个输入样例是5个元素1-5,i=2,len=3。删除第2个元素起的3个元素,也就是删除2、3、4,剩下的就是1和5。输出确实是1 5。另一个例子是7个元素,删除第3个开始的3个元素,也就是3、4、5,所以剩下的是1、2、6、7。这说明删除的位置是起始位置i,并且连续删除len个元素。
接下来,我需要考虑如何实现链表操作。首先Creat函数需要创建单链表。根据输入的元素个数n,读取n个数据,然后依次插入链表。通常,单链表的创建可以用尾插法或者头插法。这里题目没有说明顺序,但根据样例,输入的元素是按顺序排列的,所以应该使用尾插法,保持输入顺序。
然后是Delete函数。这个函数的任务是从第i个元素开始删除len个元素。需要考虑i和len的合法性。比如,i必须满足1<=i<=n,并且i+len-1 <=n。或者,如果i+len-1超过链表长度,那只能删除到链表末尾。但题目中的输出样例好像当len超过可删除范围时,会尽可能删除到末尾?或者题目中的条件可能要求必须i和len的组合是合法的,否则直接输出错误?
根据题目中的输出条件:“若输入的i和len中有任一数不合法,则不做任何处理,只输出“data error”。”所以需要先判断i和len是否合法。那这里的合法条件应该是什么?
比如,i的范围是否合法?i应该满足i>=1,并且i<=n。因为链表有n个元素,所以i不能超过n。同时,len>=0。当len=0的时候,不需要删除。但是当i=0或者i>n,或者len是负数,都是不合法的。
但还有一个情况是,当i和len的组合导致删除的位置超过链表长度的时候,比如i=3,len=5,而链表总共有5个元素。这时候i+len-1=3+5-1=7,超过了n=5,所以这种情况下也是不合法的。这个时候应该视为错误吗?
或者题目中的要求是,只要i和len各自是否合法,不管删除的范围是否超出?或者需要判断i和len的组合是否导致删除范围有效?
题目中的输出说明是:“输入的i和len中有任一数不合法”,则处理。例如,i的值不在合法范围内(比如i<1或者i>n),或者len的值不合法(比如len<0),或者如果i-1 + len超过n的话?例如,当n=5,i=3,len=3,那么i+len-1=3+3-1=5,刚好等于n,是合法的。但是如果i=3,len=4的话,i+len-1=3+4-1=6>5,这样是否算非法?
这里需要仔细看题目描述中的条件。题目原话是:“输入的i和len中有任一数不合法”,则输出错误。因此,i和len各自是否合法,而不管它们的组合是否会导致删除的位置超过链表。
例如,i的合法条件是1<=i<=n,而len的合法条件是len>=0。如果i合法,len合法,但i+len-1超过n的话,如何处理?
比如,当链表长度为5,i=3,len=3。此时要删除第3、4、5三个元素,刚好可以删除。那么此时i=3是合法的,len=3也合法,所以不需要报错。但是当i=3,len=4,那么i+len-1=3+4-1=6>5,这时候是否合法?
这个时候,题目中的条件可能认为这样的组合是合法的,因为i和len各自的数值是合法的,只是删除的范围超过链表的部分会被忽略?或者是否视为非法?
根据题目中的第一个样例,当输入i=2,len=3,n=5。i=2是合法的,len=3合法。要删除的元素是第2、3、4,这三个元素。此时链表长度足够。所以处理后的链表剩下1和5。另一个样例是i=3,len=3,n=7。删除3、4、5,剩下前两个和后两个。
那假设当i+len-1超过n的时候,是否允许删除到链表的末尾?
例如,当n=5,i=4,len=3。此时要删除第4,5两个元素,因为总共有5个元素。这时候,是否允许删除?
但是根据题目的要求,可能只要i和len本身是合法的,即i>=1,i<=n,len>=0。那么此时即使i+len-1超过n,那么删除从i开始到末尾的所有元素。比如,i=4,len=3,n=5。那么删除位置4、5、6?但是链表中没有6,所以只能删除4、5两个元素。这时候是否属于合法的情况?
但根据题目中的输出要求,如果输入的i或len有任一不合法,才输出错误。所以在这种情况下,i=4是合法的(<=5),len=3>=0合法。所以此时允许删除,即使删除的长度超过实际存在的元素数目。这时候应该处理吗?
可能在这种情况下,题目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删除从i开始尽可能多的元素。例如,当i=4,len=3,n=5。此时只能删除第4和第5两个元素,所以实际删除2个元素。这种情况下,不需要报错,而只是执行可行的删除。
但问题在于,题目中的判断条件是否需要i和len的组合是否有效。例如,当i是合法的,len是合法的,但i+len-1 >n是否合法?
根据问题描述,题目中的判断条件是i和len中的任一数不合法,而不是他们的组合。因此,当i和len单独合法时,不管它们的组合是否导致删除范围超过链表长度,都是合法的。例如,i=3,len=5,在n=5的情况下,i+len-1=3+5-1=7>5。此时,i=3是合法的(1<=3<=5),len=5>=0,所以不报错,执行删除操作,删除从i到链表末尾的元素,即3、4、5三个元素(len是5,但实际只能删3个)。此时是否要这样处理?
或者,是否当i和len单独合法,但i+len-1超过链表长度时,也视为非法?
比如,假设i=3,len=5,那么要删除第3、4、5、6、7个元素。但链表只有5个元素,所以实际只能删除3、4、5三个元素。此时,这种情况是否视为合法?根据问题描述中的输出条件,只有当i或len本身不合法时才报错。因此,这种情况下的i和len都是合法的,所以无需报错,直接删除可能的元素。
所以,在Delete函数中,首先需要判断i是否满足1<=i<=n,len是否满足len>=0。如果i或者len不满足这些条件,就输出“data error”,否则,执行删除操作。
那如何确定要删除的元素的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
比如,起始位置是i的位置,要删除len个元素。但是,当i+len-1 >n的话,那么实际能删除的元素数目是n -i +1。例如,当i=3,len=5,n=5时,实际删除数目是5-3+1=3个元素。这时应该如何处理?
因此,在删除时,需要计算实际能删除的数目。即,实际需要删除的数目是min(len, n -i +1)。因为当i+len-1超过n时,只能删除到链表末尾。
那如何找到要删除的起始节点和终止节点?
链表是单链表,所以需要先找到第i-1个节点(即要删除的前驱节点),然后找到第i+len-1个节点。但若i+len-1超过链表长度,则终止节点是链表的最后一个节点。
例如,假设链表是1->2->3->4->5,i=2,len=3。要删除2、3、4三个节点。那么,前驱节点是1,终止节点是4。然后将前驱节点的next指向终止节点的next即可。
但是如果i=2,len=5,n=5。那终止节点是5,所以删除从2到5的四个节点。此时前驱节点是1,终止节点是5。删除后,1的next是nullptr,链表只剩下1。
所以,具体步骤:
1. 检查i和len的合法性。i是否在1<=i<=n?len是否>=0?如果任一不合法,输出错误信息。
2. 如果合法,则进行删除操作:
a. 找到第i-1个节点,记为pre。如果i=1,则pre是头结点之前的虚拟节点?或者原链表的头结点是否是第一个元素?
这里需要注意链表的头指针是否带头结点。根据题目中的结构定义,链表的节点结构是LNode,其中包含data和next指针。而Creat函数的参数是LinkList &L,即头指针的引用。通常,头指针可能有两种情况:带头结点(即头结点不存储数据,第一个节点是头结点的next)或不带头结点(头指针直接指向第一个节点)。根据测试程序样例中的Creat函数如何创建链表,这可能影响处理逻辑。
例如,假设Creat函数创建的是不带头结点的链表。例如,当n=5,输入元素是1 2 3 4 5,那么链表的结构是头指针L指向第一个节点,数据为1,然后是2,3,4,5,每个节点的next依次连接。
在这种情况下,删除第i个元素,需要找到第i-1个节点作为pre。如果i=1,那么pre是头指针L本身,需要修改L的next。或者,当i=1时,没有前驱节点,此时需要将头指针指向第i+len个节点?
比如,当i=1,删除len个元素,那么头指针直接指向第len+1个节点。例如,原链表是1->2->3,i=1,len=2,则删除后链表只剩3,头指针指向3。
所以,处理步骤:
1. 找到第i-1个节点的前驱pre。如果是i=1,pre就是头指针(此时pre指向第一个节点的前驱,但实际上头指针L指向第一个节点,此时pre可以是NULL,或者需要特殊处理)。
这里可能需要引入一个虚拟头节点,这样可以统一处理i=1的情况。或者,可以不使用虚拟头节点,直接处理头指针的情况。
比如,当i=1时,要删除的起始节点是头节点。此时,pre是头指针的前驱,即pre不存在。此时需要将头指针L指向第i+len个节点。或者,当删除操作可能改变头指针的位置时,需要处理这种情况。
对于不带头结点的链表来说,处理i=1的情况比较麻烦。例如,要删除第一个节点到第len个节点,需要从头指针开始,找到第len个节点的下一个节点,然后将头指针指向该位置。
但是,这可能需要遍历链表找到起始位置的前驱节点和结束位置的后继节点。
或者,可以将头结点视为虚拟头节点,这样链表的第一个元素是头结点的下一个节点。这样处理起来比较方便。例如,在Creat函数中,创建的是带头结点的链表。那么,不管删除的是哪个位置,都可以统一处理。
但根据题目中的测试程序样例,Creat函数需要根据输入的n个元素创建链表。例如,输入样例中的第一个输入是5个元素1、2、3、4、5。假设Creat函数创建的是不带头结点的链表,那么头指针L直接指向第一个元素1的节点。
现在,我需要实现Creat函数。用户给出的函数接口是void Creat(LinkList &L, int n)。这里的L是头指针的引用,所以需要将L初始化为一个链表,包含输入的n个元素,顺序与输入一致。因此,应该采用尾插法创建链表。
例如,Creat函数的大致步骤:
- 读取n个元素,依次创建节点,并链接到链表的尾部。
具体代码可能如下:
void Creat(LinkList &L, int n) {
L = nullptr; // 初始化头指针
LinkList tail = nullptr; // 尾指针
for(int j=0; j<n; j++) {
int x;
cin >> x;
LinkList p = new LNode;
p->data = x;
p->next = nullptr;
if (L == nullptr) {
L = p;
tail = p;
} else {
tail->next = p;
tail = p;
}
}
}
这样就创建了一个不带头结点的链表,头指针L指向第一个节点。
现在回到Delete函数的实现。假设链表不带头结点,那么处理i=1的情况比较麻烦,因为没有前驱节点。
此时,要删除从i开始的len个元素,需要找到要删除的起始节点的前驱节点pre,以及要删除的结束节点的next指针。例如:
如果i=1,那么pre为NULL,起始节点是头指针L。此时要删除len个元素,需要找到第len个节点的next,然后将头指针L指向该next。例如,原链表是1->2->3->4->5,i=1,len=3。删除前三个节点,头指针L指向4。
但是如果链表不带头结点,那么删除i=1的情况需要特殊处理。例如:
步骤:
a. 检查i和len的合法性:i必须>=1,<=n;len >=0。如果i=1,并且 len为0,则不删除任何元素。如果i=1,len=3,且n>=3,则删除前三个元素。
如果不合法,输出错误信息,否则继续。
在合法的情况下:
找到要删除的前驱节点pre和要删除的起始节点p。
对于i=1的情况,pre是NULL,起始节点是L。
要删除的节点数目为len个,但可能实际数目受到链表长度的限制。例如,当i=1,len=10,而n=5,则只能删除5个节点。
所以,要计算实际的删除数目。例如,实际删除数目为max(0, min(len, n - i +1))。或者,当i=1,len可以是任意的>=0的值,但必须满足i + len -1 <=n吗?
根据之前的分析,i和len的合法性只检查i是否在1到n之间,以及len是否>=0。而不管i+len-1是否超过n。因此,当i=3,len=5,n=5时,i+len-1=3+5-1=7>5。此时,只要i和len各自合法,就执行删除操作,删除从i到链表末尾的所有节点。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实际要删除的数目是n -i +1,如果i+len-1>n的话。因此,在Delete函数中,当i和len合法时,需要确定要删除的起始节点和终止节点。
如何找到起始节点和终止节点?
对于起始节点,如果是i=1,则起始节点是头指针L。否则,需要找到第i-1个节点作为pre,然后pre->next是起始节点。
例如,当i=2时,pre是第1个节点,起始节点是pre->next(即第二个节点)。
然后,需要找到终止节点,即第i+len-1个节点,或者链表末尾的节点,以先到者为准。
这可能比较麻烦。或者,我们可以先遍历链表,找到pre节点(第i-1个节点),然后从pre的next开始,遍历len个节点,或者到链表末尾,统计实际能删除的数目。然后将pre的next指向终止节点的next。
具体步骤:
1. 处理i=0或i>n的情况,或者len<0的情况,输出错误。
2. 否则,找到pre节点:
如果i == 1,pre为NULL,起始节点是L。
否则,找到第i-1个节点pre。例如,当i=3,pre是第二个节点。
3. 确定要删除的起始节点p:
如果pre是NULL,则p是L。
否则,p是pre->next。
4. 找到终止节点q:
需要移动len次,或者直到链表末尾。
例如,从p开始,往后移动len-1次,得到q。如果中途遇到NULL,则q是最后一个节点。
或者,实际要删除的数目是min(len, remaining nodes)。比如,剩下的节点数目是n -i +1。所以实际删除数目是min(len, n -i +1)。所以,当i+len-1 >n时,实际删除数目是n -i +1。
所以,无论len是否超过,可以计算实际要删除的数目为count = min(len, n -i +1)。
但这里的问题是如何计算count。因为当i+len-1超过n时,count是n -i +1,否则是len。
此时,在链表操作中,如何确定需要删除多少个节点?
例如,当i=2,n=5,len=3。此时count=3,因为5-2+1=4 >=3,所以count=3。因此,要删除三个节点:2,3,4.
当i=3,n=5,len=3。此时count=3,因为5-3+1=3 >=3。所以删除3,4,5.
当i=3,n=5,len=5,count=3(5-3+1=3),所以删除3,4,5.
所以,在Delete函数中,当i和len合法时,实际需要删除的节点数目是count = min(len, n -i +1).
但如何计算这个count?
可以在链表操作时,遍历到需要的位置。或者,在链表中,因为链表长度是n,所以当i和len合法时,count = len是否超过n-i+1?例如,如果i=3,len=4,n=5,那么count=3。
所以,count = len > (n -i +1) ? (n -i +1) : len;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在链表中确定需要删除的节点数目,或者找到终止节点。
另一个方法是:从起始节点p开始,遍历count次,找到终止节点。然后,将pre的next指向终止节点的next。同时,释放被删除节点的内存(不过题目中没有要求释放,所以可能不需要处理)。
例如:
pre是第i-1个节点,或者NULL(当i=1时)。
p = pre ? pre->next : L;
q = p;
需要移动count-1次,因为p自身是第一个节点。例如,要删除count个节点,q移动到p + count-1的位置。
但如何确定q的位置?
例如,要删除3个节点,那么q需要移动两次(假设起始位置是p)。
例如,初始时q=p,然后循环count-1次: q = q->next. 如果中途q变为NULL,说明链表不够长,此时终止。
因此,可能需要调整count的值,根据实际链表中的节点数目。
但这里链表的节点数目是n,所以根据输入的n,可以认为链表的长度是n。但如果在之前的操作中链表已经被修改过,那n的值可能不准确。但题目中的测试样例中,每组输入的n对应一个链表,处理时n是原始链表的长度。例如,每组数据都是独立的,所以在处理每组数据时,链表是原始创建的长度n。所以,在Delete函数中的参数n是原始链表的长度,没有被修改过。因此,当计算count时,可以用n的值。
因此,count = min(len, n -i +1).
现在,当i和len合法时,如何删除count个节点?
例如:
- 当i=1时,pre是NULL,p是头节点L。此时,删除从p开始的count个节点,然后将头指针L指向p + count的位置(即原来的第count+1个节点)。
- 当i>1时,pre是第i-1个节点。删除从pre->next开始,共count个节点。然后pre->next = 终止节点的next。
因此,具体步骤如下:
1. 判断i和len是否合法。i必须满足1<=i<=n,len>=0。如果i或len不满足,输出“data error”,否则继续。
2. 计算count = len ==0 ? 0 : min(len, n -i +1). 如果len是0,不需要删除。否则,删除count个元素。
3. 如果count ==0,无需处理,直接输出链表。
4. 否则,找到pre节点:
a. 如果i ==1,pre是NULL,起始节点是L.
b. 否则,遍历链表找到pre节点,即第i-1个节点。
5. 找到起始节点p:
a. 如果pre是NULL,p = L.
b. 否则,p = pre->next.
6. 找到终止节点q:
从p出发,向后移动count-1次,得到q节点。
例如,q = p;
for(int j=0; j < count-1; j++) {
if (q->next == NULL) break; // 防止链表长度不足,但根据n的值应该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q = q->next;
}
终止节点是q.
7. 修改指针:
a. 如果pre是NULL(i=1的情况),则头指针L指向q->next.
b. 否则,pre->next = q->next.
8. 此时,被删除的节点是p到q之间的所有节点。
现在,代码如何实现这些步骤?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当i=1时,删除头节点,此时头指针L需要移动到q->next的位置。
- 当pre存在时,修改pre的next指针。
现在,处理指针时需要注意链表是否为空的情况。
例如,当所有元素都被删除时,链表变为空。例如,当i=1,len=5,n=5。删除后链表为空。此时,头指针L应置为NULL.
因此,在步骤7a中,当pre是NULL时,新的头指针是 q->next。如果q是原链表的最后一个节点,那么q->next是NULL,此时L变为NULL,链表为空。
现在,编写Delete函数的伪代码:
void Delete(LinkList &L, int i, int len, int n) {
// 判断i和len是否合法
if (i <1 || i >n || len <0) {
cout << "data error" << endl;
return;
}
if (len ==0) {
// 无需删除,直接输出链表
printList(L);
return;
}
// 计算实际删除数目
int count = len;
int max_possible = n -i +1;
if (count > max_possible) {
count = max_possible;
}
if (count <=0) {
// 当len为0时已经被处理,所以这里应该不会出现?
printList(L);
return;
}
// 找到pre节点
LNode *pre = NULL;
if (i >1) {
pre = L;
for(int j=1; j <i-1; j++) { // 移动到i-1的位置。比如i=2,pre需要移动到第1个节点(头节点)
pre = pre->next;
}
}
LNode *p;
if (pre == NULL) {
p = L;
} else {
p = pre->next;
}
// 找到q节点
LNode *q = p;
for(int j=0; j < count-1; j++) {
if (q->next == NULL) {
break; // 理论上不会出现,因为count <= max_possible =n-i+1,所以q不会为NULL
}
q = q->next;
}
// 修改指针
if (pre == NULL) {
L = q->next;
} else {
pre->next = q->next;
}
// 输出链表
printList(L);
}
但是,上述代码可能存在问题:
1. 在寻找pre节点的循环中,当i-1>0时,循环次数是否正确?例如,当i=3时,pre需要移动到第2个节点(i-1=2次循环?)。例如,i=3,pre初始化为L(第一个节点),然后循环j从1到i-2次?比如,i-1=2次循环?比如,i=3,i-1=2,所以循环j从1到i-2=1次?或者循环次数是i-2次?
例如,当i=2,pre需要移动到第1个节点,即循环j从1到i-1-1=0次,所以不循环。此时pre是L,即第一个节点。这正确。
当i=3,pre需要移动到第2个节点。循环次数是j从1到 i-1-1=1次(j=1)。这样,pre初始是L(第一个节点),执行循环一次,pre移动到第二个节点。这样正确。
因此,循环次数是i-2次?
例如,当i=3,循环j从1到 i-2=1次。即,j=1时执行循环一次。这正确。所以,循环条件是j < i-1-1?或者,循环次数应该是i-2次。
所以,原代码中的循环是:
for (int j=1; j < i-1; j++) {
pre = pre->next;
}
当i=2时,j从1到 i-1=1,所以j<1不成立,循环不执行。pre保持为L(第一个节点),正确。
当i=3时,j从1到 i-1=2,即j=1。循环执行一次,pre移动到第二个节点。正确。
所以,循环次数是i-2次。这部分是正确的。
另一个问题:当pre为NULL时(i=1),此时p=L。然后q从p开始移动count-1次。此时count的可能值最大是n-i+1 =n-1+1 =n,当i=1时。因此,当i=1,len=5,n=5时,count=5。此时,q移动4次,到达第5个节点。然后,L被设置为q->next(即NULL),链表变为空。
这处理正确。
现在,printList函数需要输出链表中的元素。但在函数Delete中,需要输出处理后的链表。原题中的输出格式要求元素之间用空格分隔,末尾没有空格。所以,需要遍历链表,输出各个节点的data,以空格分隔,但最后一个元素后面没有空格。
但是,原题中的测试程序样例中的Delete函数需要处理输出。所以,在Delete函数的末尾,需要输出处理后的链表。
因此,在Delete函数中,当处理完删除操作后,需要遍历链表并输出元素。
所以,在Delete函数中,需要编写一个输出链表的函数。例如,在代码中添加一个函数或直接遍历链表。
例如,在Delete函数中:
void Delete(LinkList &L, int i, int len, int n) {
// 前面的处理逻辑...
// 输出链表
LNode *p = L;
bool first = true;
while (p) {
if (!first) {
cout << " ";
}
cout << p->data;
first = false;
p = p->next;
}
if (first) {
// 链表为空的情况,可能输出空行?但题目中的输出样例显示,比如输入i=2,len=3后输出1 5,即至少有一个元素。
// 题目中的输入保证链表非空吗?题目中题目描述是“非空单链表A”,所以处理后的链表可能为空吗?
// 例如,当删除所有元素时,输出空行?但根据样例输出,当没有元素时如何处理?
// 例如,输入n=5,i=1,len=5,删除所有元素,输出空行?
// 但原题中的输出样例中,每组输出是处理后的链表中的元素。如果链表为空,则输出空行?
// 例如,当删除后的链表为空,那么输出一个空行?
}
cout << endl;
}
但是,原题中的输出样例中的输出结果后面没有空格。例如,第一个样例输出是“1 5”,第二个是“1 2 6 7”。
所以,处理链表为空的情况,是否需要输出任何内容?例如,当所有元素都被删除时,输出空行?
根据题目描述中的输出格式,输出处理后链表中的各个元素。如果链表为空,则输出空行?
例如,当处理后的链表为空,则输出一个空行?
是的。例如,如果所有元素都被删除,则输出空行(即没有元素,所以输出一个空行)。
因此,在代码中,当链表为空时,输出一个空行。
现在,回到Delete函数的合法性判断:
例如,当i=1,n=5,len=5,此时i和len合法,删除所有元素。处理后链表为空,输出空行。
另一个情况是,当i=1,n=5,len=0,此时len合法,无需删除,输出原链表。
现在,总结代码逻辑:
- 检查i和len是否合法。合法条件:i>=1 && i<=n;len>=0。否则输出错误。
- 计算实际要删除的数目count = min(len, n -i +1)。如果count<=0(例如,当len=0时),则直接输出链表。
- 找到pre节点(i-1的位置)。
- 找到起始节点p和终止节点q。
- 修改指针,删除节点。
- 输出链表。
现在,针对代码中的问题:
- 在寻找pre节点的循环中,当i>1时,pre初始化为L,即第一个节点。然后移动i-2次,到达第i-1个节点的前一个?
例如,当i=2时,pre初始化为L(第一个节点),不需要循环。此时pre是第1个节点,也就是第i-1=1个节点。此时pre的next是第二个节点,即要删除的起始节点。正确。
当i=3时,pre移动i-2=1次,到达第二个节点,即第i-1=2个节点。正确。
所以,这部分是正确的。
现在,测试样例:
第一个测试样例:
输入n=5,链表1->2->3->4->5,i=2,len=3.
i=2是合法的,len=3>=0合法。count=min(3,5-2+1)=3.
pre节点是i-1=1的位置。pre是第一个节点。p=pre->next=2.
q需要移动count-1=2次,从2->3->4。q指向4.
修改pre->next为q->next,即5。所以链表变为1->5。输出正确。
第二个测试样例:
n=7,链表1-2-3-4-5-6-7。i=3,len=3.
count=min(3,7-3+1)=3.
pre是第2个节点。p=3. q移动到5.
pre的next指向6。链表变为1-2-6-7。输出正确。
另一个测试用例:
i=1,len=5,n=5。处理后链表为空。输出空行?
或者,代码中是否处理这种情况?例如,当链表为空时,循环while(p)不会执行,所以first保持true。然后输出空行。
是的,此时输出空行。
现在,关于释放被删除节点的内存的问题。题目中的测试程序没有要求释放内存,所以不需要处理。因为可能OJ系统不会检查内存泄漏,所以可以忽略。
现在,编写Creat函数和Delete函数的具体代码。
Creat函数的代码如前所述,应该使用尾插法创建不带头结点的链表。
Delete函数的代码:
void Delete(LinkList &L, int i, int len, int n) {
// 检查i和len的合法性
if (i < 1 || i > n || len < 0) {
cout << "data error" << endl;
return;
}
// 处理len=0的情况,无需删除
if (len ==0) {
// 输出原链表
LNode *p = L;
bool first = true;
while (p) {
if (!first) cout << " ";
cout << p->data;
first = false;
p = p->next;
}
cout << endl;
return;
}
// 计算实际删除数目
int count = len;
int max_possible = n - i +1;
if (count > max_possible) {
count = max_possible;
}
// 找到pre节点
LNode *pre = NULL;
if (i >1) {
pre = L;
for (int j=1; j < i-1; j++) { // 移动i-2次
pre = pre->next;
}
}
LNode *p, *q;
if (pre == NULL) {
p = L;
} else {
p = pre->next;
}
// 找到q节点
q = p;
for (int j=0; j < count-1; j++) {
q = q->next;
}
// 修改指针
if (pre == NULL) {
L = q->next;
} else {
pre->next = q->next;
}
// 输出链表
LNode *current = L;
bool first = true;
while (current) {
if (!first) {
cout << " ";
}
cout << current->data;
first = false;
current = current->next;
}
cout << endl;
}
现在,测试这个代码是否符合题目要求。
考虑一个测试用例:
输入n=5,元素1 2 3 4 5,i=2,len=3.
处理之后,链表是1->5。输出应为“1 5”。
另一个测试用例:
n=7,元素1-7,i=3,len=3。处理后链表是1 2 6 7.
Delete函数处理正确。
另一个测试用例:i=6,n=5,len=1。i=6>5,所以输出“data error”。
i=0,len=0,输出错误。
len=-1,输出错误。
当len=0时,输出原链表。
当i=3,len=0,输出原链表。
当i=3,n=5,len=3。count=3(5-3+1=3)。删除3,4,5。链表变为1,2.
输出1 2.
当i=5,len=1,n=5.删除5,链表变为1,2,3,4.
输出正确。
现在,是否考虑了所有边界条件?
例如,i=1,len=0,输出原链表。
i=1,len=1,n=1。删除后链表为空,输出空行。
是的。
综上,代码应该能够处理这些情况。</think>```cpp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typedef struct LNode {
int data;
struct LNode *next;
} LNode, *LinkList;
void Creat(LinkList &L, int n) {
L = nullptr;
LNode *tail = nullptr;
for (int i = 0; i < n; ++i) {
int value;
cin >> value;
LNode *newNode = new LNode();
newNode->data = value;
newNode->next = nullptr;
if (L == nullptr) {
L = newNode;
tail = newNode;
} else {
tail->next = newNode;
tail = newNode;
}
}
}
void Delete(LinkList &L, int i, int len, int n) {
if (i < 1 || i > n || len < 0) {
cout << "data error" << endl;
return;
}
if (len == 0) {
LNode *current = L;
while (current) {
cout << current->data;
current = current->next;
if (current) cout << " ";
}
cout << endl;
return;
}
int count = (len > n - i + 1) ? (n - i + 1) : len;
LNode *pre = nullptr;
if (i > 1) {
pre = L;
for (int j = 1; j < i - 1; ++j) {
pre = pre->next;
}
}
LNode *start = (pre == nullptr) ? L : pre->next;
LNode *end = start;
for (int j = 0; j < count - 1; ++j) {
end = end->next;
}
if (pre == nullptr) {
L = end->next;
} else {
pre->next = end->next;
}
LNode *current = L;
bool first = true;
while (current) {
if (!first) cout << " ";
cout << current->data;
first = false;
current = current->next;
}
cout << endl;
}
/* 已隐藏的裁判测试代码 */
```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