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几何校正还是裁剪还是辐射定标
时间: 2025-02-27 10:50:40 浏览: 64
### 遥感图像处理流程中的操作顺序
在遥感图像处理过程中,通常遵循一定的预处理顺序来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对于提到的具体操作——几何校正、裁剪以及辐射定标,合理的执行次序如下:
#### 1. 辐射定标
这是指将原始传感器测量值转换成物理量的过程,比如反射率或亮度温度等实际可解释单位。此步骤旨在消除由大气条件引起的误差并标准化不同时间获取的数据集之间的差异[^1]。
```python
def radiometric_calibration(raw_data, calibration_factors):
calibrated_image = raw_data * calibration_factors['gain'] + calibration_factors['offset']
return calibrated_image
```
#### 2. 几何校正
完成辐射定标之后,则需进行几何校正以修正由于地球曲率、地形起伏等因素造成的变形现象。这一步骤通过建立地面控制点(GCPs),利用多项式变换或其他模型调整像素位置使其准确对应地理坐标系内相应地点的位置[^2]。
```matlab
% 假设已知GCPs集合gcps和输入影像img
corrected_img = cp2tform(gcps(:,1:2), gcps(:,3:4)); % 创建空间变换结构体
geocorrected_img = imtransform(img, corrected_img); % 应用变换到原图上得到校正值
```
#### 3. 图像裁剪
最后,在完成了上述两个主要阶段后可以按照研究区域范围实施必要的裁切工作,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计算负担并聚焦于感兴趣的特定地理位置上的分析对象。
```bash
gdal_translate -projwin ulx uly lrx lry input.tif output_clipped.tif
```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