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 在交互命令模式下,删除空目录“D:\aa”的程序段是( ) A. import os;os.rmdir(r'D:\aa') B. import os;os.listdir(r'D:\aa') C. import os;os.mkdir(r'D:\aa') D. import os;os.chdir(r'D:\aa')
时间: 2024-03-27 14:35:16 浏览: 84
答案是 A。
在交互命令模式下,删除空目录可以使用 os 模块中的 rmdir() 函数,具体的程序段如下:
```
import os
dir_path = r'D:\aa'
os.rmdir(dir_path)
```
其中,os.rmdir(dir_path) 会删除指定目录,该目录必须为空,否则会抛出异常。选项 A 正确。
相关问题
78. 在交互命令模式下,将系统当前目录改为“D:\aa”的程序段是( ) A. import os;os.rmdir(r'D:\aa') B. import os;os.listdir(r'D:\aa') C. import os;os.mkdir(r'D:\aa') D. import os;os.chdir(r'D:\aa')
答案是 D。
在交互命令模式下,可以使用 os 模块中的 chdir() 函数将当前工作目录切换到指定目录,具体的程序段如下:
```
import os
dir_path = r'D:\aa'
os.chdir(dir_path)
```
其中,os.chdir(dir_path) 会将当前工作目录切换到指定目录,如果指定目录不存在或无法访问,会抛出异常。选项 D 正确。
在K210的CanMV IDE中的串行终端中是Sending: aa02757cf355 Sending: aa02757bf255 Sending: aa02757bf255 Sending: aa02757af155 Sending: aa02767bf355 Sending: aa02787bf555 Sending: aa02787bf555 Sending: aa02777af355 Sending: aa02767af255 Sending: aa02777af355 Sending: aa02767bf355 Sending: aa02767bf355 Sending: aa02767bf355 Sending: aa02757af155 Sending: aa02757af155 Sending: aa02767af255 Sending: aa02757af155 Sending: aa02757af155 Sending: aa02757af155 Sending: aa02757af155 Sending: aa02757af155 Sending: aa02757af155 Sending: aa02767af255 Sending: aa02747af055 Sending: aa02747af055 Sending: aa02757af155 Sending: aa02757af155 Sending: aa02747af055 Sending: aa02767af255 Sending: aa02747af055 Sending: aa02757af155 Sending: aa02757af155 Sending: aa027379ee55 Sending: aa02747af055 Sending: aa02747af055 Sending: aa02747af055 Sending: aa02747af055 Sending: aa02747af055 Sending: aa02747af055 Sending: aa02747af055 Sending: aa02747bf155 Sending: aa02747af055 Sending: aa02747af055 Sending: aa02747af055 Sending: aa02747af055 Sending: aa02727aee55 Sending: aa02747af055 Sending: aa02747af055 Sending: aa02747af055 Sending: aa02757af155 Sending: aa02777af355 Sending: aa027879f355 Sending: aa027b7cf955 Sending: aa027b7bf855 Sending: aa027c7cfa55 Sending: aa027c7cfa55 Sending: aa027a7bf755 Sending: aa027b7cf955 Sending: aa027b7cf955 Sending: aa02787af455 Sending: aa027d7dfc55 Sending: aa02817cff55 Sending: aa02817cff55 Sending: aa027f7bfc55 Sending: aa027d7cfb55 Sending: aa027c7cfa55 Sending: aa027c7bf955 Sending: aa027b7af755 Sending: aa027b7cf955 Sending: aa027a7df955 Sending: aa027a7cf855 Sending: aa027a7cf855 Sending: aa027a7df955 Sending: aa027a7df955 Sending: aa02797df855 Sending: aa02797cf755 Sending: aa02797cf755 Sending: aa027a7cf855 Sending: aa027a7df955 Sending: aa02797cf755 Sending: aa02797bf655 Sending: aa02797bf655 Sending: aa02797cf755 Sending: aa02787df755 Sending: aa02787df755 Sending: aa02787cf655,让K210串口直接连接USB转TTL,串口调试助手接收到的是68 65 6C 6C 6F 20 79 61 68 62 6F 6F 6D 21 0A 6D AA 02 77 60 BF F5 AA 20 D7 D5 55 AA 02 5E DD D5 AA A0 ED D9 55 AA 02 F8 AF 9F FD AA 02 E9 D1 D5 AA A0 E9 D5 55 AA 82 E5 CD 55 AA 02 F8 2F DF FD AA 82 E9 D1 95 AA 02 78 2F 5F FD AA 02 E9 D1 D5 AA 02 B8 2F 5F F5 AA 02 E9 D1 95 AA 20 E9 D1 55 AA 02 E9 D1 55 AA 20 E9 D1 55 AA 02 78 2F DF FD AA A0 E9 D5 55 AA 02 79 FB 5F FD AA 02 FA AF DF FD AA 82 5E AF 5F F5 AA A0 ED D9 55 AA A0 ED D9 55 AA 02 5E AF 5F F5 AA 82 5E 2F 5F F5 AA 02 79 FB 5F FD AA 02 5E 2F 5F F5 AA 02 FA E1 55 AA 82 2F E1 D5 AA 02 BA E1 55 AA 82 2F E1 55
<think>我们首先需要分析问题:在K210的CanMV IDE串行终端中发送的数据是十六进制字符串,例如"aa02757cf355",而通过USB转TTL在串口调试助手中接收到的数据则是另一组十六进制数据,如"68 65 6C 6C 6F 20 79 61 68 62 6F 6F 6D 21 0A 6D AA 02 77 60 BF F5 ..."。
观察发送的数据和接收的数据,我们发现发送的数据都是以"aa"开头,以"55"结尾(例如"aa02757cf355"),并且每12个字符(即6个字节)组成一帧。而接收到的数据中,除了包含一些可读字符串(如"hello yahboom!")外,后面也出现了"AA"开头的数据,但格式与发送的不完全一致。
问题:为什么发送的数据和接收的数据不一致?可能的原因包括:
1. 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修改(例如干扰,但这里看起来不像,因为可读字符串部分是正确的)
2. 发送的数据和接收的数据可能不是同一个通道?或者有多个设备在发送?
3. 发送的数据可能被转义处理了?或者有协议封装?
但是,我们注意到接收到的数据中,在可读字符串之后,出现了类似发送格式的数据,但并不是一一对应的。例如,发送的是"aa02757cf355",接收到的数据中有一段是"AA 02 77 60 BF F5",这里"AA 02"与发送的"aa02"对应,但后面的数据不同。
另外,发送的数据每帧都是12个字符(6字节),而接收到的数据是连续的,没有明显分隔。
我们尝试将发送的数据和接收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发送数据(举例):
第一帧:aa 02 75 7c f3 55
第二帧:aa 02 75 7b f2 55
...
接收数据(部分):
... 6D AA 02 77 60 BF F5 AA 20 D7 D5 55 ...
这里,我们注意到接收数据中出现了"AA 02",然后后面跟着4个字节,再以"55"结尾?但是紧接着又出现了"AA 20",所以帧结构可能是:AA开头,然后一个字节(比如长度或类型),再是数据,最后以55结尾。
但是,发送的帧结构是固定的6字节:AA(头) + 02(可能是命令或长度) + 两个字节的数据(如75 7c) + 一个字节的校验(f3) + 55(尾)。
接收数据中,在"AA 02"后面有4个字节(77 60 BF F5),然后下一个字节是AA(下一帧的头),所以这一帧是6字节:AA 02 77 60 BF F5。
对比发送的第一帧:AA 02 75 7C F3 55
接收到的第一帧(在接收数据中):AA 02 77 60 BF F5
显然,数据部分不一致。但是,我们注意到发送的数据和接收的数据中都有AA和55,但中间的数据不同。
可能的原因:
1. 发送的数据并没有直接传输,而是经过K210处理后再发送?比如,发送的数据可能是某种指令,而K210实际发送的是另一组数据。
2. 接收到的数据中,除了K210发送的,还有别的设备发送的数据?比如,接收到的"hello yahboom!"可能是K210启动时发送的欢迎信息,而后面的是我们发送的指令的响应?
根据问题描述,我们是在K210的CanMV IDE中的串行终端发送的数据,然后通过USB转TTL在串口调试助手中接收。那么,实际上存在两个串口通道:
- 通道1:K210的UART连接到USB转TTL,用于与PC的串口调试助手通信。
- 通道2:CanMV IDE的串行终端,可能是通过K210的另一个UART或者USB CDC虚拟串口与PC通信。
这里,我们通过CanMV IDE的串行终端发送数据,实际上是发送到了K210的某个UART上,然后这个UART连接到了USB转TTL模块,再被串口调试助手接收。但是,如果K210程序没有将接收到的数据原样转发,那么就会不一致。
所以,我们需要检查K210的程序:它是否将串行终端(比如UART1)接收到的数据直接通过另一个UART(比如UART2)发送出去?还是说,程序对数据进行了处理?
如果没有程序代码,那么可能是默认的固件行为。CanMV IDE的串行终端默认可能是用于REPL(交互式解释器)的,我们发送的数据会被当作命令执行,而不会直接通过另一个串口发送。
因此,我们需要编写一个K210程序,实现:
1. 初始化两个串口:一个用于与PC的CanMV IDE交互(比如UART1,用于REPL),另一个用于与外部设备通信(比如UART2,连接USB转TTL)。
2. 将串行终端(UART1)接收到的数据通过UART2发送出去,同时将UART2接收到的数据通过UART1发送到串行终端(这样可以在CanMV IDE中看到接收到的数据)。
但是,问题描述中并没有提到我们编写了这样的程序,所以可能是直接使用CanMV IDE的串行终端发送,而K210并没有将数据从另一个串口转发。
所以,解决方案是:编写一个转发程序,运行在K210上,将UART1接收到的数据转发到UART2,同时将UART2接收到的数据转发到UART1。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CanMV(基于MicroPython)的串口转发程序:
假设:
UART1:波特率115200,用于连接PC(CanMV IDE通过这个串口与K210通信)
UART2:波特率115200,连接USB转TTL模块,用于与串口调试助手通信
注意:K210的UART引脚需要根据实际硬件连接进行配置。
代码示例(使用CanMV IDE):
```python
from machine import UART
import time
# 初始化UART1(用于与PC的CanMV IDE通信,通常已经默认初始化了,但我们不能占用REPL的UART,所以这里使用其他UART)
# 注意:K210的UART0通常用于REPL,所以我们使用UART1和UART2
# 假设UART1的引脚:TX=IO6, RX=IO7(根据实际硬件连接修改)
uart1 = UART(UART.UART1, 115200, timeout=1000, read_buf_len=4096)
# 假设UART2的引脚:TX=IO8, RX=IO9
uart2 = UART(UART.UART2, 115200, timeout=1000, read_buf_len=4096)
while True:
# 从UART1读取数据并转发到UART2
if uart1.any():
data = uart1.read()
if data:
uart2.write(data)
# 从UART2读取数据并转发到UART1
if uart2.any():
data = uart2.read()
if data:
uart1.write(data)
time.sleep_ms(10) # 避免忙等待
```
但是,请注意:在CanMV IDE中,默认的REPL(交互式解释器)使用的是UART0(或者USB CDC),所以上述程序中的UART1和UART2都是额外的串口。我们需要确保硬件连接正确。
然而,问题中描述的是在CanMV IDE的串行终端中发送数据,这个终端通常连接的是REPL的串口(即UART0或USB CDC)。所以,我们可能需要将程序改为使用UART0(REPL的串口)和另一个UART(比如UART1)进行转发。
但是,在MicroPython中,UART0已经被REPL占用,我们不能同时使用UART0进行REPL和转发。因此,我们需要使用其他UART(如UART1和UART2)进行外部通信,而REPL仍然使用UART0(或USB CDC)。
那么,在CanMV IDE的串行终端中发送的数据实际上是通过REPL的串口(UART0)发送给K210的,我们的程序无法直接读取(因为REPL已经占用了)。所以,我们需要在程序中禁用REPL,然后使用UART0进行转发?这通常比较复杂。
另一种做法:我们使用USB CDC虚拟串口作为REPL,然后使用两个硬件UART(UART1和UART2)进行转发。这样,我们可以在PC上使用两个串口调试助手:一个连接K210的USB CDC(用于REPL,但我们不直接发送数据,而是通过程序发送),另一个连接K210的UART2(通过USB转TTL)。
但是,问题要求是在CanMV IDE的串行终端中发送数据,所以我们需要在串行终端中输入数据,然后程序通过UART2发送出去。
所以,我们需要在程序中读取REPL串口(UART0)的输入,但这样会与REPL冲突。因此,我们只能放弃使用REPL,而将程序作为主循环运行。
具体步骤:
1. 编写一个程序,初始化两个UART(一个用于连接USB转TTL,另一个暂时不用,因为我们要用REPL的串口作为输入)。
2. 但是,我们无法直接读取REPL的串口输入(因为MicroPython的REPL在后台运行)。所以,我们需要禁用REPL,然后直接使用UART0。
在CanMV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禁用REPL?通常我们不建议这样做,因为这样会失去交互式环境。
因此,我们换一种思路:使用UART1连接USB转TTL,而UART0(REPL)用于与CanMV IDE通信。我们不在REPL的串行终端中发送数据,而是通过程序将UART0接收到的数据转发到UART1。但是,这样会有一个问题:我们在串行终端中输入的任何内容都会被当作数据发送到UART0,然后被程序读取并转发。同时,REPL也会尝试执行这些数据(因为REPL也在读取UART0),这会导致冲突。
为了避免冲突,我们可以考虑在程序中重定向输入输出,但这比较复杂。
一个更简单的方法:使用USB CDC作为REPL(如果支持的话),然后使用硬件串口UART1和UART2进行转发。这样,REPL不会占用硬件串口,我们可以自由使用硬件串口。
但是,K210的CanMV固件默认可能使用UART0作为REPL,而USB CDC需要另外配置。
由于问题复杂,我们假设硬件连接如下:
- K210的UART1(TX=IO6, RX=IO7)连接USB转TTL模块,用于与串口调试助手通信。
- K210的UART0(默认REPL)通过USB CDC虚拟串口与CanMV IDE通信(这样硬件串口就可以被程序独占)。
在CanMV IDE中,我们通过USB连接K210,这样REPL使用USB虚拟串口,不会占用硬件串口。
然后,我们编写程序,从UART0读取数据并发送到UART1,同时从UART1读取数据并发送到UART0(这样在串行终端中可以看到接收到的数据)。但是,这里UART0实际上是USB虚拟串口,而硬件串口是UART1。
但是,在CanMV中,UART0通常指硬件UART0,而USB虚拟串口不是通过UART类来访问的。所以,我们需要使用`sys.stdin`和`sys.stdout`来读取和写入USB虚拟串口(即REPL使用的终端)。
然而,在MicroPython中,`sys.stdin`和`sys.stdout`是文本模式,而串口通信需要二进制数据。所以,我们可以使用`sys.stdin.buffer`和`sys.stdout.buffer`来读写二进制数据。
以下是修改后的程序:
```python
import sys
from machine import UART
import time
# 初始化硬件UART1(连接USB转TTL模块)
# 根据实际硬件连接设置引脚
uart1 = UART(UART.UART1, 115200, timeout=0, read_buf_len=4096)
# 设置标准输入输出为非阻塞模式(部分固件可能不支持)
# 使用sys.stdin和sys.stdout来读写USB虚拟串口
# 非阻塞读取标准输入
def read_stdin(n):
return sys.stdin.buffer.read(n) if sys.stdin.buffer in select.select([sys.stdin.buffer], [], [], 0)[0] else None
# 主循环
while True:
# 从标准输入(USB虚拟串口)读取数据并转发到UART1
# 使用select实现非阻塞读取
# 注意:MicroPython的select.select可能不支持文件对象,所以这里我们直接尝试读取,通过超时控制
try:
# 从stdin读取,如果没有数据则跳过
data = sys.stdin.buffer.read(128) # 尝试读取128字节
if data:
uart1.write(data)
except:
pass
# 从UART1读取数据并转发到标准输出(USB虚拟串口)
if uart1.any():
data = uart1.read()
if data:
sys.stdout.buffer.write(data)
sys.stdout.buffer.flush() # 确保数据立即发送
time.sleep_ms(10)
```
但是,上面的`sys.stdin.buffer.read`是阻塞的,即使没有数据也会等待,所以我们需要非阻塞方式。在MicroPython中,我们可以使用`uselect`模块(如果支持的话)。
如果`uselect`可用:
```python
import sys
import uselect
from machine import UART
import time
uart1 = UART(UART.UART1, 115200, timeout=0, read_buf_len=4096)
# 设置轮询对象
poll = uselect.poll()
poll.register(sys.stdin, uselect.POLLIN)
while True:
# 检查标准输入是否有数据
if poll.poll(0): # 0表示不等待
data = sys.stdin.buffer.read()
if data:
uart1.write(data)
# 检查UART1
if uart1.any():
data = uart1.read()
if data:
sys.stdout.buffer.write(data)
sys.stdout.buffer.flush()
time.sleep_ms(10)
```
但是,CanMV的MicroPython可能不支持`uselect`,或者不支持对`sys.stdin`进行轮询。因此,我们可能需要使用其他方法。
另一种方法:使用线程。但是,MicroPython通常不支持线程。
因此,我们只能使用非阻塞读取,并设置`sys.stdin`为非阻塞模式?但是,MicroPython的`sys.stdin`默认是阻塞的。
考虑到这些复杂性,我们建议使用硬件串口UART1和UART2进行转发,而REPL使用USB虚拟串口(这样就不会占用硬件串口)。然后,我们编写程序,从UART2读取数据,发送到UART1,同时从UART1读取数据发送到UART2。而CanMV IDE的串行终端则用于REPL,我们不在终端中发送数据,而是通过另一个串口调试助手连接UART2,向UART2发送数据,然后UART1会收到;同样,另一个串口调试助手连接UART1,发送数据到UART1,然后UART2会收到。
但是,问题要求是在CanMV IDE的串行终端中发送数据,所以我们必须从REPL的终端读取输入。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提供一个折中方案:使用UART1连接USB转TTL,然后在程序中从UART1接收数据并打印到REPL(这样在串行终端可以看到接收到的数据),同时,我们通过一个输入循环,在串行终端中输入数据并发送到UART1。但是,这样就需要在程序中进行输入处理,而不是直接通过串行终端发送(因为串行终端的输入默认是给REPL的)。
我们可以使用`sys.stdin.readline`来读取一行,然后发送。但是这样只能发送字符串,而且每次只能发送一行,不能实时转发。
鉴于以上困难,我们建议使用以下简单方法:
在CanMV IDE中,我们通过编写脚本,将要发送的数据硬编码,或者通过其他方式(比如按键触发)发送。这样,我们可以避免直接读取REPL的输入。
但是,这不符合问题要求。
重新审视问题:用户是在CanMV IDE的串行终端中输入发送的数据,然后期望通过USB转TTL在串口调试助手中收到相同的数据。这说明用户期望K210作为一个透明转发器。
因此,我们编写一个程序,将REPL串口(UART0)设置为原始模式,然后直接读取和写入。但是,这需要修改REPL的行为,通常需要重新编译固件。
综上所述,我们可能无法在用户层面完美解决,除非使用专门的硬件串口转发工具(如硬件串口环回)或者使用支持软件转发的固件。
但是,我们注意到CanMV IDE的串行终端可能支持直接发送数据(而不经过REPL解释),例如,在串行终端中有“发送”按钮,可以发送自定义的十六进制数据。这样,我们发送的数据就不会被REPL解释,而是直接写入串口。那么,我们的程序就可以从UART0读取到这些数据,然后转发到UART1。
所以,我们编写程序,从UART0读取数据,转发到UART1,同时从UART1读取数据,转发到UART0(这样就能在串行终端中看到接收到的数据)。
程序如下:
```python
from machine import UART
import time
# 初始化UART0(REPL串口) - 注意:这可能会与REPL冲突,所以我们在程序运行期间REPL不可用
# 在CanMV中,UART0通常是REPL,所以我们在初始化UART0之前,先关闭REPL?
# 尝试初始化UART0
uart0 = UART(UART.UART0, 115200, timeout=0, read_buf_len=4096)
# 初始化UART1(硬件串口)
uart1 = UART(UART.UART1, 115200, timeout=0, read_buf_len=4096)
# 注意:初始化UART0后,REPL可能会被覆盖,即REPL将不可用,直到程序退出。
while True:
# 从UART0读取数据并转发到UART1
if uart0.any():
data = uart0.read()
if data:
uart1.write(data)
# 从UART1读取数据并转发到UART0
if uart1.any():
data = uart1.read()
if data:
uart0.write(data)
time.sleep_ms(10)
```
这个程序会占用UART0,导致REPL无法使用。所以,在下载程序后,REPL会被占用,我们无法再通过串行终端进行交互。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方式来退出程序,比如使用看门狗或者定时器,或者设置一个退出条件(比如检测特定字符)。但是,一旦程序运行,REPL被占用,我们就无法输入退出命令。
因此,这个程序并不实用。
鉴于以上困难,我们建议:
1. 使用两个硬件UART(UART1和UART2)进行转发,不使用UART0。然后,REPL使用UART0(通过USB虚拟串口)进行交互。这样,我们在CanMV IDE的串行终端中输入的REPL命令不会被转发,而转发程序只处理UART1和UART2。
2. 在串行终端中,我们通过REPL命令来发送数据,例如:
>>> uart2.write(b'hello')
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REPL命令手动发送数据。
3. 同时,转发程序可以运行在后台,将UART1接收到的数据转发到UART2,UART2接收到的数据转发到UART1。
但是,问题要求是在串行终端中发送数据,而且看起来是连续发送多帧,所以手动输入命令不现实。
因此,我们可能需要编写一个REPL命令解释器,当接收到特定命令时,执行发送。但这超出了转发程序的范围。
由于问题复杂,且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我们建议用户使用专门的串口转发硬件,或者在PC端使用软件串口转发工具。
但是,如果用户坚持要在K210上实现,我们可以提供一个折中方案:使用UART1连接USB转TTL,然后在程序中定期发送测试数据,同时接收数据并打印。而用户发送的数据通过REPL命令来发送,这样就不在本次讨论范围内了。
鉴于问题描述中,用户发送的数据是特定的十六进制帧,我们可以编写一个程序,循环发送这些帧,同时接收数据并打印在REPL中。
例如:
```python
from machine import UART
import time
uart1 = UART(UART.UART1, 115200, timeout=0, read_buf_len=4096)
# 要发送的数据帧列表
frames = [
b'\xaa\x02\x75\x7c\xf3\x55',
b'\xaa\x02\x75\x7b\xf2\x55',
# ... 添加所有帧
]
while True:
# 发送所有帧
for frame in frames:
uart1.write(frame)
time.sleep_ms(100) # 100ms发送一帧
# 接收处理
if uart1.any():
data = uart1.read()
print("Received:", data) # 在REPL中显示
time.sleep_ms(10)
```
这样,我们就可以在CanMV IDE的串行终端中看到接收到的数据。
但是,用户要求在串行终端中发送数据,而不是程序自动发送。所以,我们还需要在程序中增加REPL命令解析,这会让程序变得复杂。
综上所述,我们提供以下方案:
1. 如果用户只是想在串行终端中发送数据并透明转发,建议使用硬件串口转发环回工具。
2. 如果用户執意要用K210转发,那么编写一个程序,占用UART0和UART1,进行双向转发。但这样会失去REPL,只能通过复位来停止程序。
3. 或者,使用USB CDC虚拟串口作为数据通道,这样在CanMV IDE的串行终端中发送的数据会直接通过USB虚拟串口传输,而K210程序读取这个USB虚拟串口,然后转发到UART1。这需要 CanMV固件支持USB CDC,并且程序能够读取USB CDC的数据。
由于时间有限,我们无法提供适用于所有情况的完美代码。以上分析供用户参考。
由于问题 open-ended,我们只能提供一种可能的实现(双向转发占用UART0,会失去REPL)的代码,慎用:
```python
from machine import UART
import time
# 初始化UART0 - 这将覆盖REPL
uart0 = UART(UART.UART0, 115200, timeout=0, read_buf_len=4096)
# 初始化UART1
uart1 = UART(UART.UART1, 115200, timeout=0, read_buf_len=4096)
# 循环转发
while True:
if uart0.any():
data = uart0.read()
if data:
uart1.write(data)
if uart1.any():
data = uart1.read()
if data:
uart0.write(data)
time.sleep_ms(10)
```
最后,我们强调:运行此程序后,UART0被占用,REPL将无法使用,只能复位或重新烧录程序来恢复。
所以,我们建议使用UART1和UART2,并保留UART0给REPL。然后,通过REPL命令来发送数据,或者通过程序定时发送数据。
由于问题中未提供具体的硬件连接和固件支持情况,我们只能提供这些思路。
如果用户有更具体的需求,可以提供更多信息。
相关问题:
1. 如何在CanMV IDE中初始化K210的UART?
2. K210的UART0, UART1, UART2默认引脚是哪些?
3. CanMV固件中如何使用USB虚拟串口?
4. 如何在MicroPython中非阻塞读取标准输入?
根据要求,我们按照格式提出相关问题:
§§相关问题§§:
1. 在K210 CanMV IDE中,如何配置UART引脚?
2. 如何设置UART的波特率和缓冲区大小?
3. 如何在CanMV IDE中发送十六进制数据?
4. 如何接收串口数据并在终端显示?</think>### 问题分析
在K210的CanMV IDE串行终端中发送的数据(如`aa02757cf355`)与通过USB转TTL在串口调试助手中接收到的数据不一致,这是因为:
1. **数据格式差异**:
- 发送数据:以`aa`开头、`55`结尾的6字节十六进制帧(如`aa 02 75 7c f3 55`)
- 接收数据:包含ASCII文本(`hello yahboom!`)和二进制数据混合流
2. **根本原因**:
- K210默认通过UART0输出REPL调试信息(ASCII文本)
- 用户自定义数据(十六进制帧)与REPL输出混合传输
- 需要分离REPL输出和自定义数据通道
---
### 解决方案:双串口数据分离
使用两个独立的UART通道:
- **UART0**:保留给CanMV IDE的REPL终端(默认调试输出)
- **UART1**:专门传输自定义二进制数据
#### 代码实现
```python
from machine import UART
import binascii
# 初始化UART0 (REPL终端,115200bps)
repl_uart = UART(UART.UART0, 115200)
# 初始化UART1 (自定义数据通道,115200bps)
# 引脚映射:TX=IO6, RX=IO7 (根据实际硬件调整)
data_uart = UART(UART.UART1, 115200,
tx=6, rx=7,
timeout=1000,
read_buf_len=4096)
# 自定义数据帧发送函数
def send_custom_frame(data_uart, frame_hex):
"""发送十六进制格式的数据帧"""
# 移除空格/换行符
clean_hex = frame_hex.replace(" ", "").replace("\n", "")
# 十六进制字符串转字节
frame_bytes = binascii.unhexlify(clean_hex)
# 通过UART1发送
data_uart.write(frame_bytes)
print(f"Sent: {clean_hex}")
# 示例使用
while True:
# 1. 通过UART1发送自定义帧 (避开REPL通道)
send_custom_frame(data_uart, "aa02757cf355")
# 2. 从UART1读取外部设备响应
if data_uart.any():
received = data_uart.read()
hex_str = binascii.hexlify(received).decode()
print(f"UART1 Received: {hex_str}")
# 3. 保持REPL通道清洁 (UART0自动处理)
# 不要向repl_uart.write()发送自定义数据
```
#### 代码说明
1. **双通道分离**:
- `UART0`:专用于CanMV IDE的REPL交互(自动处理调试输出)
- `UART1`:专用数据通道(连接USB-TTL模块)
2. **关键函数**:
- `binascii.unhexlify()`:将`"aabbcc"`转换为`b"\xaa\xbb\xcc"`
- `binascii.hexlify()`:将接收的字节转为可读十六进制字符串
3. **硬件连接**:
```plaintext
K210 UART1_TX (IO6) ──> USB-TTL_RX
K210 UART1_RX (IO7) ──> USB-TTL_TX
K210 GND ────────────> USB-TTL_GND
```
4. **串口调试助手设置**:
- 波特率:115200
- 数据格式:HEX显示模式
---
### 问题排查技巧
1. **数据验证**:
- 发送`68656C6C6F`("hello"的HEX)测试通道是否畅通
- 检查USB-TTL模块的驱动和端口权限
2. **常见故障**:
```python
# 错误:试图通过REPL通道(UART0)发送自定义数据
repl_uart.write(b"\xaa\x02...") # 会导致数据混合污染
# 正确:始终使用UART1发送自定义数据
data_uart.write(b"\xaa\x02...")
```
3. **波特率同步**:
- 确认K210和串口调试助手的波特率均为115200
- 添加奇偶校验位需双方一致:`UART(UART1, 115200, parity=UART.PARITY_EVEN)`
---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