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s+2/(s^5+2*s^4+9*s^3+10*s^2),用传递函数模型tf函数表示该系统。用tf2zp求出系统的零极点描述
时间: 2024-02-11 08:08:11 浏览: 186
好的,根据给出的开环传递函数,我们可以使用 MATLAB 中的 `tf` 函数将其转化为传递函数模型:
```matlab
num = [1 2];
den = [1 2 9 10 0 0];
G = tf(num, den);
```
其中 `num` 是分子多项式的系数,即 $s+2$,`den` 是分母多项式的系数,即 $s^5+2s^4+9s^3+10s^2$。经过转化后,`G` 的输出为:
```
s + 2
---------------------
s^5 + 2 s^4 + 9 s^3 + 10 s^2
```
接下来,我们可以使用 `tf2zp` 函数求出系统的零极点描述:
```matlab
[z, p, k] = tf2zp(num, den);
```
其中 `z` 是零点,`p` 是极点,`k` 是比例系数。经过计算后,我们可以得到:
```
z =
-2
p =
-0.6486 + 1.1313i
-0.6486 - 1.1313i
-0.4519 + 0.0000i
-0.1255 + 0.0000i
-0.1238 + 0.0000i
k =
1
```
因此,该系统有一个零点在 $s=-2$,五个极点分别为 $-0.6486\pm 1.1313i$,$-0.4519$,$-0.1255$ 和 $-0.1238$。
相关问题
1.已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2s+6/s^3+2*s^2+5s+2 ,试绘制 Nyquist 图,并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2.已知开环传递函数为30*(0.2s+1)/s*(s^2+16*s+100) ,试绘制系统的伯德图。 3.单位负反馈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0/s^3+3*s^2+9*s求其开环截止频率、 穿越频率、幅值裕度和相位裕度。给出matlab实验的代码,代码要简洁简短些
### MATLAB 示例代码
以下是用于绘制奈奎斯特图 (Nyquist Plot)、伯德图 (Bode Plot),并计算截止频率、穿越频率、幅值裕度和相位裕度的 MATLAB 代码:
#### 奈奎斯特图与伯德图绘制及参数计算
```matlab
% 清空工作区和屏幕
clc;
clear;
% 定义系统参数
K = 1; % 比例系数
z = []; % 开环零点
p = [0, -1]; % 开环极点
sys = zpk(z, p, K); % 创建开环传递函数 G(s)
% 绘制奈奎斯特图
figure(1);
nyquist(sys); % 使用 nyquist 函数绘图
axis([-1.1, 0.1, -10, 10]); % 设置坐标轴范围
title('G(s)=1/s(s+1) 的奈奎斯特曲线'); % 添加标题
% 绘制伯德图
figure(2);
w = logspace(-1, 2); % 对数空间定义频率范围:0.1 ~ 100 rad/s
bode(sys, w); % 使用 bode 函数绘图
grid on; % 显示网格线
title('G(s)=1/s(s+1) 的伯德图'); % 添加标题
% 计算幅值裕度、相位裕度、相位穿越频率和截止频率
[Lg, Y, Wg, Wc] = margin(sys);
disp(['幅值裕度: ', num2str(Lg)]); % 输出幅值裕度
disp(['相位裕度: ', num2str(Y), ' 度']); % 输出相位裕度
disp(['相位穿越频率: ', num2str(Wg), ' rad/s']); % 输出相位穿越频率
disp(['截止频率: ', num2str(Wc), ' rad/s']); % 输出截止频率
```
---
#### 多种增益下的稳定性分析
以下代码展示了如何通过改变比例系数 \( K \) 来观察系统的稳定性变化。
```matlab
clc;
clear;
den = conv(conv([1, 0], [0.03, 1]), conv([0.0025, 1], [0.001, 1])); % 分母多项式
K_values = [5, 500, 800, 3000]; % 不同的比例系数
for i = 1:length(K_values)
num = K_values(i) * [0.0167, 1]; % 分子多项式
sys = tf(num, den); % 构建传递函数
margins = allmargin(sys); % 获取所有裕度信息
fprintf('当 K=%d:\n', K_values(i));
fprintf(' 幅值裕度: %.4f\n', margins.GainMargin);
fprintf(' 相位裕度: %.4f 度\n', margins.PhaseMargin);
fprintf(' 截止频率: %.4f rad/s\n', margins.PMFrequency);
end
```
---
### 参数解释
- **奈奎斯特图**: 描述了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轨迹,主要用于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1]。
- **伯德图**: 包括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和相频特性曲线,便于直观了解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定性指标[^4]。
- **幅值裕度 (\( L_g \))**: 表示系统能够承受的最大增益增加倍数而不失稳[^2]。
- **相位裕度 (\( Y \))**: 当系统开环增益达到单位增益时,允许额外引入的负相移角度[^2]。
- **相位穿越频率 (\( W_g \))**: 频率响应中相角首次达到 -180° 所对应的频率[^1]。
- **截止频率 (\( W_c \))**: 频率响应中增益下降到 -3dB 所对应的频率[^1]。
---
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如下: G (s) =5 s + 100)/ S/ (S + 4.6)/(s*s+ 3.4s+16.35) (1) 用Matlab语句和函数表示出闭环系统模型; (2) 用MATLAB语句和函数求取系统闭环零极点2 和P的程序
好的,针对你的问题,以下是MATLAB代码的示例:
(1)用MATLAB语句和函数表示出闭环系统模型
```
% 开环传递函数
num = [5 100];
den = conv([1 0],[1/(4.6) 1])*conv([1 0.34 16.35], [1 0]);
% 闭环系统模型
sys = feedback(tf(num,den),1);
```
以上代码中,我们首先定义了开环传递函数的分子和分母。然后使用MATLAB的conv函数将分子和分母进行卷积运算,得到了完整的开环传递函数。接着使用MATLAB的feedback函数将开环传递函数和单位负反馈系统进行连接,得到了闭环系统模型sys。
(2)用MATLAB语句和函数求取系统闭环零极点2和P的程序
```
% 开环传递函数
num = [5 100];
den = conv([1 0],[1/(4.6) 1])*conv([1 0.34 16.35], [1 0]);
% 闭环系统模型
sys = feedback(tf(num,den),1);
% 求取闭环零极点和增益
[z,p,k] = zpkdata(sys);
% 输出零极点和增益
disp('闭环零点:');
disp(z{1});
disp('闭环极点:');
disp(p{1});
disp('闭环增益:');
disp(k);
```
以上代码中,我们首先定义了开环传递函数的分子和分母,然后使用MATLAB的conv函数将分子和分母进行卷积运算,得到了完整的开环传递函数。接着使用MATLAB的feedback函数将开环传递函数和单位负反馈系统进行连接,得到了闭环系统模型sys。最后使用MATLAB的zpkdata函数求取闭环零极点和增益,并输出结果。需要注意的是,zpkdata函数返回的零极点和增益的格式为Cell数组,需要通过z{1}和p{1}的方式获取其中的数据。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