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报警器原理图 嘉立创
时间: 2025-06-21 21:22:55 浏览: 23
<think>嗯,用户想了解红外报警器的原理图以及嘉立创的相关信息。首先,我需要回忆一下红外报警器的工作原理。红外报警器通常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主动式可能使用红外对射,而被动式(PIR)则是检测人体发出的红外线。用户可能指的是被动式,因为更常见于安防系统。
然后,原理图部分。需要解释PIR传感器如何工作,比如热释电效应,信号处理电路,比较器,延时和报警模块。可能需要画个框图,但这里只能用文字描述。要确保每个部分的功能和连接方式讲清楚,比如传感器输出信号经过放大、滤波,再触发比较器,然后通过延时电路避免误报,最后驱动报警装置。
接下来是嘉立创的介绍。嘉立创主要提供PCB打样和元器件采购,用户可能想知道如何利用嘉立创的服务来制作红外报警器的电路板。需要提到EDA软件、PCB打样流程、元器件库和SMT贴片服务,这些对开发者来说很实用。
另外,用户可能对实际制作感兴趣,所以给出设计步骤会有帮助。比如选择传感器型号(如HC-SR501),设计信号处理电路,使用比较器芯片如LM393,延时电路用555定时器,以及报警驱动电路。最后,通过嘉立创制作PCB并组装测试。
需要检查是否有技术细节错误,比如PIR传感器的工作电压,典型电路连接是否正确。同时,确保推荐嘉立创的服务时准确,比如他们的EDA工具是否支持原理图设计,PCB打样是否适合小批量。还要注意用户可能是电子爱好者或学生,所以语言要易懂,步骤清晰,避免过于专业的术语但保持准确性。
可能用户实际想自己制作一个红外报警器,所以需要实用的指导,包括原理图和如何利用嘉立创的资源。需要确认提到的元件是否常见,如HC-SR501确实常用,LM393和555定时器也是典型元件。此外,嘉立创的SMT服务是否支持这些元件,可能需要具体说明。
最后,确保回答结构清晰,分点说明原理图和嘉立创的部分,步骤明确,帮助用户逐步理解。可能需要提醒注意事项,比如电路调试、避免误报的方法,或者嘉立创的使用技巧,比如如何导出Gerber文件等。</think>### 红外报警器原理图及嘉立创应用分步解析
#### 一、红外报警器核心原理
红外报警器主要依赖**被动红外(PIR)传感器**检测人体热辐射,其核心原理如下:
1. **热释电效应**
$$ V_{out} \propto \frac{d\Delta T}{dt} $$
PIR传感器通过热释电材料(如陶瓷)将温度变化转化为电信号,人体移动时触发信号波动。
2. **菲涅尔透镜组**
由多组凹凸透镜构成,将探测区域分割为明暗交替的敏感区,增强移动目标的信号对比度。
#### 二、典型电路模块解析
1. **信号处理链路**
```plaintext
PIR传感器 → 前置放大器(OPA) → 带通滤波器(0.1-10Hz) → 电压比较器 → 延时电路 → 报警驱动
```
2. **关键电路参数**
- **放大电路**:两级反相放大,增益约$G=1+\frac{R_f}{R_1}$,典型值$R_f=10M\Omega$, $R_1=100k\Omega$
- **比较器阈值**:通过电位器设定,如$V_{ref}=2.5V$(对应3.3V供电系统)
- **延时模块**:NE555单稳态电路,延时$t=1.1RC$,典型值$R=1M\Omega$, $C=100\mu F$时约110秒
#### 三、嘉立创(JLCPCB)工程实现
1. **EDA设计流程**
- 使用LCEDA绘制原理图,推荐分层设计:
```
Sensor_Interface.schlib
Signal_Conditioning.schlib
Power_Management.schlib
```
- 关键封装:PIR传感器(如RE200B,SMD-3P),LDO(AMS1117-3.3,SOT-223)
2. **PCB工艺要点**
| 参数 | 推荐值 |
|-------------|--------------------|
| 板厚 | 1.6mm FR4 |
| 铜厚 | 1oz |
| 阻焊颜色 | 黑色(降低光干扰) |
| 过孔处理 | 沉金 |
3. **SMT贴片优化**
- 优先选用嘉立创基础库元件(标号C开头的物料)
- 敏感信号区域实施屏蔽层设计:
```plaintext
GND Pour → 网格间距0.5mm → 开窗处理(避免影响传感器FOV)
```
#### 四、调试验证步骤
1. **静态电流测试**
正常待机电流应小于$I_{standby}<50\mu A$(使用万用表20μA档测量)
2. **动态响应测试**
- 标准测试距离:传感器轴线方向$d=5m$
- 测试移动速度:$v=0.3-3m/s$(符合ISO标准人体移动速度)
3. **抗干扰验证**
- 白炽灯干扰测试:500W光源距离2m
- 空调气流干扰:风速3m/s持续冲击
#### 五、进阶设计建议
1. **多传感器融合**
可集成微波模块(RCWL-0516)实现双鉴探测,误报率降低至<0.1%/年。
2. **低功耗设计**
- 采用STM32L051休眠模式,功耗可降至$1.2\mu A$
- 优化供电拓扑:
$$ P_{total} = I_{active} \times t_{active} + I_{sleep} \times t_{sleep} $$
通过嘉立创平台,开发者可快速完成从原理图仿真(支持LTspice模型导入)到小批量生产的全流程,其10cm×10cm板卡打样周期已压缩至24小时,支持阻抗控制等高级工艺要求。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