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m32f103c8t6 用定时器延时
时间: 2024-05-14 14:11:10 浏览: 175
STM32F103C8T6是一款基于ARM Cortex-M3内核的微控制器,它具有丰富的外设资源和灵活性,可以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领域。
要使用定时器来实现延时功能,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1. 配置定时器
首先,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定时器,然后对其进行配置。可以选择TIM2或TIM3定时器,它们都可以提供较高的计数频率和较大的计数器值。
2. 设置定时器计数值和预分频值
计算定时器的计数值和预分频值,以便实现所需的延时时间。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1)计算定时器的计数频率:计数频率 = 定时器时钟频率 / 预分频值;
(2)根据所需延时时间计算计数值:计数值 = 延时时间 / 计数周期。
3. 启动定时器
设置好计数器值和预分频值后,启动定时器即可开始计时。可以使用定时器的中断或轮询方式等待计时结束。
4. 停止定时器
当延时时间到达后,需要停止定时器。可以在中断服务函数中停止定时器,或者在轮询方式下使用while循环等待计时结束后停止定时器。
相关问题
stm32f103rct6与stm32f103c8t6定时器区别
<think>好的,我现在要处理用户关于STM32F103RCT6和STM32F103C8T6定时器差异的问题。首先,我需要确认这两款芯片的基本规格,尤其是定时器相关的部分。根据之前用户提供的引用,特别是引用[1]提到标准库中修改HD到MD,可能涉及到不同型号的Flash容量差异,而RCT6是HD,C8T6是MD,这可能会影响外设配置。
接下来,我需要查阅这两款芯片的数据手册,确认它们的定时器数量和类型。STM32F103系列的不同型号通常定时器数量不同,比如高级定时器、通用定时器和基本定时器的数量可能会有变化。例如,RCT6属于大容量产品,可能拥有更多的定时器资源,而C8T6作为中容量产品,定时器可能较少。
然后,查看引用[2]提到的C8T6使用TIM2和PA15引脚进行PWM控制,而RCT6可能有更多的定时器可供选择。同时,用户的问题还涉及到定时器功能对比,比如PWM通道数量、计数模式、是否支持编码器模式等。
另外,引用[3]提到更换芯片后delay函数延时了10倍,这可能与系统时钟配置有关,但用户现在关注的是定时器差异,所以需要明确定时器本身的参数差异,如预分频器、自动重载寄存器等是否影响功能。
可能需要注意的还有定时器的最大频率、中断处理能力、DMA支持等。此外,需要确认两种型号的引脚分配是否有差异,特别是在使用特定定时器通道时,是否存在引脚不可用的情况。
最后,结合用户提供的引用信息,总结出两者的定时器差异,并生成相关问题,帮助用户进一步理解可能的应用场景和配置注意事项。</think>### STM32F103RCT6与STM32F103C8T6定时器对比
#### 1. **定时器数量与类型**
- **STM32F103RCT6**(大容量HD型号):
- 4个通用定时器(TIM2-TIM5)
- 2个高级定时器(TIM1、TIM8)
- 2个基本定时器(TIM6、TIM7)
- 1个独立看门狗定时器(IWDT)和窗口看门狗定时器(WWDT)[^1]
- **STM32F103C8T6**(中容量MD型号):
- 3个通用定时器(TIM2-TIM4)
- 1个高级定时器(TIM1)
- 1个基本定时器(TIM6)
- 看门狗定时器配置相同
#### 2. **PWM通道支持**
- **RCT6**的TIM1和TIM8(高级定时器)支持7路PWM输出,而**C8T6**仅TIM1支持4路PWM输出。例如,使用TIM2控制WS2812时,需注意C8T6的TIM2通道1对应PA15引脚[^2]。
#### 3. **编码器模式支持**
两款芯片的通用定时器(如TIM2-TIM4)均支持编码器接口模式,但**C8T6**缺少TIM5,可能限制多编码器应用时的灵活性。
#### 4. **时钟源与分频配置**
- 两款芯片的定时器时钟源均来自APB总线,但需注意系统时钟初始化差异。例如,C8T6更换RCT6时需调用`SystemInit()`重新校准时钟[^3]。
#### 5. **应用场景差异**
- **RCT6**适合多电机控制(需多路PWM)或复杂时序任务。
- **C8T6**更适合成本敏感且外设需求较少的场景(如单个编码器控制)[^2]。
---
###
stm32f103c8t6 用定时器延时的函数代码
STM32F103C8T6是一款基于ARM Cortex-M3内核的微控制器,拥有强大的计算能力和丰富的外设资源,其中包括多个定时器用于定时操作。
以下是使用STM32F103C8T6内置定时器实现延时的代码示例(以TIM2为例):
首先,需要初始化定时器TIM2:
```
void TIM2_Init(void)
{
// 使能TIM2时钟
RCC_APB1PeriphClockCmd(RCC_APB1Periph_TIM2, ENABLE);
TIM_TimeBaseInitTypeDef TIM_TimeBaseStructure;
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Period = 65535; // 自动重装载值
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Prescaler = 71; // 定时器分频系数
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ClockDivision = TIM_CKD_DIV1;
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CounterMode = TIM_CounterMode_Up;
TIM_TimeBaseInit(TIM2, &TIM_TimeBaseStructure);
}
```
然后,可以使用如下代码实现延时功能:
```
void Delay_us(uint32_t us)
{
TIM_SetCounter(TIM2, 0);
TIM_Cmd(TIM2, ENABLE);
while (TIM_GetCounter(TIM2) < us);
TIM_Cmd(TIM2, DISABLE);
}
void Delay_ms(uint32_t ms)
{
while (ms--)
{
Delay_us(1000);
}
}
```
其中,`Delay_us`函数用于实现微秒级延时,`Delay_ms`函数用于实现毫秒级延时。在这里,我们通过设置TIM2的计数器初值为0,启动定时器计数,等待计数器达到指定的延时时间,然后关闭定时器。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